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天气。我一大早就出门,去访问几所寄宿制小学。
明德小学,距离县城57公里。坐落在一个向阳的山坡上,上午的太阳正一览无余地照射着校园。看着“明德”二字,我不由地想起《伏学》开首的那句名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把这初学入德启蒙的小学校命名为“明德”,看来是颇费心思的。
校长告诉我,这明德小学是台湾明德集团捐资建的,服务半径5公里,涉及2个村,把3100多位农民的孩子都集中在这里了。
这个学校所在的乡,2005年前有28所中小学,4000多学生。去年调整了布局,现在只有11所中小学,2800多学生了。那时有11所学校的学生都在50人以下,有三所小学只有一生一师,还有4所小学都是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复式班,学生少得都不好意思说出来啊。后来,为了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下决心整合,建设寄宿制小学。
这明德小学是整合8所小学建成的。整合前有学生170人,教师7人,其中5人是临时代课教师。现在学生187人,教师23人,其中专任教师11人。以前这地方没有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整合后第一年就补充了7名师范毕业生任教,今年又补充了7名,同时调走了6名。这地方太偏僻,年轻人都不能安心地工作。寄宿后,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独立的生活能力,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家长们编了几句顺口溜,说:“虽说孩子岁数小,管理有方不乱跑。爱讲卫生吃得饱,寄宿学校就是好。”
寄宿制学校也有忧愁。临时代课教师工资低,人心不稳。全县还有100多名临时代课教师,明德小学就有9人。经费缺乏,运转困难。明德小学每年经费缺口在2万元以上,主要是取暖费、电费、生活管理费。学生年龄小,亲情缺失,心理有压抑。卫生安全、防病防疫责任大。
小学生怎么寄宿呢?生活老师是一本账。
39岁的女教师冉德霞对我说:
在这个学校上班已经两年了。每月工资是240块钱。我是做饭的,给娃娃把饭做好,把菜炒香,叫他们吃饱,我就高兴了。国家给每个学生每天补助生活费1元钱,今年增加到2元了。学生们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半上课。中午十一点半放学。下午两点半上课,五点十分放学。我要按时给他们吃饭,一分钟都耽误不得。我家就在这村上,离学校不远,半个多小时就走到了。我从早上来,一直到晚上都在忙着,没有闲下来的工夫。早上五点钟烧洗脸水、烧开水,学生们六点半起床就要洗脸,七点钟就要喝开水。早上吃的就是开水和馍馍,都是头一天下午蒸的,冬天要蒸热,没有菜。每天都要烧开水供师生饮用。中午吃的是炒菜和馍馍,也有米饭、臊子面。晚上吃的是扁豆面、鸡蛋面、面条子这些东西,都调肉臊子,没有炒菜。伙食管理员叫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天天搭配,一星期内不叫重复。一星期做两顿红烧肉,是固定的,在星期四、星期五的中午。炒菜就是一个大烩菜,主要是白菜、莲花菜、番瓜、油菜、洋芋、粉条和大肉。没有定量,叫娃娃们吃饱。工资低,我心里有怨气。但娃娃们吃得好,看着我笑,我也就高兴了。我种10亩地,学校下班,就到我农田里上班了。星期五下午和双休日,我就干农田里的活,种地、浇水、拔杂草、收麦子、打场,啥活都要干。农田里的活不干好,我一家人吃啥东西呢?我只上过两年学,看着娃娃们念书,想一想我这个文盲的生活,有时候我的眼泪都流下来了。我家里4口人,女儿在这里上六年级。儿子17岁了,在兰州打工。丈夫也在兰州打工。田地里的活,全部是我干的。收割的时候正是暑假,我有的是时间,他们也回来帮个忙,打个下手。我要炒菜去呢,不能跟你聊了,娃娃们要按时吃饭哩。我看到一份食谱,把它抄录了下来星期一,早餐:鸡蛋汤 午餐:臊子面 晚餐:面条
