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霍姆斯的石油历史

霍姆斯的石油历史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霍姆斯参与组成“东方大众辛迪加”,专门从事针对中东地区的商贸活动,并着重对阿拉伯半岛的石油蕴藏进行调查。英国石油公司更是釜底抽薪,发布地质学者的报告,称阿拉伯半岛“毫无乐观的余地”,“没有产油的希望”。尽管巴林发现石油后的产量一直非常有限,但巴林发现石油本身标志着阿拉伯石油时代新纪元的开始。真正改变阿拉伯世界面貌的是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大发现。

18世纪中叶,人们把石油叫作石头油,以区别于植物油和动物油。最初,这种石头油漂浮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北偏远森林山谷的泉水里或水井中,人们用最原始的方法——撇去泉水表面的油层或以破毡之类的东西浸湿油水后再拧干——收集这种“又黑又臭的东西”。那时候的石油大多被用来制药,主要医治头痛、耳聋、反胃和风湿什么的。此后的几十年中石油除被用来作为制药原料之外,更多地被制成一种为人们提供照明的“腊油”,从而使漫漫长夜缩短,工作时间延长。据说,19世纪末洛克菲勒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主要就是因为他出售这种腊油。当时,汽油只是几乎没有什么用处的副产品,有的时候一加仑汽油只能卖到两美分,卖不掉的时候就在夜晚倒入河里。20世纪初,汽油发动的内燃机车的出现开辟了石油时代的新纪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时任“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海军部长的邱吉尔决定,将传统上使用煤为燃料的英国海军军舰改为以石油为动力。事实证明这一决定影响了人类发展进程。从此石油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主宰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和各大石油公司拼命在世界各地寻找油源,阿拉伯石油大发现逐渐提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日程。

偶然的道听途说

被称为中东“石油之父”的法兰克·霍姆斯是新西兰采矿工程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霍姆斯在英国军队中服役,官居少校,负责后勤。1918年战争临近结束时,霍姆斯少校正在埃塞俄比亚驻防,在一次去当地集市采购牛肉的时候,偶尔听到一个阿拉伯商人谈到波斯湾的阿拉伯海岸有石油渗出,立刻引起他浓厚的兴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霍姆斯参与组成“东方大众辛迪加”,专门从事针对中东地区的商贸活动,并着重对阿拉伯半岛的石油蕴藏进行调查。霍姆斯认定波斯湾的阿拉伯海岸将有惊人的石油资源,于是鼓起“三寸不烂之舌”,在阿拉伯半岛各君主间到处游说,以巨大的财富为承诺尽量争取石油开采权。

20世纪20年代初,霍姆斯来到波斯湾的巴林岛上,并在此开设“东方公司”的办事处。他到巴林本来是为了石油,但当时的巴林酋长却对石油没有兴趣,他更希望霍姆斯能够帮他找到淡水。于是,霍姆斯挂羊头卖狗肉地干了起来,最后他自己虽然没有找到石油,但却收集到充足的资料并于1925年在当地掘到了淡水。巴林酋长对霍姆斯千恩万谢,给了霍姆斯不少的钱,并根据先前的承诺将巴林的石油开采特许权也赏给霍姆斯。

霍姆斯梦想成真

霍姆斯的“追求”充满波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将波斯湾地区划作自己的势力范围。霍姆斯在英国人眼中无疑是一个“捣乱者”,是一个想瞬间致富并损害英国利益的人,因此英国驻当地的官员竭尽阻挠之能事,处处破坏霍姆斯的“努力”。英国石油公司更是釜底抽薪,发布地质学者的报告,称阿拉伯半岛“毫无乐观的余地”,“没有产油的希望”。一时之间,霍姆斯成了国际石油界的小丑和笑柄。1926年,霍姆斯的公司捉襟见肘到破产的边缘,于是不得不向英国石油公司出卖巴林等地的石油开采权,但英国石油公司却不肯买。霍姆斯又跑到美国纽约兜售,但仍然是吃闭门羹。1927年11月,事情终于开始有了转机,霍姆斯的岩石样本、巴林油井的测试报告等总算被一家美国公司——海湾石油公司看中,于是他以5万美元作价将千辛万苦弄来的巴林石油开采权转卖给这家美国公司。接下来是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的较量。在美国政府越来越大的压力下,英国政府与美国的两家公司——加州石油公司和海湾石油公司进行了一系列“不愉快的谈判”。最后,英国政府决定,先在巴林小让一步,同意美国公司进行石油开发。美国公司乘热打铁,1931年10月巴林油井开钻,1932年5月31日便掘出石油。巴林发现石油,霍姆斯少校终于梦想成真,一下子又被人们当作具有先见之明的人。尽管巴林发现石油后的产量一直非常有限,但巴林发现石油本身标志着阿拉伯石油时代新纪元的开始。巴林与阿拉伯半岛大陆地区的距离仅有30多公里,地质构成基本相同,谁还敢再说阿拉伯半岛没有石油呢!

