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翻过高楼山,到达文县城

翻过高楼山,到达文县城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向左60公里就到了四川九寨沟,向右10公里可达文县城。陇南、文县一直在努力,计划在高楼山下打通一条近30公里的隧道,就可以彻底改变陇南市区到达文县交通不便的困境。深圳援建的同志们还建议,国家可以拍卖高楼山数百吨黄金的开采权,拿出少部分资金就可完成造福陇南人民的这项大工程。  临近晚上9点钟,终于进入文县城。所以,我们对文县这片土地和人民怀有真切的感情。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自古被人们视作畏途。建国后,从陇南武都到四川有两条主道:一条是翻越麻崖子梁经洛塘、枫相入川;一是翻越高楼山经文县、碧口入川。两条路上都有一座高山,道路狭窄,崎岖盘旋,夏天泥泞漫道,冬天积雪不化,经常会出些意外事故。高楼山是我们这次行程中必须要经过的天然屏障。我们先是上了12道拐的陡坡,再上长长一段土尘漫天的坡路,才走到半山腰,又进入峡谷。峡谷口左面,一面山坡上将军般伫立着两颗巨大的柏树,柏树守护的地方叫丰坡村,2008517日市文联采访组达到村里时,一片狼藉中是全庄老少一片凄惨的哭声,20098月我们再上丰坡村,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恢复重建已接近尾声。峡谷尽头,是一个曾经的农场,属省上直接管理,现早已破败。“文革”期间,有许多“右派”在这里迎着风雪战天斗地,如今有一家野猪和野鸡养殖场坐落在山洼里,鸡鸣狗叫,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走过农场,又开始拐弯上山,接近山顶,是一色的松树,一色的墨绿。远远望去,几座苍绿的山峰直插云霄,平添了几份孤独。到达山顶,一眼可看见对面终年积雪不化的雄黄山,夜色已经慢慢袭来,雄黄山一袭白绸长衣像一位与世隔绝的公主,被残阳包裹,傲立在寂静的群山中。

  下山,我们又拐了无数道弯,到了东峪口。向左60公里就到了四川九寨沟,向右10公里可达文县城。一座山上与下用了两个小时,我们知道深圳援建的同志们几乎每天都在翻越高楼山,每天都在感受悬崖路窄的心惊。援建的同志们在深圳大多是车手,到了陇南谁都不敢开车了。陇南、文县一直在努力,计划在高楼山下打通一条近30公里的隧道,就可以彻底改变陇南市区到达文县交通不便的困境。深圳援建的同志们还建议,国家可以拍卖高楼山数百吨黄金的开采权,拿出少部分资金就可完成造福陇南人民的这项大工程。

  临近晚上9点钟,终于进入文县城。灾区的氛围比武都更浓了。虽然在夜色中,新建房屋的棱角,街道上零星匆忙的人群,都能看到灾后百废待兴的模样。

  文县城是阴平古道上的一座重镇。文县城还有我们将要去的碧口镇以及陇南市区、甘南舟曲县城的地貌,与汶川、北川县城非常相似,四面高山耸立,一条江水在城边穿过,只有一条公路出进,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遇大暴雨或地震,道路塌方,就进不来,也出不去了。文县城区由“上城”“所城”“县城”相互连接而成,依山傍水,坐落在白水江以北的斜坡上,县城一部分的斜坡度在25°以上。大家说,如果从县城的上边扔颗洋芋,它会不停地向下滚,一直滚到白龙江里面。虽是玩笑话,确实道出了县城地形的实情。2008523日,我们陪同中国作协采访团到文县采写抗灾救灾情况,正遇上发生在甘川交界处的64级余震,采访车再次在采访途中被砸。是夜余震不断,大雨不停,还有78级地震即将发生等各种谣言飞传,再加上文县城南北二山均有裂缝,在雨中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一时人们达到极度惊恐状态。文县城空地极少,公路和街道以及学校全部搭满了帐篷,采风团面临在雨中度过一夜的困境。当聚集在城关小学的灾民们得知中国作家到达文县,大家主动腾出自己的帐篷,近百人在雨中帮助作家们抬桌凳、搭床铺,安顿大家住下。当时的情景立刻印在了每一个团员心里,被灾区人们的真诚无私深深打动。所以,我们对文县这片土地和人民怀有真切的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