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能多一个,不能少了一个

不能多一个,不能少了一个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月5日中央决定深圳对口援建甘肃灾区后,又转战来到甘肃陇南,到陇南来的队伍都是国字号,特级、一级的优秀人员。年近80岁的老母亲查出患有癌症,腰椎急需动手术,否则不仅有瘫痪的可能,还有生命危险。援建人员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个头高低,都在用身体与脚步丈量陇南的高山峻岭和崎岖险路。

  (孙晓明:深圳市建设局副局长,对口支援工作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

  到陇南搞灾后援建,同志们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是,国家危难之时,舍小家顾大家,这个不是空话,是行动和付出。

  ——孙晓明

  2009128号早晨,武都依旧非常清冷,空气中夹杂了冰霜的颗粒,依旧是晴天出大太阳的好征兆。

  陇南饭店三楼318房间,对口支援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孙晓明,谈他在陇南的援建过程。这个过程漫长且艰难,整个援建过程都在一个“难”字中进行,但进行得完美,进行得让陇南人感动!也让我们自己感动!

  我是1983年参与了深圳建设的老工程兵,相比之下,能来陇南,是一种幸运,像这种灾难,一生遇不到几次。去年512日,我在重庆调研,地点在20层高楼,会议还没有开始,地震就发生了,椅子在房里乱转,这个时候,大家能往下跑吗?我是直接感受了“512”大地震。震后不久,我们奔赴四川地震灾区抢建板房。65日中央决定深圳对口援建甘肃灾区后,又转战来到甘肃陇南,到陇南来的队伍都是国字号,特级、一级的优秀人员。

  2008年端午节,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带领一行人来陇南对接援建工作,第一天在武都,第二天在文县,第三天在康县阳坝调研。同一时间,我有幸来到陇南,越走山越大,进入武都,就真的到灾区了,白龙江边都是帐篷,沿江老百姓鼓掌欢迎,感动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刚到陇南就开始了实质性的工作,参与了三县重灾区的实地考察和地质勘察,同时接到陇南市政府的要求,给西和、徽县的高考生搭建板房,距离72号高考只有9天时间,8天时间,200间板房,这是硬仗,必须打赢。72日高考那天,想到学生们进入板房顺利参加高考,心里特别欣慰。到了8月份,紧接着又给我们下达了3万套活动板房,19万套要在8月下旬完成。9月份确定了让我来陇南,统一协调劳务、项目、医疗等工作。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老百姓早一天住进新房子。对口援建是深圳回报社会最好的机会。当年深圳还是小渔村的时候,全国人都来建设,是他们建设了今天的深圳。而陇南的援建,与深圳的建设不可同日而语,它的政治意义很大,深圳市能够落实党中央的政策,体现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能给党中央、深圳市、陇南人民交份满意的答卷,再苦也是值得的。等于在我退休之前,再当一次义务兵。尽管如此,也要严格操守,做好表率,圆满完成援建任务,希望世界的每一个地方,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要说采访,就不必了,可以说说这个过程,我是前方指挥部中年龄最大的援建干部。到陇南搞灾后援建,同志们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是,国家危难之时,舍小家顾大家,这个不是空话,是行动和付出。到武都,我算了下,两个月就有一次大的余震,开始的时候,都往外面跑,后来就不跑了,深圳的家人和朋友们问我怕不怕?我说不怕,我是陇南人。年近80岁的老母亲查出患有癌症,腰椎急需动手术,否则不仅有瘫痪的可能,还有生命危险。我的确走不开,灾区乡亲的需要太迫切了,大家工作快一点,受灾乡亲就受苦少一点。就把老母亲的手术拜托给朋友照顾了。这件事其实我心里起过波澜,不是一次,是很多次,如果在深圳,最起码可以照顾一下,让老人精神上有个依托。

  不管去哪里,口袋里都揣一个小本子,看到问题记下来,及时解决,力求做得更好一些,有些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带回去跟大家商量对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到工地处理。这样,很多被忽视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不留后患,对当地老百姓以后的安全有一个保障,对建筑也有一个降低成本的好处。去年10月,文县碧口小学操场里,“512”地震后留下了一条裂缝,因为余震不断,裂缝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援建人员拿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做一个挡土墙,但是要花费上千万元,这笔资金足可以重建一所学校,且会延误工期。二是将操场做成一块混凝土钢筋板块,加上围墙与栏杆,不仅资金少,而且很安全,但所需要的时间长,需要和项目建设一起逐步做。大约半年后,项目快竣工的时候,我去碧口小学工地看操场的那道裂缝,施工人员按我的想法,做了处理,这就放心了。孙总谈到工程处理方面的细节时,服务员李丽红敲门进来给孙总送她的结婚请柬来了,孙总高兴地接过请柬说,到时候一定抽时间参加你的婚礼,李丽红高兴地说,谢谢您啊!孙叔叔!能感觉到,孙总已经和陇南人有了很深的交往,已经融入到陇南人的生活中了。

