什么都不急 就是开车急
阿拉伯人给人最普遍的印象是不遵守时间。中国人自我调侃效率差是“八点开会九点到,十点误不了听报告”,我没有听到过阿拉伯人自我调侃的说法,如果有,那大概应是“春天开会夏天到,秋天误不了听报告”。也难怪,出身于沙漠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其祖先随季节转换、逐水草而居,因此时间概念对他们来说也就是雨季和旱季之分。后来,阿拉伯人虽然到了城市,并成为定居者,但传统的习惯一时尚难改变过来。
大凡在阿拉伯国家待过的人,都会对阿拉伯人的时间观念有较为深刻的印象。阿拉伯人在处理事务时,往往采取不紧不慢的态度,天大的事情也不会让他们着急起来。阿拉伯人有句口头禅叫“卜克拉”(明天再说)、或“哈姆塞代嘎嘎”(5分钟)。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在刚与阿拉伯人打交道时,听到这句口头禅常常会在旁恭候或第二天如约而来,但时间一长就会发现,阿拉伯人今天这样说,明天来了也是这样说,后天来了还这样说。但非常奇怪的是,一惯给人慢腾腾印象的阿拉伯人一旦开起车来却像“疾风、闪电”,全然是一副不要命的架势。在有关阿拉法特的文章中,几乎所有的作者都会将这位领袖开车的疯狂劲头作为其一大特点来写,以至许多人都知道这位世界级名人在去会见伊拉克总统的路上,竟因执意超车而差点丧了命。约旦前国王侯赛因开车时也几乎没有时速限制的概念,所谓“车子能跑多快,他就敢开多快”。阿联酋总统扎耶德年轻时,曾夸耀自己从阿布扎比到迪拜近200公里的路途只用了55分钟。当然,他们都是幸运者。但贵为叙利亚“太子”的阿萨德长子巴希尔就不同了,1996年他因驾车超速而丧身山谷,使年迈、体弱的阿萨德总统白发人送黑发人,在痛心疾首之余,不得不重新物色新的接班人。
人们也许认为,阿拉伯的贵人们喜欢开飞车是因为他们可以不受交通规则的限制,但实际上,阿拉伯的普通老百姓几乎个个喜欢开飞车。从埃及开罗国际机场到开罗城内的机场路与其说是一条高等级公路,不如说是一个繁忙的赛车场,路上的车辆几乎总是在齐头并进,你追我赶。在也门,从首都萨那到商业城市塔兹是20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在公路边深深的山谷里,到处是废弃的轿车、卡车,据说都是由于弯急车快、来不及刹车而冲到深谷里的。但同样奇怪的是,这些前车之鉴好像丝毫也没有引起后来人的注意,也门人在这条路上开车时的速度依然故我。许多人都有亲身体会,即在同阿拉伯人道别时,往往再见的话音还没有散尽,他们的汽车已经一溜烟跑出上百米了。
总之,与世界上的其它民族相比,将阿拉伯人称为“飞车一族”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当然,同样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人的“车德”也非常之好。一般来说,不论你在哪个阿拉伯国家,如果你的汽车在路边抛锚,开车飞快的阿拉伯人会紧急刹车,并热情地下来帮忙,有时甚至会自告奋勇开车几十公里为困难者提供帮助。如果两辆车相撞,车主大多是先下车看一看,然后互相握手问候,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绝对不会大吵大闹。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也不外乎是各自开车回家,很少会像我们一样事事都要找交警讨个说法。
阿拉伯人停车一绝
到过埃及开罗的人都会对开罗人的停车技术感到吃惊。在开罗市区的马路边、广场上、住宅小区,一辆辆的汽车首尾相接,紧紧地码放在一起,使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无不对开罗人停车技术之精湛感到赞叹。显然,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将那么多的车停放得如此“紧密”,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稍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埃及人玩的一个“小花招”。原来,开罗的小汽车实在是太多了,人们常常不得不为寻找一个合适的停车位而发愁。于是,大家相互体谅,约定俗成,即在停车时,大家都不拉手刹,这样当一个后来者想停车而车位又不太够时,只要用自己的车轻轻地把前面的车顶一顶,就会创造出一个合适的车位来。如果地方还是不够,那可以再用自己的车把后面的车向后碰一碰,这样总能把自己的车挤进去。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开罗街头停放的大大小小的车辆首尾相接的奇观。
当然,埃及人的停车方法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车辆的残损比较严重。在开罗市区,你所见到的汽车几乎前后都有明显的碰撞和擦伤痕迹,这除了埃及人因开飞车而造成的损坏外,他们独特的“碰撞”停车法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好在阿拉伯人对此并不太计较,撞了别人和被别人撞了,都是一句“抹来希”(没关系的意思)。但是如果是刮大风的时候,麻烦可就大了,风力推动汽车满街蠕动,等车主来开车时,汽车可能已跑到离泊位几十米、甚至几百米以外的地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