星期二,早餐:臊子汤 午餐:鸡蛋面片 晚餐:炒菜馒头星期三,早餐:萝卜汤 午餐:炒菜米饭 晚餐:面片星期四,早餐:稀饭 午餐:馒头炒菜 晚餐:扁豆面星期五,早餐:玉米粥 午餐:馒头炒菜 晚餐:臊子面这是一份一天只有5元钱标准的食谱。我问了一下食堂的老师,他说,确实是按这个做的,学生们吃的也好,没有剩菜,也没有发生过拒不吃饭的事情。
我见到生活老师乔国芳时,她正坐在学生宿舍里自己的床铺上看一本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书。我们的谈话,也就从她的工作开始。她说:
我今年50岁,当了21年的代课老师。原来在沙梁铺教学点上课,学校整合后来到这里当生活老师,也已经2年多了。我主要操心学生们吃喝拉撒方面的事情。我和学生们住在一起。这一间宿舍住25个学生,二至六年级的都有,最大的15岁,最小的才8岁。昨天,我早上六点半起床,带领学生整理床铺、打扫卫生、打洗脸水刷牙水,花了二十多分钟。七点钟学生去上早操,我去食堂打开水,提到餐厅。十分钟后,给学生们盛开水,让他们吃早餐。然后带领值日生打扫餐厅,拖地板,抹桌子。七点半学生去上课,我就休息了,看点书什么的。中午十一点半,带领学生吃午饭,打饭、打水,吃饭、洗碗。我和学生一起吃,也就是半个小时。十二点到十二点半,带着学生在校园里玩。十二点半开始午休,我陪伴。两点十分叫醒起床,整理床铺,两点半学生上课,我就干些想干的事情。下午五点十分带领学生一起吃晚饭。之后,学生自由活动,我操心安全。晚七点学生上自习,我休息。八点半学生回宿舍,我操心她们睡觉,九点熄灯。晚上十二点叫醒学生解手,女孩胆子小,我陪着。有的学生一夜要起两次,我都要陪,生怕发生意外。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这里熬。算一下,一小时才值三毛钱呐。还要给学生钉扣子、补衣服。我的两个孩子都没有这样操心过啊。我想,把娃娃们操心好,让家长放心,我也心安。两年多里,这个学校只跑掉了一个学生,那娃娃说想家想妈妈。我离不开这些娃娃们了,星期天待在家里都想她们。我有病,做过结肠囊肿手术,是一个废品,干不成重活。田地里的活都是丈夫去干的,我只是帮个忙,鼓个劲。我的女儿和儿子都已经大学毕业后上班了。他们都不让我继续干了,说一个月240块钱,图个啥呢?可我离不开学生娃娃们,待在家里那个寂寞呀,急得不得了!孩子们太可爱了。老师、家长批评的话都要告诉我,家里鸡毛蒜皮的事也要给我悄悄地说。我从家里带一些好吃的东西来,他们抢着吃,像一群争食吃的鸡娃子啊,叫喊着,欢笑着。
下午,我找了6个小学生,和他们随意地交谈。这6个学生,一至六年级各一人,最大的15岁,最小的8岁,3个女生,3个男生。
一年级学生叫苗雅,小个头,圆脸,一对黑眼珠眨都不眨一下。这女孩子就坐在我的对面,只露出一个头。坐了一会儿,突然站起来说:“我今年已经8岁了,是张家墩村的,离这里一公里多路。家里有爷爷、奶奶,种地干活,爸爸妈妈在城里开铺子,打馍馍的。我住在学校里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不来看我,我自己来自己去。”
三年级学生巴怀琴,也是个女孩子。她咬了咬嘴唇说:“我今年11岁了,已经在学校住了两个学期。离家五公里,自己骑自行车来去。还有个妹妹,也在这里上学,和我住在一个宿舍里,我不着急,有时候想妈妈。”五年级学生张发祯,12岁。也许是胆小,说话有点吞吞吐吐,但我听清楚了,听明白了。家在寺上村,距离学校4公里多。星期一早上到校,星期五放学后回家。上学时车送,回家时车接,是村上的学生家长共同租的一辆“三马子”,一学期一个学生交40块钱。学习好,是班上的第一名。昨天早饭吃了一个馒头,喝了些开水。中午吃的炒油菜和馍,有肉。晚上吃的是鸡蛋面片子,香啊。这里吃的比家里好,家里吃不上肉。家里有5个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他。在学校里,天天想他们,心里想,没有给老师说过。
