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向荣教授是一个成功的人,他对人生有自己的感悟。他认为自己的成功是水到渠成,与前面的积累有关,前面做得好了,可以很好地奠定基础。对工作他认真严谨,曾经在四年内完成了五年的工作量,对一般人来说,这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学校里,朱向荣教授扮演着双重角色,工作忙碌。不管是一名普通教师还是学院领导,他都很努力地做好自己,让自己在每一个领域都变得更优秀。正如朱教授本人所说:“工作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做下去,才能像走台阶一样一级一级上去。”
对于普通教师这一角色,朱教授有着一颗与千千万万老师一样质朴的心。他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各行各业都能有所造诣,发挥自己的长处。他认为,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就就是看着自己的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对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无论多忙,朱教授坚持把课上好,把分配到的任务完成好,努力进行科研工作,补充知识,丰富内涵,争取让学生在自己这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而作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副院长,他参与着学院的管理工作,是与教书育人截然不同的角色。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处理纷繁复杂的行政事物。对朱教授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挑战。协调组织活动,调配人手,制订计划,协助院长分管实验室和设备、后勤、基建、保卫等工作细碎复杂,但是他都处理得有条不紊。
2001年,作为首批参与开创学院的理工人,朱教授为创办一所综合性大学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无论是在严寒的冬天,还是在酷热的夏天,朱教授都奔波于理工大地,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辛勤,为理工贡献自己的点点滴滴。看着朱教授的奔波与劳累,我们感动于他的“哪里需要他,他就会出现在那里”。
看到如今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实验室居全国独立学院前列的情形,我们不免又想到了朱教授这位一直分管学院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副院长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从一次次的实验室经费争取,到一个个实验室建成都离不开朱教授的身影。当时一位专家这样评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投入实验室建设的费用已经达到了人均1万元,这个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在全国独立学院中都是比较罕见的。”这一切的努力付出,都源于一个目标,那就是建设好理工。
朱教授是个闲不下来的大忙人,对教育的热爱使得朱教授在工作上乐此不疲,即使身体欠佳,他也坚持往宁波理工学院跑。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子辰在朱教授生病期间曾去他家看望过他,当得知他正要从杭州赶至理工时,说道:“养病就安心养病啊,身体养不好,也就不能再当‘拼命三郎’啦!”朱教授的妻子应道:“要他安心啊?难!说了都不听的。”“要完成工作,付出自然得多。”朱教授却如是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