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乐善好施”的三大亨

“乐善好施”的三大亨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位低下的流氓帮会首领发迹后,通过一些公益活动,以求改善形象,博得“乐善好施”的名声,各类慈善活动成为了闻人大亨必要的成人礼。这些善事中影响最大的是重修城隍庙。直到今日,本地老人们仍习惯称永嘉路瑞金路一带为“淡井庙”。重建城隍庙,对上海市民来说无疑是件好事。所以,大亨们的捐赠便名利双收,每当上海各界发起捐赠,大亨们总是名列榜首。1926年他们又创办了“上海乞丐收容所”。

“乐善好施”的三大亨

地位低下的流氓帮会首领发迹后,通过一些公益活动,以求改善形象,博得“乐善好施”的名声,各类慈善活动成为了闻人大亨必要的成人礼。

尽管黑道人物多目不识丁,但对教育事业却都极其看重,在这方面的资助乐此不疲。杜月笙曾在法租界善钟路(今常熟路)捐资创办正始中学,亲自担任董事长,由陈群任校长。并在浦东设立“浦东杜氏藏书楼”,附设学塾,耗资10万银元。黄金荣也在八仙桥创办了金荣小学。20年代,黄金荣等又创办了“上海乞丐收容所”。1931年中央国术馆拟筹募国术专门学校,设立募集机构,由杜月笙担任募捐基金队总队长,张啸林为总参谋长,而黄金荣担任名誉委员长。1932年11月,闵行广慈苦儿院校舍落成,黄金荣领衔发起举行典礼,连流氓汉奸吴四宝发迹后,也在杭州创办了一所中学,以博取“热心教育”的美名,抬高自己的身份。五四运动后,上海兴起办校之风。时黄金荣的长子黄钧培名义上是中法学生会的负责人,在黄金荣的支持下,黄钧培于1919年以中法学生会的名义创办中法义务学校,地点糜鹿路(今为方浜西路)。后黄钧培病故,则由黄金荣继续支持。校长为金煜。后学校迁至蓝维霭路(今为肇周路),并更名为竞雄义学。1924年分为两部,改称金荣公学与金荣义学。到1930年春,又改名金荣学校,迁到了康悌路(今建国东路)。1931年秋,再度改称金荣小学校。由黄金荣任董事会董事长,董事有杜月笙、金廷荪等。1932年夏,学校迁到浏河路,后又迁至维尔蒙路(今普安路)230号。30年中毕业学生达29届,总计1000人,其中不少学生后来毕业于国内外的大学,成为有用的人才。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组董事会,成员有丁永昌、朱义培、金立人、黄振世、黄源涛、黄起予、骆振忠等15人,黄金荣仍为董事长。黄金荣整顿人事,聘请了一批学有所长的教师执教,并增加免费学生名额,得到时人的赞扬。

修桥铺路,补庙建寺,大亨们也颇热心。笔者20年前游佛教名山九华山,曾观赏到三大亨捐赠的铁质大香炉。杜月笙曾捐资7000元重建故乡高桥沙港观音堂,并建造高桥乡境内的23座石桥。

黄金荣对菩萨、神灵等有着真诚的敬畏感。社会人士都知晓他非常愿意结交僧道,五台山、九华山和普陀山的当家和尚等常到钧培里来化缘募捐,龙华寺的僧人则更是黄公馆的常客了。他曾召集门徒好友建立关帝会,人数达千余人,并合资在永嘉路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口)淡井庙内设关帝殿,烧香膜拜。这些善事中影响最大的是重修城隍庙。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县设立时,上海还没有城隍庙,此后地方官员与士绅合作,在县之西面建立松江府城隍在上海县的“行宫”,时称“府城隍行祠”。据说,宫内有水井味淡,故人们称淡井庙,其址在今永嘉路12号内。直到今日,本地老人们仍习惯称永嘉路瑞金路一带为“淡井庙”。上海邑城隍庙建于明永乐年间,上海知县张守约所建,祀上海城隍神秦裕伯。以后屡有增建,殿宇重檐,主要有大殿、财神殿、星宿殿、雷祖殿、鄂王庙等,规模可观,神佛众多,城隍老爷肃穆庄严的慈容和十殿阎王、十八层地狱鬼卒威风凛凛、杀气汹汹的模样,形成鲜明的对照。庙门两侧有对联道: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

