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圳对口援建和陇南灾后重建任务的完成,深圳对陇南的支持应当从以无偿无私的资金、物资、项目援助为主转变到交流合作、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模式上来。这种合作交流机制的建立,不仅能够使深圳对口援建的基础设施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对口援建的成果得到巩固和深化,而且将在产业深度开发、社会事业发展、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等方面产生更加丰硕的成果,把对口援建的应急性、输血性援助转化为长久性、造血式帮扶,更能体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战略决策,更能体现深圳人民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更能展示深圳高度的政治使命感,更能展示深圳良好的社会形象。
陇南是典型的贫困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在民间资本不够活跃,原始资本积累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加快发展,必须要通过对外开放、合作交流和招商引资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推动陇南加快发展。基于对口援建的基础,基于陇南与深圳的特殊感情,也基于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发达地区所具有的实力,深圳自然成为我们招商引资的首选地区,成为我们扩大开放必须借助的重要窗口,成为我们必须紧紧依靠的合作伙伴。因此,不断加强与深圳的经济文化合作交流,是陇南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长远大计,是全局性、战略性的合作。
深圳和陇南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文化积淀、发展阶段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两市合作交流有一定的互补性。陇南可以主动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为深圳更好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尽微薄之力。双方可以把陇南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深圳的现代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开发更多的文化产品,建立思想内涵更为丰富、表现手段更为多样的文化体系。我们可以积极向深圳输转劳务,既缓解陇南的就业压力,又为深圳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劳动力资源。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导深圳企业到陇南投资发展,为深圳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加强深圳陇南两市深度合作交流,既有利于推动陇南加快科学发展,也有利于深圳走出一条更加科学的发展之路。
陇南和深圳开展合作交流,内容丰富广泛,涉及很多行业、很多部门、很多领域。但是陇南深圳工业园区建设是两市开展合作交流的关键和重点。我们必须突出这个重点,抓住这个关键,在深圳工业园区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陇南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是甘肃重要的铅锌、黄金、硅铁、水电能源和农产品生产基地,有发展工业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目前,陇南的企业无论是成长于本土的企业,如金徽集团、成州公司等,还是近几年引进外来资本建设的企业,如独一味、长城果汁,大都保持了较高的赢利水平,获得了较大发展。这充分说明,在陇南投资办厂,特别是投资工业大有可为,前景广阔。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减弱和市场的复苏繁荣,陇南矿山等资源型企业的盈利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深圳的企业大都是高新技术企业,把深圳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品牌、资金、营销等优势,与陇南的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土地成本等优势结合起来,开发原材料深加工项目,发展空间很大,既可以支持陇南加快工业化进程,也能够赢得较为丰厚的回报,实现互利共赢。
陇南深圳工业园区位于徽成盆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随着兰海、十天、成武高速公路,兰渝、兰成、天平铁路南延线和陇南支线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区位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客观上讲具备吸引企业投资的基本条件。特别是深圳在对口援建上给予深圳工业园区建设8000万元的资金支持,为搞好园区规划、“三通一平”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也为加快园区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2009年以来,中央把甘肃列为全国唯一的循环经济试点省,制订了支持甘肃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扶持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这些重大决策为深圳企业在陇南深圳工业园区投资提供了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为了使这个园区尽快启动实施并形成规模和产能,我们把这个园区命名为陇南深圳工业园区,将从土地征用、财税返还、准入标准、项目审批等方面制订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尽可能地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以较为丰厚的投资回报,吸引深圳企业和资本进入园区,投资兴业。
加强深陇两市经济文化合作交流,互利双赢是根本,政府推动是关键,企业合作是主体。我们要按照这一基本思路,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合作交流机制,拓展政府、部门、企业、民间多层次的合作交流渠道。特别是两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定期会商,经常分析研究,着力解决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两市深度合作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