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艰苦中掘取人生的财富

在艰苦中掘取人生的财富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她的学生说,楼老师在教课时会针对不同的专业特色来举例,将要教授的知识与专业特色联系起来,这也使不同学科的同学都能很好地领悟课堂要点。身为家中长女,父母又长期在外工作,楼老师从小就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在经历了这些艰辛后,对于生活,楼老师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那些曾经的艰难和痛楚,在现在的楼老师看来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

楼慧心: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楼慧心

浙江杭州人,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1978年参加高考,并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学习科技哲学,毕业后从事教研工作。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协会理事,社会学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科研成果丰富,曾在《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并出版了《知识制度利益》、《自组织理论与社会发展研究》等多部著作。其刻苦钻研的精神获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从教几十年来,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在正式采访之前,我们去旁听了楼老师的课,亲身感受了她的课堂魅力。

在教室几米之外就可以听到楼老师响亮的声音了。在我们提出旁听请求的时候,楼老师微笑着说:“好。”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楼老师比我们想象得还要亲切。她上课完全不用话筒,左手拿着黑板擦,右手拿着粉笔,不时地在黑板上勾画。不一会儿,黑板上就有了整面整面的板书,楼老师还会细心地用红色的粉笔勾画重点。在教授课本知识、解释难懂概念时,楼老师会用社会时事和亲身经历为例子,细细讲解、娓娓道来。据她的学生说,楼老师在教课时会针对不同的专业特色来举例,将要教授的知识与专业特色联系起来,这也使不同学科的同学都能很好地领悟课堂要点。通过这次听课,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位哲学研究者独有的博识与思辨,也感受到了一位已年过半百的老教师的亲切与激情。

课后,我们对楼老师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采访,更全面地了解了楼老师的人生历程。

“最难过、最艰难的是我在下乡的时候。”回忆人生中最困难的时期,经历过“文革”的楼老师意味深长地说道:“那时候的艰难不仅是物质上、精神上的,还包括心理压力上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17岁的她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来到了条件极为艰苦的农村。由于物资的匮乏和精神的贫瘠,年少的楼老师几乎每天都承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那时的农村粮食紧缺,知青们都是以玉米糊和土豆为主食。“一年当中能吃到一两次米饭就很好了。”然而,与物质的匮乏相比,精神上的压抑才是真正的煎熬,正如楼老师说的,“没有希望的生活是很痛苦的”。

面对当时的情况,楼老师也曾怀揣着满腔热血,想要用知识改变农村贫苦落后的面貌,可是现实却没有给知青们任何幻想和改造的余地。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找不到前行的路,对楼老师而言,那是生命中最黑暗的一段时期,黑暗到已经失去寻找光明的勇气,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坚持着走下去。

“那时老三届的学生,一个家庭里面,一个子女去农村,那还有一个有可能可以留在城市工作。我想我先报名,我到农村去,可以把弟弟留在城市”,提及当初自己之所以成为第一批主动下乡的知青,楼老师微笑着说着。身为家中长女,父母又长期在外工作,楼老师从小就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有时候我开玩笑说,我是中性化的女子。”的确,特殊的家庭环境,使楼老师养成了更多的男孩子气,也由此铸就了她独立坚强的生活信念和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采访期间,楼老师打趣道:“这可以说是我最苦的一段时期。然而我经历了这个时期,并且我也熬过来了,所以对于我而言,难的事情熬一熬也就过去了。”在经历了这些艰辛后,对于生活,楼老师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那些曾经的艰难和痛楚,在现在的楼老师看来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连这样的苦都吃过了,那么其他的苦也就不是苦了。”

从那段艰辛的岁月走出来,经历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历练后,楼老师如涅槃的凤凰般微笑着,以更加自信和坚强的姿态迎接着人生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