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且城隍庙又旁依豫园,成为上海人出游购物的中心场所。每逢农历二月二十一城隍神诞辰、三月二十八城隍夫人诞辰以及正月初三、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城隍庙都要举行各种庙会,招徕成千上万的游客和香客。最热闹的要数三巡会,即城隍神每年要出巡三次,故名三巡会,分别是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和十月初一。城隍出巡时,神像面挂彩漆,身穿蟒袍,项挂金锁,坐着16人抬的大轿,前后还有春申侯、高昌司、海崇侯、财帛司等随员相陪,仪仗鲜明,排场隆重。

黄金荣与城隍庙有着独特的关系。童年时得病,其父黄炳泉便带他到城隍庙的玉清宫烧香磕头,求神仙保佑。他的母亲邹氏还在三巡会上,穿上大红的衣服和裙子,装扮成罪人,沿街游行,为生病的儿子赎罪。看三巡会也是童年时代黄金荣的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前面有24匹高头大马分列两旁,马上的大汉头戴银盔,脚蹬皮靴,肩背大刀,在前开路。接着是衙门捕快,身着皂衣,头戴皂盔,手握铁链,肩背刑仗,酷似厉鬼差役,市民们则手执鲜花,列队随行,后面还有台阁、鼓船、高跷、乐队、群舞等,真是五彩缤纷,十分好看。后来黄金荣学生意也在城隍庙附近,因此,他对城隍庙有着一种深厚的敬意。但不幸的是,1922年到1924年间,城隍庙曾三次遭祝融之灾,几乎全部焚毁。

城隍庙被焚,使得延续百年的佛诞庙会中止,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遗憾。黄金荣便有意做善事,重建城隍庙。1924年他与商界巨贾叶惠钧和城隍之后秦砚畦等人出面,联络张啸林、杜月笙等,组织“邑庙董事会”,发起了重建城隍庙的活动。他号召捐助,组织义演,呼吁大家筹集资金,自己也带头捐资5万银元,并亲自担任会长,杜月笙和张啸林各捐1万银元。有人说黄金荣在重建城隍庙中,贪污了不少钱财,笔者以为,这个钱,他是不敢贪污的。于是,城隍庙遂于1926年重建。

1927年12月18日,城隍庙新殿落成,举行盛大金山神主开光典礼,清晨7时,邑庙董事会会长秦锡畦和董事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等到庙中拈香,然后到下午4时进行祭祀。是日,进香男女络绎不绝,直到晚上,仍是“香烟缭绕,红烛高烧”。从此恢复了城隍庙昔日的热闹景象。重建城隍庙,对上海市民来说无疑是件好事。此后黄金荣让门徒程锡文管理,积累了不少财产。

当时大亨们最普遍的善举是救济灾民。20年代以后,天灾人祸特别多,年年不断,那时上海有许多慈善家,但有钱而又捐款的多不愿过于露富,惟恐遭到绑票或敲诈。所以,大亨们的捐赠便名利双收,每当上海各界发起捐赠,大亨们总是名列榜首。1922年浙东水灾,杜月笙发起京剧九班名伶合演,筹款救灾。齐卢之战,战火破坏城乡,三大亨首倡江浙善后义赈会,为江浙灾区农民募款,事务所就设在八仙桥钧福里杜月笙的家中。1926年他们又创办了“上海乞丐收容所”。五年后,汉口受淹,水灾地区达16省,杜月笙等又建议成立水灾救灾委员会。1935年至1937年的三年之中,杜月笙所捐的各种义款达法币150万元之巨,因此,在30年代,“鸣谢大善士杜月笙”的广告不时地在报纸上出现。杜月笙因此而担任了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代会长王正廷执行职务。在这方面,黄金荣也是不甘落后的,1931年,苏北水灾,黄金荣将自己64寿辰的寿礼5万元全部捐赠。八一三事变后,租界沦为孤岛,到处都是难民,黄金荣即将大世界游乐场停业,腾出空地,收容了数千难民,虽然难民的生活费用多为募捐所得,但大世界为了庇护难民,竟也有两年没有开业。就如76号凶神吴四宝,也对慈善事业十分热心,除夏施药水冬施棉外,还施舍棺材给义庄。

闻人大亨还常借义演募捐,借以扩大他们“善举”的影响。1922年,浙江杭县、嵊县、金华三县发生水灾时,黄金荣等便组织京剧名伶进行“九班合串”,筹款救灾,在报纸上刊登巨幅戏目广告,以署有“发起人黄金荣等谨启”相号召。1930年,青帮“通”字辈头目季云卿偕门徒吴少芒在无锡,恰逢饥荒,师徒两人便号召地方人士举行京剧义演,三天内得款全部赈灾,一时声名鹊起。杜月笙60寿辰时,邀孟小冬、梅兰芳、谭富英、马连良、周信芳、叶盛兰等义演五天,所得款为法币100亿元,全部用以救济难民,更由于这次义演中孟小冬领衔主演的压轴戏《搜孤救孤》被人誉为“广陵绝响”,使得这100亿元法币乘着这绝唱,把杜月笙的“慈善”名声推向全国。

