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既是连接华北、华中的枢纽,又是控制南北运输和近海交通的要地。
山东这地方很特别,出了孔子和孟子;出了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出了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施耐庵的《水浒传》写的就是山东水泊梁山的故事。
山东的响马(土匪骑着马,马头上系着铃,跑起来叮当响)特别多。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发生过临城劫火车大案,抓了十几个洋人,震惊了国内外。大土匪刘黑七(刘桂棠)在山东横行一时,甚至打到了北京、东北。抗战开始后,他投靠国民党当了师长,又勾结日寇鱼肉乡里。
山东在近代也是多灾多难的。先是德国人占了青岛,英国人占了烟台。日本人虎视眈眈,认为占了山东就可以控制中国南北,在战略上很重要。日军从1937年10月起开始大举侵入山东。
抗战开始时,日军、伪军、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多种势力在山东并存。国民党军队中有主张联共的抗日派,也有主张反共的顽固派。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国民党在湖南省衡山召开南岳军事会议,重新调整战略区域,增设鲁苏战区。1939年春,以于学忠为总司令的东北军第五十一、五十七军进入山东,设立了鲁苏战区[4]。“西安事变”以后,我军一度与东北军关系很不错。台儿庄战役以后,东北军占了山东中部制高点沂鲁山区。那地方本来是我们地方党领导的游击队控制的,因为没有经验让给了于学忠的东北军。我曾好几次听罗荣桓提起此事,感到遗憾。
客观的说,于学忠率领的东北军在刚刚进入鲁苏战区时,对山东抗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蒋介石扣押了张学良,并不断在东北军旧部中制造矛盾、挑起争端,致使主张抗日的于学忠和顽固的反共分子沈鸿烈之间冲突不断。蒋介石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整垮于学忠的东北军。
1938年,徐州会战以后,日军主力向南推进,留在山东的兵力比较薄弱。山东地下党积极组织武装起义,成立抗日游击队。正式编成八路军山东纵队,初步开辟了鲁中、鲁南等抗日根据地。由于起义部队缺乏经验,黎玉同志到延安去见了毛泽东,请求派军事干部。中央派了徐向前、朱瑞、张经武、许世友、王建安等战将到山东,部队得到较大发展。5月下旬,郭洪涛受中共中央派遣,率一批干部到达山东,继黎玉任山东省委书记。经过近一年的艰苦斗争,山东的抗日武装力量和根据地有了较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