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实际上,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所以,提出并一再强调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意在召唤各级干部和各族民众迸发出强烈的责任感,意在告诫和提醒全党全民都应该认清形势,自觉担当起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历史大任。全市的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在忧患中谋求发展,在忧患中负重拼搏。

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与此同时,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坦率地讲:“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在同一时段,总书记和总理同时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应该值得各级干部认真思考。实际上,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这种身处盛世不忘危局的警世意识,体现了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深厚感情和坚强信念,为我们各级干部和广大民众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是一种辩证的睿智的哲学思想,是历史主体对社会发展前途命运的自觉关注,是基于崇高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社会责任而生的巨大精神力量。翻开我们民族的历史,无数的仁人志士“夕惕若厉,明于忧患”“生年不足百,常怀千岁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深沉的忧患意识或表现为心忧国家、情系黎民的胸怀,或表现为宵衣旰食、夙夜在公的奉献,或表现为激昂慷慨、忠勇赴难的悲壮。今天适逢中华民族迎来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这个机遇期又是一个矛盾突显期,我们面临着颇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所以,提出并一再强调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意在召唤各级干部和各族民众迸发出强烈的责任感,意在告诫和提醒全党全民都应该认清形势,自觉担当起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历史大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人,如果缺少了忧患意识,安于现状,失去自省,就没有了进取意识,就失掉了发展的生机和创造的活力。必须认识到,目前我们的领导干部中就有这样的人,他们或忧患意识淡薄,或丢掉了忧患意识。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因此,首先要求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居安思危,要忧党、忧国、忧民。要克服既无远虑又无近忧的浮躁迷茫思想,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侵害,保持锐意进取、开拓创造的活力。

现在值得我们警醒和忧患的问题还不少。温家宝总理忧戚地讲:“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是的,在我国取得令世界瞩目经济成就的背后,潜伏着贫富巨大差异和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在座座城市奇迹般崛起的同时,那些被边缘化的农村和低收入人群睁大了陌生而无助的眼睛;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候,教育、医疗、住房等涉及亿万民众利益的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才刚刚破题,正如邓小平老早就讲的,发展起来的问题并不会比发展初期少。所以,必须要真正正视矛盾,善于抓住矛盾,力求化解矛盾,要以勇于负责的精神革故鼎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忧患意识也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境界。“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人秉持了忧患意识就有一种保持进取的意识,就会对社会、家庭和自我命运真正负起责任来。一个人具有了忧患意识,就能在人生实践中学会敬德明志、克勤克俭、知止不殆、推己及人,不断升华精神境界,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增强忧患意识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公民的人格品质。道理很简单,因为增强忧患意识对于我们民族、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自然对于我们每个人充分自由、健康和谐地发展更具有重大意义。

居安思危长治久安,增强忧患促发生机。固原是个贫困欠发展地区,实现全面的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重任异常艰巨。全市的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在忧患中谋求发展,在忧患中负重拼搏。

(原载《固原日报》2007年6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