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明老师不仅在教学方面兢兢业业,而且在自己的科研方面也一丝不苟。他先后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了近130篇论文。1985年,李老师开始在学术理论方面开拓自己的领域。1988年,去北广读研时,已经发表了36篇论文。李老师笑谈在刚考上大学时就有了大学生的水平,而刚考上研究生时已经是一个研究生的水平了。“在90年代初,我每个月就可以拿到30多元的稿费,自己过日子那是没问题了,哈哈。”李老师笑着说。这不得不让人佩服李老师的刻苦博学。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和之后的工作中,李老师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并未停止前进,他用不停的探知脚步充实着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2002年,《广播电视学导论》(参编)一书在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年发表的《既是“喉舌”又是“耳目”》获得四川省第七届广播电视学术论文奖三等奖;2003年,出版专著《新闻评论的电视化传播——〈焦点访谈〉解读》;2004年,《假作真时“政”亦假》获得四川省电视新闻评论二等奖。2003年,SARS狂潮来袭,社会暴露出预防突发疾病传播方面的经验不足、医疗方案力不从心、医疗体系不完整、应急措施不完整等问题,李老师意识到应对疾病传播方面的知识是亟待推广和普及的,于是多方面收集材料,经过几年的精心修改和准备,终于在2005年出版了30多万字的论著——《中国新闻史上的突发事件传播》,并希望能在未来应对突发事件方面有所帮助。该著作获得了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奖,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首次获得的省级科研成果奖之一。
对于这些荣誉,李老师却显得很平淡:“自己所做的努力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让我很欣慰,希望它能给政府和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吧,当灾难来临时,让人们不再盲目恐慌。”
当被问及最近是否在撰写新论文时,李老师则给出了出乎我们意料的答案:“我现在着重于鼓励学生多写文章,多发表论文,稿费也可以和同学们五五分成嘛。”
两个小时的采访,在和李老师的交谈中,不知不觉地结束了。在采访的最后,李老师举起自己宽大、厚实的右手,用“命运在自己的手中”,总结了自己的奋斗历史。同样,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句话依然会是李老师的座右铭,成为他人生路途上的信条。
张聪 边万超 沈引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