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她像武夷山上的兰花,清香悠远,常开不败;
也有人比喻她,似武夷山上的青竹,栉风沐雨,刚强挺立。
八月的一天,在武警福建总队礼堂内,著名军旅歌唱家赵秀兰原创的“军旅歌曲演唱专辑”首发式,让人们再次领略了她的风采。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笔者采访了这位用“心”歌唱党和祖国、歌唱人民军队的国家一级演员、女共产党员赵秀兰。
武夷山下爱唱歌的小姑娘
“三十三秀水清如玉”、“六十六奇峰翠插天”,这是对国家著名风景名胜区——武夷山的评价。优美的山水景观,厚重的历史文化,不断孕育出优秀的武夷儿女。赵秀兰,正是出自武夷山的歌手,也是无尽的武夷精英中的一个代表。
赵秀兰的父亲是军人,20世纪50年代随部队来到福州。在她两岁时,父亲转业安置在福建省茶劳山(今武夷山与江西交会处)农林垦殖场。整个农场里上百名干部职工,孩子有二十几个。那时,垦殖场只有一栋木头办公楼和几排破旧的家属宿舍。为了解决职工最关心的孩子上学问题,农场领导在食堂边腾出一间房子来做教室,所有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
农场地处偏僻,文化活动单调,整个农场能透出文化味的,就是挂在电线杆上的广播喇叭。每天早、中、晚,广播都会定时播放新闻、音乐和戏曲,给这个小农场增添几分生气。
谁也没注意到,有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在每次广播响起时,都会静静地聆听,“哼”着广播里传出的美妙音乐。那时播放的音乐节目并不丰富,经常重复播放一些歌曲,时间一长,小姑娘能把所有歌曲给“哼唱”出来,虽然大多时候并不知道歌词的内容,却也乐此不疲。广播不响的时候,她就当起了农场的“第二广播”,走到哪唱到哪,时间久了,人们都知道农场里有一位爱唱歌的小姑娘。
1970年,农场撤了,小姑娘随父母迁到了县城,上小学二年级。城里条件比以前强多了,每天都可以听到各种音乐。小姑娘和以前一样,每天除了上课,就是跟着广播唱着喜欢的歌。
三年级时,小姑娘学习成绩一直保持领先,唱歌的天赋也更加显露出来,她开始参加学校的各种演出,到了四年级,已成为学校的文艺骨干了,一台节目里有她参加的节目竟然近半。一次在县教育局组织的演出中,几位福州军区前锋歌舞团招收小演员的考官们,被小姑娘高亢清亮的声音深深吸引了,有位考官兴奋地找到老师,说“前锋”现在正在招小文艺兵,这小姑娘天赋极好,已列入他们招收范围,请他们说服小姑娘父母,让她当兵。
后来,听校领导说,招考老师考虑到姑娘的年龄太小,担心生活难以自理,最后改变了招收她的意见。
五年级时,她作为县演出队唯一的儿童演员,参加了地区的歌咏比赛,虽没拿到奖,但她的歌声已走出了校园,唱遍了整个崇安城,成了武夷山下的小歌星。
1975年春节,是她迈向艺术道路的第一步。她听说县文工团招收小学员,便瞒着父母赶到考场。到现场后才知道报名时间已过,主考官一看是县里的小歌星,破例同意她参加考试,并没费多大周折就被录取了。
回到家,她并不敢把这事告诉其父母,直到人们的议论风起,她父母才知道,怕她不能继续学业,严厉训斥了她一顿。班主任也来到家里劝说:“她是三好生,学习成绩好,不读书太可惜了。”由于哥哥正高中毕业,眼看着要去农村插队,这时,父母考虑她身体不太好,担心以后也去农村,最终同意了女儿选择。
父母怎么也没想到,女儿迈出这一步,从此竟一发不可收:她从此活跃在八闽大地,歌声唱响大江南北。
走到哪儿都闪光的小珍珠
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时候,赵秀兰经常看到家里有许多标有大写数字的生活用品,她觉得十分好奇,妈妈告诉她:那是以前爸爸所在部队的代号。她又问军人是干什么的呢?妈妈说,就是保卫祖国的战士。妈妈拿出了两本《解放军画报》,在内页和封面分别刊登了身着绿色军装、配着鲜红领章的爸爸带领一群年轻军人刻苦训练和执行任务的照片。她的潜意识告诉她:爸爸就是保卫祖国的战士,是个英雄!
