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飞越黄河的明珠

飞越黄河的明珠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月的最后几天,我们来到了这里。微风飘来,传来岸畔林木绿油油的馨香。巧得很,我们碰上了来这里参观的全国气象夏令营”的师生们和一批来这里观光的香港游客。夏令营的孩子们欢声雀跃,在水库大坝高高的台阶上跑上跑下。我们和一位高过1.70米的女中学生聊起来她叫卢旭杰,原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高二班的班长。在青铜峡2号游艇上,我们采访了那批香港游客。

王霞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们在青铜峡采访的最后一站。

7月的最后几天,我们来到了这里。这天,一场好雨刚刚歇脚,丽日高悬,蓝天如洗。微风飘来,传来岸畔林木绿油油的馨香。巧得很,我们碰上了来这里参观的全国气象夏令营”的师生们和一批来这里观光的香港游客。夏令营的孩子们欢声雀跃,在水库大坝高高的台阶上跑上跑下。我们和一位高过1.70米的女中学生聊起来她叫卢旭杰,原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高二班的班长。她惊喜地告诉我们:“长这么大,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大的坝,回去一定讲给同学们听。”在青铜峡2号游艇上,我们采访了那批香港游客。这是一个由“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组织起来的“西北少数民族风情线的观光团。30个人或是大学的教师、学生,或是中、小学以及幼稚园的老师。领队把我们介绍给一对幸福的情侣。这二人都是中学教师,女的很健谈,她说她们现在最感兴趣的就是大西北“原始的景物和风情”。她看了枢纽工程说:“没有想到在宁夏会有如此壮观的工程。”她感到,“这是中国水利工程上的伟大壮举”,认为宁夏很有发展前途,表示“以后有机会一定还要来看看。”

也许生活在宁夏这块6.6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人们,更能体验到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在我们生活里所起的巨大作用!

我们原以为,这座水利枢纽工程是以发电为主的,可当参观了这座工程后,方知道“塞上江南”能美名于世是与这座工程分不开的!

站在坝下,我们仰望着大坝,它用那宽宽的肩膀东挑秦汉渠,西担河西总干渠。在我们的脚下,秦汉渠水咆哮着、翻滚着,浩浩荡荡地从我们的眼前流过,而在对岸那坚固的渠道里,其中流淌着就有著名的唐徕渠渠水。此时在青铜峡水库上游,东干渠的渠水正向干渴的、新开发的土地上缓缓流去。而在它们的前面千条渠水正亮晶晶地在数百亩的土地上流淌着。

今天有谁能想到,在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前,我们宁夏各渠均为无坝引水。过去,每年初春,来自灌区各地的民工要对两渠渠首进行岁修。据当地的老人回忆,每年仅河西总干渠就要投入2500个左右的劳动力,据估算每年费用要在40万元以上。当时岁修工程一开工,人们就要用几十万公斤的麦草和黏土在渠口打一道草土围堰,接着数千名民工赤脚踏进冷水中,疏浚渠底,他们用三角尖底的背斗将淤在渠底的卵石沙砾背到岸上。千百年的累积,两岸清出的沙石竟堆成数十米长的沙岭。年复一年,年年如此,岁修工程的艰苦,令人难以想象。

另外,黄河每年来水量不稳,遇到水少时,渠口进水量不足,下游的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渴死,百姓们就把希望寄托在龙王爷身上。他们在渠口修了一座龙王庙,祈求龙王爷年年风调雨顺。

但是龙王爷无法办到的事情,今人却办到了。青铜峡水利枢纽的建成,风调雨顺、人寿粮丰的幻想变成了现实,不但无坝引水已成历史,而且灌溉水量能调节自如。据估算青铜峡灌区水浇地面积已由1949年的150万亩扩至现在的400万亩,到2000年,灌区面积还将扩大150万亩左右。我区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用水量很大的水稻产量正迅速地提高,水稻产量已由1950年的143公斤增加到1982年的521公斤。真是“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啊!

这座枢纽工程在肩负着繁重灌溉任务的同时,还为全区提供着丰富的电力资源。1968年—1984年平均年发电量占全区发电量的50%以上,为全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廉价的能源。3年前,这里的发电量已经是1958年全区发电量的106倍!

现在青铜峡水库库容量虽然减少了,但仍起着一定的防洪、防凌作用。兰州以下发生水害时,青铜峡水库能明显地削减洪峰。水库的建成,使河流冰冻期缩短,同时又为宁夏开辟了一个旅游胜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