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涌泽
20多天来,我们由河南到河北,又由河北到河南,像穿梭一样,行进在黄河两岸,壮丽的山川景色,城乡的发展变化,令人振奋。恰逢“七·一”党的生日,我们走到了中卫县的最后一站——镇罗乡胜金关。
胜金关地势险要,已久闻其名,今日登关展望,果然是个要处。它背靠巍巍的贺兰山,面向汹涌的黄河。包兰铁路上满载着客货的列车,从关下650多米长的隧道钻进钻出;而山脚下的包兰公路上,各种车辆南来北往,川流不息。胜金关堪称银川兰州的咽喉要道。胜金关在中卫县城东60华里处,据史料记载,明弘治6年(1493年)参将韩玉筑有关城。因此,又称胜金关堡。关城足有60米见方,城墙残高1米-4米。胜金关谓其胜过金徙潼关,故名胜金关。有关胜金关地名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不少的说法,虽各说不一,但有一点相同,都说明胜金关乃军事要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至今山头尚残存明代烽火台一座,营盘遗址三处。
我们在中卫农村采访时,就不断听人说:“中(卫)宝(鸡)铁路胜金关黄河大桥已经动工了。”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呀!宁夏境内黄河上第一座铁路大桥就要在这里架起。我们闻讯立即访问了住在胜金村的铁道部兰州设计院第三勘探队。时值正午,烈日当头。在村东头,靠近黄河边上的一座农民的院落里,我们把正在午休的勘探队两位负责人叫醒,向他们了解了有关情况。勘探队今年4月3日进驻工地,进行桥基桥墩勘探。经过三个月紧张地工作,勘探已基本结束。大量的地质资料表明,这里架桥的地质条件十分理想,大桥的架设即将正式动工。我们在农村听到的“已经动工”的信息,并不十分确切。
我们离开勘探队驻地,来到黄河岸边。在一座码头上停着一辆军用吉普车,原来某工程兵部队也派出人员车辆,在这里帮助工作。我们坐上他们的一条小船,过了岔河,走近主河道勘探现场。河中心一台钻机正在转动,发出嘟嘟的响声,七八个人在十几平方米的平台上忙碌地工作着。看着这机器的转动,一幅美好的图画在我们的脑际油然而生:一座雄伟的大桥,如巨龙一般的列车,喷吐烟雾,嘶鸣长笛,穿行其上;而咆哮的黄河水则激流其下。
如果说,黄河铁路大桥将给胜金关添上一翼,壮其雄威;那么,古长城遗址脚下沿山林带,则是胜金关的另一翼,装点其景色更秀美。
胜金关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如今看到的古长城只不过是其遗址,偶见其残墙断壁。胜金村党支部书记胡发太,带我们参观了古长城遗址脚下的绿色长城——东起胜金关,西到本乡凯歌村,长达8华里的沿山林带。他说,1958年“大跃进”时,人们把长城墙土挖掉垫了地。从60年代起,胜金村的村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植树造林。这条又长又宽的林带是全村群众20年来汗水的结晶。当我们走到这个林带中的张家山、小胡山两个林场时,胡发太说,这两个林场是1969年和1978年先后开发种树的,现共有1000多亩,近20万株树木,已为集体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不少的资金。他指着眼前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杨柳树说,它们已经是第二代或第三代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鼓励农民种树,实行了谁种谁有的政策,集体和个人种树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全村的植树造林有了大的发展。沿山林带的更新,农民的“四旁”植树,黄河护岸林的营造,果树的栽培,进度都很快。现今全村有25万棵树木,其中70%是1985年以后栽种的,人均有树110株,还涌现出一批拥有四五千棵树木的大户。中卫县是全国植树造林的先进县,而胜金村又是中卫县绿化工作的先进单位。如今的胜金村,路,林阴大道;房屋,绿树掩映;田地,林网化;防洪堤,绿色的屏障。走进胜金村,便进入了一个绿色的海洋。
胜金关采访结束了,我们黄河入境第一县之行也告结束,出得关去便是中宁县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