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档案
罗亦农(1902—1928),字慎斋,湖南湘潭县易俗河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工人运动领袖。
1925年10月,罗亦农代表粤区出席党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会议,会后留在北京主持了3个月的党校工作,为党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干部。随即于1926年1月,被派往上海,担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当时的上海形势非常严峻,反帝斗争多次遭到镇压,工会被封闭,白色恐怖下万马齐喑。罗亦农到达上海后,首先组织工人从经济罢工入手,进而准备武装起义。他在各种行业中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恢复各种产业工会,组织和训练工人纠察队,还加强党对武装的领导,为武装起义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并于1926年10月到1927年2月,发动了两次武装起义,但由于准备不足和国民党右派的破坏,起义都遭到失败。这时,有些人的思想动摇,认为革命力量弱小,用武装起义的方法夺取上海行不通。罗亦农认真细致地做这些同志的思想工作,指出起义的失败并不证明武装起义不可能,而是我们没有在起义中争取更大的同盟和联系更广大的市民群众。在以后联合商会的问题上,有的同志主张联合大商业资本家就行了,有的主张不联合,罗亦农认为这两种做法都不妥,提出要联合中小商业者和广大店员商业工人的思想,从而扩大了工人的力量。1927年3月21日,经过一系列周密、细致的准备,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的正确领导和亲自指导下,上海工人成功地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当时进抵浙江龙华的北伐军白崇禧部奉蒋介石密令按兵不动,阴谋利用军阀削弱工人力量。起义工人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占领上海。起义胜利后,召开了第二次市民代表大会,罗亦农代表上海临时政府在会上讲了话。他告诉大家:上海再不是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和无聊政客的上海了,是我们自己的上海,是无产阶级的上海。上海起义,充分展示了罗亦农的组织和领导才能。罗亦农的名字和上海工人起义一起,永远载入了历史史册。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海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党中央考虑到罗亦农在上海目标太大,决定由陈延年接任他江浙区委书记的工作,罗亦农以江西省委代表的名义,到武汉参加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五大”上罗亦农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后,被派往南昌任江西省委书记。罗亦农到江西后,意识到反革命逆流会马上来临,于是积极整顿党团组织,鼓励战友们坚定立场,增强斗志,在困难条件下坚持斗争。这些工作,对随后对付国民党反动派的袭击,保证党的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稳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罗亦农调到武汉任湖北省委书记。在此期间,他曾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在湖北省委召开的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作报告时指出:“陈独秀右倾机会者深怕得罪国民党,不但不很好地加强工人纠察队与农民自卫队的组织,相反地还解散工农武装力量或听其涣散。”他勉励大家在危险面前,决不能坐以待毙,而要团结起来,冲破困难,将革命进行到底。在党的“八七”会议上,罗亦农同瞿秋白、李维汉等9人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决定进行土地革命,举行秋收起义。会后,他亲自拟定了“湖北省秋收暴动计划,”指挥鄂南农民首先起义,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旗帜。
1927年9月,党中央迁往上海,同时在武汉成立长江局,代行中央职权,罗亦农同志任长江局书记,指挥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安徽、陕西省的工作。10月,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罗亦农被选为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组织局主任,并于该年底去上海,主持中央工作。
1928年4月,罗亦农巡视完湖北、湖南回到上海。4月15日,由于叛徒出卖,在英租界被捕。在狱中,任凭国民党威逼利诱,毒刑拷打,罗亦农坚贞不屈,并遗书家人:“学我之所学,以慰我。”表达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胜利的期望。在蒋介石的密令下,罗亦农于1928年4月21日惨遭杀害,终年仅26岁。
●评点英雄
罗亦农的牺牲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损失。他虽然去世了,但他的革命精神,他对革命事业的丰功伟绩,却像一座丰碑,巍然屹立在中国革命史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