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档案
王永民于1943年12月15日出生于河南南阳南召县,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的发明人,北京王码电脑公司总裁。
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经使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有着5000年历史的汉字,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代表西方高科技的产物——电脑,在挺进东方古国的进程中,汉字成了最大的绊脚石。在人类文明史上,文化工具和书写方式发生过几次大的变革,其中最显著的变革,也即现在兴起的这一次——电脑处理文字的技术。于是,对汉字的指责纷飞而至。有人说:“中国几百年的落后应归罪于汉字。”有人断言:“不废除汉字,中国就不能普及使用计算机。”似乎中国人要么不用电脑,要么废除汉字。电脑给汉字提出了历史性挑战,而汉字则面临着生死的抉择。
而此时有一个人却知难而上,他就是王永民。1978年,他争取到一个省重点科研项目——汉字校对照排机,旨在设计一个性能优良的汉字输入键盘。为此,他放弃了报考研究生的机会。他不曾料想到,汉字输入这项事业使他的名字得以载入史册。但他极自信,正是这种自信,使他踏踏实实,不屈不挠地干下去。他知道自己的课题,远不只是一个照排机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面更广、影响更深远的崭新的科学领域,他决心在这个新的领域为中国人争口气。
汉字输入电脑,是举世闻名的难题。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电脑公司IBM公司,曾试图有效地解决汉字电脑化问题,耗费6500万美元,最后徒劳无功,只好作罢。汉字输入究竟“难”在何处?中国汉字多达47035个,但电脑的键盘上只有26个字母。成千上万个汉字如何高效率地输入电脑的问题,被世人称为最难突破的“关卡”。
因此,欲突破汉字输入电脑之“难”,必得从突破汉字之“多”入手。王永民定下了主攻方向,他一头扎进了浩如烟海的汉字中。王永民拜著名学者郑易里为师,把能搜集来的字典、词典都拿来分析,把每一个字都拿来解剖登录——仅此一项工作,抄写的卡片就有12万张,垛码起来足有三层楼高。王永民含辛茹苦,经过4年奋战,以拥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优势,把现代汉语常用的12000多字用6000多字根表示出来。然后他又和助手用了一年时间,把6000多个字根精减并组合摆放在180键、140控、120键……36短、26控,最后是25键之内,形成只用100多字根,排列井然有序,编码方法构思巧妙,输入效率极高的电脑汉字输入法。
1984年,王永民带着他的五笔字型参加全美软件展览并应邀到联合国进行操作演示。演示结束了,开始计数,“每分钟120字”。现场的官员和电脑专家们目瞪口呆了。
“不可思议。”中国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造出如此神奇的方法,获得如此惊人的效果,输入速度居然超过了英文,实在是难以置信。
当日,英国的报纸和纽约的电视,报道了“五笔字型”。一些报纸赫然写道,“举世称难,今迎刃而解”,“中国软件大突破”。“五笔字型”已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佼佼者,但要把这项技术,让千百万人熟练掌握,这是一项艰巨的事业。为此,他又进行了极为艰苦的推广普及工作。
终于王永民的心血换来了丰硕成果。五笔字型已成为我国用户和装机种最多的汉字输入技术,并且走向世界,为祖国争得许多荣誉。英国、美国等一些公司纷纷购买了“五笔字型”的专利使用权。王码已风靡中国大陆,占据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市场。1992年王码又获“电脑软件蓝带金奖”,这是我国电脑技术产品迄今获得的最高荣誉。
●评点英雄
如果没有王永民的苦心发明,古老汉字输入可能会走向另外一条道路。五笔字型避免了中国计算机发展走弯路的危险,避免了中国计算机畸形发展的可能。王永民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发明了一种叫做五笔字型的输入法,他的历史意义在于,冲破了国内汉字形码快速输入须借助大键盘的思想束缚,首创26键标准键盘形码输入方案。这个意义比五笔字型本身的意义要深远得多,它开创了汉字输入能像西文一样方便输入的新纪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