其他孩子没有多少话,只说想家。最后说话的满世佳一口气说了一大段话,让我吃了一惊。他说:“我已经10岁了,上三年级。从上学期开始就住校,我家离学校5公里。家里光有一个奶奶,爸爸、妈妈都打工去了。爸爸在克拉玛依,四五个月没有见面了。妈妈在兰州,两三个星期才能见一次。有时候我坐着车到兰州去找她,有时候她坐车回家来。妈妈在兰州五里铺市场卖衣服,生意好,忙得很。妈妈经常给我钱,不让我乱花,叫我买零食吃。我想妈妈,晚上捂着被子哭。我没有打过电话,妈妈有时候把电话打到家里,叫奶奶接。我来回都自己坐车,钱是妈妈给的,爸爸有时候也汇过来一百块。爸爸是电焊工,去年过年的时候才回来一次。他说,活大就挣得多,活小就挣得少。妈妈卖掉的衣服多,她说利润越来越薄了。我在学校里吃饭、睡觉都已经习惯了。我生了病就跟老师请假,坐车回家找奶奶去。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在学校里,就一直想着奶奶,想多久才能回家啊。老师对我好着呢,做错了事生活老师批评,没有打过。我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见到爸爸。没有伤心的事,就是想家。同学们开心,我也开心;同学们不开心,我逗他们开心。看到晚上放学后许多同学排队回家,我想他们天天能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我怎么见不到啊!昨天早上,我吃的是鸡蛋汤和一个馍;中午是臊子面,有肉,喝了些面汤,吃得香;晚上是凉菜和馍,是粉丝拌油菜,没有汤,白面馍。我从二年级开始就学着洗衣服。家里有洗衣机,我的衣服有时自己洗,有时奶奶帮着洗。在学校里,袜子都是自己洗的。不经常吃零食,妈妈给的钱存到家里了。四川地震后,我捐了5元。班上捐的最多的是6元,最少的2元。奶奶来学校看过我,妈妈也来过,我现在想她们再来学校看望我。”
我和教导主任张贵林漫谈,才知道他是一名临时代课教师。于是,就从他的生活谈起来。他告诉我:“我今年40岁,家里5口人:母亲、妻子和两个孩子。1986年高中毕业后任代课教师,一直在这个学校工作。
“当时月工资才40块钱,父母都不同意我干这个事,要我学个技术挣钱。我没有考上大学,想把村里的孩子教好,让他们将来考上大学,有个出路。我从18岁就想当个老师。后来工资增加到50块、90块,从2006年开始是240块。整个90年代一年工龄增加1块钱。
“我就是这个村子上的人,1992年结的婚,妻子初中文化。儿子今年中考,女儿今年升初中。家里种7亩水地,主要是妻子操劳。去年除去自己吃的麦子和油,收人就是3000块钱。妻子农闲的时候在村上的小金矿打工,推碾子,一年下来也能挣个1000块钱。父亲十年前就去世了。母亲70多岁了,全身的关节都发炎,十几年了,天天吃药。现在两个孩子长大了,花钱的地方更多了。—个月的工资不够朋友们喝一场酒,别人问起这个事无法启齿。干的活多,拿的钱少。有的人打趣地说,吃的毛驴的料,干的是骡子的活啊。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公办教师一个月要拿将近2000块哩,真的不公平。经济困难,从小到大,给孩子连方便面都没有买过。现在儿子要上高中,这些工资我看养不活了,坚持不下去了。家里欠着别人20000多块的钱,想起来我就失眠。我现在过的日子,在村子里是最差的。除掉“五保户”和痴呆傻人,我的日子最寒酸。这22年来最让我高兴的事就是教书,和学生们在一起心里就踏实。“双休日”待在家里感到寂寞。现在最大的希望还是继续教书。每月发工资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不好受,伤感。妻子很有意见,说拿这么点工资还加班呢!我说干的就是这个事嘛。这是工作的需要,孩子们的需要啊!”
