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与自然相依相伴的漫长道路上,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并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存的环境,更加尊重自然规律,努力去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之路。
水资源匮乏、生态脆弱是宁夏主要的自然特征。在“以粮为纲”的特殊时期,违背自然与生态规律,围湖造田,毁林毁草,开荒种粮,其结果是经济长期徘徊滞涨,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环境承载力下降,人民群众生活雪上加霜。改革开放初期,强烈的发展愿望,加上粗放的发展模式,导致环境污染严重,黄河宁夏段水质明显恶化;烟尘弥漫,空气质量急剧下降,石嘴山市背负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之名;滥采乱挖,超载放牧,植被遭严重破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资源代价。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自治区党委、政府认识到,不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就会继续扩大与全国包括西部省区的差距,影响一方人民的幸福。为此,我们果断提出绝不能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一定要走文明和谐、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节能减排“十大铁律”,30条经济政策,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见等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实施总量控制、淘汰落后产能、污染全防全控、遏制“两高一资”、退耕还林、禁牧还草等一系列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组合拳轮番挥出。
工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全区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降幅排名第二、第四,跨入全国前列;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从2000年的五类提高到了三类,断面达标率逐年大幅上升,提前超额实现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三类水质目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综合污染指数从2000年的3.74下降到1.92,银川、石嘴山两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天数分别达到325天和319天,提前超过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确定的292天的目标;植被覆盖率持续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明显转好,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喜人态势。银川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5年居西北省会城市第一;石嘴山不仅甩掉了空气污染严重城市的帽子,而且化腐朽为神奇,一座山水园林城市正在经济转型中诞生。
这些事实证明,在干旱少雨,自然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条件下,在资源能源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只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康庄大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