  整个陇南援建应该是一次援建工作的实践过程。很多问题都是在援建过程中解决,陇南人多地少,耕地和老百姓居住之间的矛盾,都在援建过程中要解决处理,这样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每天都要面对,每个问题都要解决。我在文县援建期间,县长每个礼拜都给我送菜,他说,你们在这里投下一个亿,这一个亿是我们几年不吃饭才能积攒下的钱,我们为什么不支持?我到宋坝新村,到老百姓家里串串门,他们不认识我,跟他们聊了几句,他们就说深圳人好,给我们修起了房子,共产党好,帮助我们重建家园。我说这话的意思是,没有省市领导、老百姓的支持,单靠自己是不行的,正是有了这支持,援建才得到了保障,还有半年的援建时间,我们仍然需要这种支持,两地相互支持,才能圆满完成任务。“512”地震发生后,我第一时间到四川什邡抢险救灾,什邡县城仅有七八栋楼房没倒,其他都是瓦砾,所以说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体现了一种爱民精神,是完全正确的。这种精神在国民整体素质提高以后,特别是大灾难不断发生的时期,大家还会得到更深刻的认识。

  陇南、舟曲的援建项目,都在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地方,而且建筑材料紧缺、运输困难,所以完成的项目都是大家辛苦的结晶,是一个团体的成果,不是个人的。媒体应该把镜头让给年轻人,让给一线的工人,这些年轻人和一线工人,都是从抗震救灾初期和我们一起从四川灾区到甘肃灾区一路转战、拼搏过来的战友,他们是坚强和勇敢的代表。从四川到甘肃,从抗震救灾到重建家园,从抢建板房到建设永久性住宅,大家很辛苦,特别是一线的同志。我们这个团队不分彼此、不分昼夜,不计得失,并肩作战;面对余震危险从不畏惧,面对滑坡危险从不退缩,面对艰巨任务从来都是冲在最前方。援建人员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个头高低,都在用身体与脚步丈量陇南的高山峻岭和崎岖险路。他们挺起的都是和平时代的英雄脊梁,不仅展现了深圳速度,更体现了深圳精神。对口支援的业绩,是所有援建人员立下的功劳,我只是他们之中小小的一分子。

  生活方面,衣食住行,没有家里那么方便,市区的小饭馆,我基本都吃遍了,卫生环境都不尽如人意。我也会吃大蒜了,人是有可塑性的,又不能自己开灶,来了,就要适应。这里老百姓很淳朴,我吃一碗面,喜欢清淡,让少给一点肉、油,他们说那怎么能行,要让你吃饱。找零钱,我说没有就算了,他们还是说那不行,没有也要换开了找给你。周末去爬爬山、打篮球,指挥部还组织了一些乒乓球、象棋比赛,过得很充实。这一年,陇南的变化很大,刚来时,夜里晚一些传资料,要到网吧去,现在网络在房里,包括夜市很丰富。到处楼房都站起来了,我们亲眼目睹了这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我经过了,比在深圳过一年舒适的生活要有意义得多,是值得的。

  在陇南援建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望关那个地方,去年来的时候只有一个收费站,今年突然在150米处又增加了一个,原来一个收费站可行,现在为什么不可行?快到武都城那个地方,就一公里的路程,仅收费站提示牌就有七个,牌子也是钢材做的,要花钱呀,找人放在那里,也要花钱,这能说明什么?说明收费站有钱,表示你富裕?还是路况好?一样都没占上,我就想不明白了,一进陇南,一路收费,都是10元,路况却差得要命,当然,深圳援建的车辆是免费通行。可到陕西汉中,路况好,收费才5元,这是为什么?我在深圳搞接待业务,了解情况,改革开放30年,深圳建设的经验告诉大家,人的观念不改变不行,创新是要把钱用在刀刃上,钱都是辛苦赚来的。

  到陇南来的时候,深圳市委书记再三叮嘱大家,到陇南援建,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援建快要结束了,可还真是少了一个,想想这事就让人伤感。有个舟曲援建工地的质量安全员,姓梁,他在舟曲的工作完成了,要到武都前方指挥部来汇报工作,当天早晨发现人不正常,送到医院就没有了,应该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如果,他不来甘肃援建,也许不会用这种方式走,或者会走得晚一些,这事情总是块心病,太遗憾了,还是少了一个。心痛。

  孙总在房里走来走去,我们也深感不安,不幸的事情已经发生了,谁能不心痛呢?就让“梁”活在舟曲的山山水水里,在陇原大地做深圳大爱的使者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