“没有办法说呀,我干的这个事。我写个书面的,你看看吧”。我把他写的书面材料抄录在这里:
我是一名代课教师,现任明德小学教导主任。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有苦也有甜,有眼泪也有微笑,有伤感也有欣慰。
1986年7月,我高中毕业。村里正要招一名代课教师,可选中的几个青年都不愿意干,我却偏偏选中了每个月只有几十块钱的代课教师的职业。这个意想不到的选择,使亲朋好友惊诧了,父母亲当时极力劝说,让我学个什么技术,有一技之长,将来也好维持生计。好友劝我说一个男子汉为啥偏要干那又穷又累工资又低的代课教师,在外打工都比这强十倍,但我却不那么认为,教师对我来说是梦寐以求的职业。为了能让我们这个偏僻山村的孩子有所出息,1986年9月,我怀着无限的憧憬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教学生涯。
种不好庄稼误地一年,而教不好学生则会耽误学生的一生。我把教好学生作为神圣的使命。为了适应教学工作,我边学边教。清早学生们还在熟睡,我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开始学习。入夜,学生们早已进入梦乡,我仍刻苦攻读。无论盛夏酷暑,数九寒天,还是节假日,从未松过劲。当时父母亲还年轻,家里的活全靠两位老人操劳,我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打铁先得自身硬”,知识浅薄的教师没有办法教好学生。为此,我于1992年8月参加了标准化小学自然课教师短期培训,1992年11月参加了小学教师文化专业知识考试,取得教师“专业合格证书”。1993年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当时,亲戚朋友劝说:“花那么多钱没意思,工资又那么低,一个高中生足够教小学了。”通过三年寒暑假扎实的学习,1997年取得了大专学历。1998年8月在县进修学校参加美术教师短期培训。2006年4月在县进修学校参加教导主任短期培训。面对学生,面对知识信息的爆炸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我时时有将被掏空的感觉。因此,我努力充实自己。
1992年,我和郭德萍相爱并结婚。婚前她的父母亲认为男方经济条件不好,负担重,不同意这桩婚事,但爱人以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无私奉献说服自己的父母。她觉得只要真心相爱,其他都是可以改变的。婚后不久,她就感到生活并不是她所想象的那么轻松,繁重的家庭重担压在了她柔弱的肩膀上。我忙于教学工作,家中里里外外的事都由她操持。连续几年干旱少雨,一年的辛劳换来的只有300多斤粮食,再加上我每月只有90元的工资,对于5口人的家庭来说是何等的困难。为了维持生活,我只有向亲戚朋友求助。每当看到别人的孩子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各种零食,我的孩子连一袋方便面都没有吃过,作为一个父亲,我的内心感到多么的不安与内疚,生活的拮据使我喘不过气来。为了忘记这些痛苦,我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只有和学生在一起,我才感到生活的快乐与轻松。尽管生活清苦,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这是我的选择,我的理想。
1994年9月,我担任学校教导主任、会计,工作更加繁忙,根本无法顾及家庭,一切家务农活都压在了妻子肩上。为了支持我的工作,她任劳任怨,从不抱怨我。1997年学校既要“标准化小校”达标,又要“两基”达标,担任重担(教导主任、会计、普九资料员)的我没有叫过苦、叫过累。有时为了核对一个数据要骑自行车到30多公里外的大横中学去核实。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加班搞“普九”、“标准化小校软件”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我知道这几年妻子非常辛苦,为了这个家太不容易了,我真的欠她的太多太多了。妻子是一个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的人。善良的人总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不幸的事又降临在了我家,两位老人先后生病,母亲全身风湿性关节炎发作,不能下床,父亲患脑血栓瘫痪在床,这对于本来就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当时我觉得心都碎了,今后的生活怎么过呢?给两位老人治病的钱从哪里来呢?很多亲戚朋友让我放弃教书,但我没有这样做,我觉得学生是我唯一的希望,我舍不得离开他们,也是他们让我鼓足了教书的勇气。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晴,让我整夜无法入眠。我自己一无所有,我唯一拥有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坚持不懈的精神。