一次决定命运的谈话

真正改变阿拉伯世界面貌的是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大发现。20世纪30年代初,现代沙特阿拉伯的创始人阿卜杜·阿齐兹在经过20多年的征战之后,终于统一阿拉伯半岛约90%的土地,建立了第三沙特阿拉伯王国。当时的沙特阿拉伯严格说来仍是个游牧式的部落社会,王国初创,国库空虚,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一年一度的朝觐。1930年,西方经济大萧条波及世界各个角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来麦加朝觐的人数锐减,刚刚成立的沙特阿拉伯王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仅到期外债无法偿还,政府工作人员也长期拿不到薪水。阿齐兹国王心情烦躁,寝食不安,不得已派自己刚刚成年的儿子费萨尔亲王赴欧洲游说,寻求财政支持,但没有得到欧洲国家的响应。

1930年秋的一天,陷于困境中的阿齐兹国王乘车赴沙漠中狩猎、游览,国王的英国籍顾问哈利·费尔比随侍在侧。费尔比是一个至少表面上皈依了伊斯兰教,并深得国王信任的英国商人。费尔比在他的回忆录中,详细记载这次出游中他与国王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谈话。费尔比写道:“在这次午餐后的游览中,我和国王共乘一辆王室汽车。当时国王闷闷不乐,深深地为他的国家当时的处境担忧。国王谈到,如果来年朝觐活动仍像今年一样衰落下去的话,沙特阿拉伯王国就将面临毁灭,因为这个国家没有任何别的有价值的资产。我安慰着这位总是随时准备自己想办法而不是坐等真主来拯救的国王,并用话语刺激他,说他就像是一个睡在埋藏着巨大地下宝藏的国土上而抱怨贫穷的人。国王显然被激怒了,厉声问我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回答说,这个国家的地下到处都埋藏着财富——如石油和黄金等等,国王自己无法开采却又不允许别人替他开采。显然,国王被深深触动了,他推心置腹地跟我说:‘告诉你吧,费尔比,如果任何一个人现在就给我100万英镑,我将欢迎他在我的国家里得到他想要的一切特许权。’我明确告诉国王,他所拥有的肯定比这个数要大得多,但不先进行一下初步的勘探是不会有人愿意出那么大数目的。”

这次谈话之后,费尔比给国王介绍来几位西方工程师,在沙特国土上开始进行初步的勘探。起初,阿齐兹国王对寻找水源、开凿水井的兴趣要更大一些,但1932年5月巴林发现石油之后,国王就下定决心请费尔比等人帮助寻找愿意购买石油开采特许权的大公司。1933年8月,美国加州标准石油公司以预付3.5万英镑(合17.5万美元)、一年半后再付2万英镑(合10万美元),每年租金5万英镑,若发现石油后再付10万英镑(合50万美元)且均以黄金支付为代价,与国王阿齐兹签订石油租让协定。沙特阿拉伯王国给予该石油公司93万平方公里的石油租借地,期限60年。1938年美国加州石油公司在沙特阿拉伯东部波斯湾沿岸的达兰地区钻到石油,并很快开始正式生产。1939年9月,阿齐兹国王又将特许权面积扩大20多万平方公里。至此,美国公司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共取得近114万平方公里的石油租借地,占沙特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强,相当于美国领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与此同时,1934年底美国海湾石油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与科威特也签订特许权协定,两家公司联手探采科威特石油资源,租借地面积囊括科威特全境,期限75年。1938年,即在沙特阿拉伯发现石油的同一年,科威特也发现石油并很快投入正式生产。

阿拉伯国家石油知多少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中东的石油在战后才正式登上世界舞台。从1947年开始,为适应战后世界经济重建和大发展,中东石油进入大开发时期。1949年底,海湾阿拉伯石油第一次通过著名的“纵贯阿拉伯输油管”到达黎巴嫩的港口,并装船运往欧洲。从此,海湾地区的石油生产一发不可收拾,探明的储量也一再上扬,终于成为世界探明石油储量最集中的地区,海湾也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油库。

根据90年代初的统计,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一万亿桶)中阿拉伯国家拥有近三分之二,主要集中在海湾阿拉伯国家和利比亚。其中,沙特阿拉伯居世界首位,探明石油储量约2 575亿桶,独占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伊拉克名列第二,储量在1 000~1 500亿桶之间,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4%;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居第三位,已探明储量约1 00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约10%;科威特居第四位,石油储量近1 000亿桶,也占世界总储量约10%;其它如利比亚、阿曼、卡塔尔、巴林等,也都有可观的石油储藏,其中地处北非的利比亚,探明石油储量高达500亿桶,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5%。

以2014年的数据看,阿拉伯国家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别为:第一位的沙特(2 626亿桶)、第五位的伊拉克(1 150亿桶)、第六位的科威特(1 040亿桶)、第七位的阿联酋(978亿桶)和第九位的利比亚(443亿桶)。相比之下,中国只有148亿桶。

最有意思的是颇有争议的科威特的石油。据科威特石油地质界人士透露,科威特国实际拥有的石油储量远远大于所公布的已探明石油储量。据称,科威特境内至少有三个特大型含油构造,其石油除具有埋藏浅、油层厚、质量好等特点外,还同周围邻国的油田相沟通。如果把科威特及其周边地区的石油储藏形容为一个锅状形的话,科威特则正好处在这个锅的锅底,其油田实际面积超出了其1.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范围。由于地处锅状形石油埋藏的锅底部分,因此科威特石油开采后其油田储量不见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就曾强烈攻击科威特偷采其石油。鉴于科威特石油储藏的这种特殊情况,人们将地处“世界油库”海湾北部的科威特称作是“油库中的油库”。

海湾阿拉伯产油国不仅石油储量巨大,其石油产量,特别是石油出口量在世界上更占据重要地位。以90年代初为例,在海湾危机前的世界6 044万桶石油日产量中,阿拉伯石油即占四分之一。更为重要的是,阿拉伯产油国生产的石油,绝大部分(约90%)用来出口,其出口量高达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40%以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阿拉伯石油,世界经济将陷于瘫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