黑道首领们时常联合从事慈善。1924年,江浙战争时,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等发起成立“江浙善后义赈会”,事务所设在八仙桥钧福里杜月笙家中。在报纸的首版刊登巨幅广告,再次以“九班合演”相号召。1925年,黄、张、杜等又组织“联义善会”。1928年6月,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王晓籁、蒋百器为广东水灾而在共舞台举行义演。共募得大洋5350元。1938年因农村灾祸连连,沪上难民剧增,黄金荣与虞洽卿、袁履登等特发起慈善演剧,聘请名角程砚秋、王少楼、姜妙香等在黄金大戏院义唱三天,所得票房收入悉数移交难民救济协会

过年赈济是大亨们不会疏漏的年终大事。专事贩鸦片的三鑫公司,会派人到八仙桥一带商业区施粥施饭,在公司门口向贫民乞儿散发棉衣。自1918年后,杜月笙每年大年夜,则在中法学堂向全市乞丐发钱,每人四角大洋。每当法租界的包探、巡捕或其他亲信死亡,杜月笙即负责给其家属以抚恤,称“善折”,每折10至50银元不等。每年的年关临近,黄公馆上下便要忙着准备一年一度的接济。单是棉衣棉裤就要做2000套。还要准备二三千元的银角子。到腊月十五这天,黄金荣穿着丝绵老羊皮袍,由钧培里出发,四个大汉在后面紧紧相随,再后面就是挑棉衣和抬银角子的队伍。施赈地点在八仙桥,只见八仙桥的空地上已是人山人海,有不少是衣衫褴褛、抖颤瑟缩的叫花子。黄金荣一到,便有手下人拿来一张靠椅,待黄金荣坐定,受赈队伍便开始往前拥去,他们一个个亲热地叫声黄老板,道声恭喜发财,便可以得到一套棉衣和4角洋钱。拿到棉衣的欢天喜地,还没有排到的,正焦急地往前挤着。领到钱、衣者还必须走入宏国寺;原来过去有些瘪三贪心不足,领到钱物后又排到队伍的后面,再领一回,因此,马祥生便负责将领到冬赈的人送入寺内,直到赈济结束,才准离开回家。

在三大亨中,黄金荣虽然是较为吝啬的,但为顾及面子,每当国内有水火洪旱之灾时,黄金荣等总要登高而呼,带头捐款。1931年苏北发生水灾,时江淮旅沪同乡会会长是徒弟顾竹轩,黄金荣自然要出力,于是捐出大洋5000元,不过,三大亨中杜月笙捐棉衣5000套和大洋1万元,张啸林捐棉衣3000套和大洋6000元,算来还是黄金荣捐的最少。1930年12月6日,黄金荣特制100套棉衣裤,送至漕河泾江苏第二监狱,接济那些没有家属探监的囚犯,为此监狱方面特致专函以表谢意。黄金荣在与狱警交谈中,获悉漕河泾第二监狱关押囚犯达1600多人,所施100套棉衣裤粥少僧多,缺额尚多,于是再度解囊,又施送了一批囚衣。第二年的12月,黄金荣再度施给该监狱的囚犯棉衣200套。

对新店开张、高楼落成、医院改建等,大亨们有时也会凑个热闹。如1930年11月徐重道国药总号开幕,黄金荣亲题“补偏救弊”。是年冬天,黄金荣在黄家花园落成之际,又为漕泾医院筹款。12月9日,他在《申报》上刊登启事,称马连良和梅兰芳于10日联袂在天蟾舞台演戏,是“瑜亮并生,相得益彰,良机好戏,幸勿交臂失之。”此外,只要他高兴,随时都会捐金以博得乐善好施的名声。当然,黄金荣本质仍是个爱财如命的人,认为做好事不张扬,如衣锦夜行。所以,他照例要让人在报刊上刊登鸣谢启事,以便让整个上海甚至全国都知晓,黄金荣是个大善人。

客观而言,大亨们的善举,担当了传统社会中士绅关怀社会、济贫助弱的传统,多少缓解了社会矛盾,赢得了底层民众的赞扬。当然他们手中的钱有点不清不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