为了使两位老人早日康复,为了能挣点买药的钱,妻子每天早起,先去小金矿推打碾子挣钱,然后下地干活。暑假的一天,我接到通知要去学区搞“两基”软件资料,把夏收、照顾老人孩子(当时儿子4岁,女儿只有2岁)的事都托给了妻子。临出家门时,看到两位躺在床上的老人、两个不懂事的孩子、憔悴的妻子,眼泪不住地往肚子里流。
如今,人到中年,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上有老,下有小,我时时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母亲年过七旬,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已上高中,女儿要上初中,物价不断上涨,生活确实难以维持。
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活清苦、平淡,没让父母妻儿过上好日子,但我问心无愧。当我听到更多的学生走进更高的学府时,内心就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辞别张贵林,我见到了罗照海。寒暄之后,便交谈起来。罗照海说:我是1987年当代课教师的,1994年以来任校长,一直在罗官小学工作。家里5口人:父亲、我们夫妻和孩子。7亩旱沙地里种的都是西瓜。种其他作物顾不上,西瓜能在暑假里卖掉。去年收人6000块钱,农活都是妻子干的。父亲患脑血栓,行动不便。但我干了这么多年,舍不得放弃。父亲说,都是本村本土的娃娃,不要坏良心,好好地教着。21年了,挺过来确实不容易啊。
罗官小学,是边远山区的一所村校。全村仅有846人,在校学生最多时150人左右。进村的交通十分不便,公派教师不愿意来。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基本是代课教师支撑着这个学校。近几年洪涝灾害严重,一部分学生跟着外出打工的家长在外就读,如今只有学生88人,教师7人,其中4人是代课教师。别看这个小小的村庄,小小的学校,自恢复高考以来,已有189人考入大中专院校。从1994年至今就有78人取得大中专文凭并走上工作岗位。
当一名教师是我这一辈子无悔的选择。在这21年里,我付出了艰辛,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平时,我顾不上干家里的农活,总是跑到学生家里辅导功课。遇到面临失学的孩子,我总是多次上门做工作。我从未放弃过一个学生,从未歧视过一名差生。生我养我的家乡是一个偏僻、荒凉、经济发展缓慢的村庄,而且是清一色的罗姓人家。村上的父老乡亲把希望都寄托在学校,寄托在教师的身上。他们也懂得知识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心底里期盼着自家的孩子能从这个穷山沟里走出去。面对这一切,我心里经常感到沉甸甸的。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校长,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家长们的眼光都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我不能太自私、太狭隘,更不能认为自己是一名临时代课教师,就做那些违背良心误人子弟的事,也不能因为工资低就断送孩子们的前程。我经常掂量着、思考着,再苦再累也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当好一名山村代课教师是非常不容易的。凭着一种良心,凭着做人的本性,凭着一名校长的责任,我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
1987年至1994年,我每月的工资只有75元。1997年至2006年,增加到每月228元。2006年实行全县统筹发放,我的工资降至200元。工资实在支撑不起这个家。家里的生活全靠家境较好的三个妹妹来帮衬。我左右为难。看到一些代课教师先后离开学校,我有点坚持不住了。看到那些天真的孩子,我不知不觉地又留下来了。2005年底,父亲突然患了脑血栓病。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我真的有点支撑不住了,心想:学校这摊子怎么办?家里的生活怎么办?我陷人了沉思。在我无法抉择的时候,是家长们、老人们中肯的劝说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我的女儿说:“爸爸一定坚持住,也许有一天你会成为一名正式的教师!”我选择了不放弃。从一个25岁的小伙子到43岁的中年人,我欣慰过,也伤心过。我不忍心离开学校,我要干下去,为了孩子们,也为着我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