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产生兴趣

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产生兴趣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想听杨启帆教授数学建模这门课的学生实在太多,很多学生不要学分,就是想来旁听,感受杨启帆和数学建模的魅力,这些着实让杨教授感动。作为国家级教学名师,杨启帆一直很重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在意课堂上学生与他的互动。说起学生,杨启帆教授就充满了作为一位教师的成就感。

杨启帆:教学相长,育人有道

杨启帆

浙江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的教改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主讲课程数学建模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的数学建模方法与实践教学团队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组织、指导浙江大学学生参加国内外大学生数学建模多项竞赛,近十年中,指导的学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得了最高奖INFORMS奖2项,国际一等奖38项、二等奖37项。2006年被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站在杨启帆教授讲课的教室外等待,听着教室里洪亮激昂的声音,想着他到底是怎样一位老师?然而坐在杨教授对面听他讲着他的故事,心中不觉多了一份敬意、一份感动和一份无以言表的亲切。这是作为一名师者的敬业、豁达,作为一名科研者的严谨,作为一位长者的亲和,我想这些就是杨教授作为一名国家教学名师最质朴却又崇高的精神品质吧。

这个学期,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程高级班的数学建模课已经连续换了三次教室,“第一个教室只能容纳七八十人,完全不够坐,于是又换了一个教室,但还是满足不了这么多学生,于是就换到了学校最大的教室。”想听杨启帆教授数学建模这门课的学生实在太多,很多学生不要学分,就是想来旁听,感受杨启帆和数学建模的魅力,这些着实让杨教授感动。

1968年留校任教后,在杨启帆教授教书育人的40多年里,他已有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对教书育人的见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是我们老师该思考的。”

作为国家级教学名师,杨启帆一直很重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在意课堂上学生与他的互动。“我只是会大概在书上理一下我今天主要讲课的内容,但我从不会照本宣科,因为这样我在课堂上才会更有氛围和学生们呼应。”“我们要做的是启发式教学,引起学生思考。我们要考虑学生是怎么想的,顺着他的思路下去,指出他错误在哪里,而不是把什么都告诉他。”而另一个观点,也体现了杨启帆作为一名教师最质朴的声音:“我们教师除了要把自己的科研搞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看到学生提出问题或是有自己的想法,我就打心眼里高兴,因为我始终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杨老师的学生很多都在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专业学习或者工作,这是他最大的欣慰之处。说起学生,杨启帆教授就充满了作为一位教师的成就感。

在浙大,杨启帆不仅承担博士生、硕士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也承担对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幸运的是,杨启帆也担任了学院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虽然在理工校园只是“来去匆匆”,但凡接触过他的学生,都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一个已经毕业,在温州发展的理工学生,每次逢年过节都会给杨教授发短信祝福,毕业时还专门去找他,向他表示感谢。她说,在学院的四年学习中,能上杨教授的数学建模课是她觉得自己受益最大的事情之一,因为这门课,让她改变了自己对事物的一些固有观念,重新审视自己对事物的态度。虽然现在一直没有机会再见到这位学生,但听着杨教授对她的述说,充满着的是一位教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