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年初,对于宁夏电投而言,注定是一个转折年。李广林的到任,让这样的转折变得更加现实。
一直走保守路线的宁夏电投,已经被同行企业远远甩在了身后,企业经济实力和资产规模增幅偏小,发展缓慢,改革迫在眉睫。在变革的关键点,李广林没有想到,领导会将这样的重任赋予他。
担子不轻,他明白。但人是需要一点血性的,尽管第一次执掌投资企业,但企业管理是相通的,曾经执掌上市公司的经验同样受用,勇气和责任让他顺利成为了宁夏电投有史以来的第三任掌门人。
有时候,回眸历史,能够让我们更为清晰地考量未来,因为每一个发展的历程都有它的必然,宁夏电投也不例外。
宁夏电投在全国87家电力投资公司中,属于起步较早的。它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国家电力投资发展的大势。
1996年1月1日,为缓解各地严重缺电和电力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为地方电力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渠道,国家开始征收电力建设基金,每度电收“二分钱”,一分钱归当地政府,作为电源建设基金;一分钱归电网管理部门,用于输变电和主力电厂的建设。
一分钱的征收,让地方发改委累积日渐增多,时任宁夏发改委主任的董家林建议,自治区政府可以以这个资金投入成立政府的电力投资公司,来发展宁夏的电力事业。倡议被采纳,随后的1996年11月25日,宁夏电力投资公司应运而生。
宁夏电力投资公司究竟干什么?起初,与全国其他省份的电投企业一样,宁夏电投走的只是电源点建设之路,也就是发电厂的建设,在电源点的建设上主要是通过政府交办的事情控股一些企业。
这样的发展模式曾让宁夏电投走过一段发展的好势头,但随后的问题也由此出现,政府的指令性企业常常互不相关,比如有的是生产金属制品的,有的是生产钢铁的,且这样的投资背离了电力投资的主业。更何况,电力投资企业搞钢铁是干了一个外行的活,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投资分散、投资低效,影响投资的效果。那段时期,“电投不搞电投”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宁夏电投也在这样的摸索中走过了一段弯路。
2005年以后,全国的电力投资企业开始大变样,不仅逐渐地回归主业,且开始根据自身的实业发展进行多种投资。宁夏电投也在这样的激流转势中调整自己,但这一过程进展的缓慢而艰难。
承担对外投资参股、实业控股和自治区政府融资平台三项职能的宁夏电投,融资平台做得很好,但在真正控股的企业上发展的并不好,且对外乱投资现象较为明显。在李广林就任宁夏电投董事长的时候,其在西部五省的缘个投资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二,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资产结构不合理、发展主业不明确、发展思路不清晰、管理结构不科学……多年积累的问题已成痼疾。
如何找准突破口,加快企业的发展?如何结合宁夏的当地资源走出一条创新的路子?李广林被寄予厚望。
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何尝不明白,这样的选择对自己而言,将是又一次创业的开始,而这样的难度比之从前,更是大大增加,时间积累了经验,也叠加了年龄,头顶日渐稀疏的头发在不断地提醒他,这一次的选择,已是过了不惑之年。
他能够带领企业走向何方?他能不能大刀阔斧地干下去?员工们并不确定,毕竟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