特有的绿色军营情结,就这样早早地深扎在她的心灵。
1979年,县文工团改编为越剧团,不少演员因专业不对口纷纷“跳槽”,赵秀兰也提出了改行申请,县委宣传部为了保留人才,专门买了一台“双鸽”打字机把她留下让她当打字员。期间,赵秀兰多次代表县演出队参加地区及省级文艺会演,每次演出她都担任主持、独唱、二重唱和表演唱多种角色,还经常为其他人的舞蹈伴唱,并屡屡获奖。没多久她就成了闽北文艺界瞩目的焦点、福建省音乐舞蹈节上的“八闽新秀”。这期间她有幸得到地区群艺馆杨慕振老师悉心指导,使她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愈发坚实起来。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领导和同事对这位聪慧而又能唱歌的赵秀兰十分喜爱,经常鼓励她多读书,不少同事还买书送给她。
尽管如此,但机关工作严谨有序,不允许她纵情放歌,这让她十分苦恼。于是每天下班后,她常常跑到河边和树林放声歌唱,一有时间就去广播站和书店购买唱片和歌本,以此提高音乐知识和扩大艺术视野。
1981年8月,她又自费到福建师范大学向戴如修老师学习声乐,这期间南平市正组建南词剧团,杨慕振老师将她引荐给剧团。团领导对她的艺术天赋早已熟知,当即向市领导做了汇报,之后市委常委会特批了一个“集体转全民”的指标,将赵秀兰调入南词剧团。
到该团不久,便有幸参加了全国性大赛,1982年她参加文化部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曲艺优秀节目会演,并获得表演二等奖。1984年5月,作为建阳地区的代表,参加了首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福建选拔赛。经过一次次的评选,最终于同年10月和著名歌唱家葛军一起参加了央视的首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了第十名(当时未分唱法),这是个标志性的台阶,从此以后她就成为福建歌坛一颗耀眼的新星。1985年应邀在福建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首张演唱专辑《孟姜女》,之后演出邀请络绎不绝,前锋歌舞团和省歌舞剧院均发出商调函。但南平市有关方面就是不肯放人。赵秀兰是走到哪儿都闪光的小珍珠,他们舍不得啊!
1985年3月,武警福建省总队文工团组建,要招兵买马,杨慕振老师看到这一消息后,立即将招考消息捎给了赵秀兰。从小对绿色军营向往的赵秀兰,做出了人生的重要决定:报考武警文工团,决不失去既能当兵又能从事专业的机会!
命运垂青于她。通过严格的考试,她凭着扎实的演唱功底,赢得了部队领导和考官们的赞赏。经过艰难的说服,南平市委领导被她的执著精神感动,终于同意了她的请求。于是她穿上了军装,走进了橄榄绿方阵,开始了她难忘的军旅生涯,书写新的人生艺术篇章。
颂英雄、唱军歌、用歌声宣扬先进,鼓舞士气,培养基层文化骨干、丰富活跃基层文化生活,是军旅歌手的主要任务。穿上军装的赵秀兰深深认识到军旅歌手的职责所在,她一往情深地为军营的战士们服务,为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唱着歌!在二十多年的部队生涯里,她记不清多少次下部队慰问演出了,经常是一去十几天,行程近万里,有时一天要到两个以上单位演出。不管天气酷热,还是风霜雨雪,只要上级有任务,官兵们需要,她会毫不犹豫地出发,履行部队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把慰问部队的任务放在首位。
每逢节日,省里各个有关单位也总是要组织一批文艺骨干深入基层部队和农村慰问演出。作为艺术界重要骨干,赵秀兰每年要随同省文艺慰问团跋山涉水到边远山区、乡镇和海防部队、深山哨位为民为兵放声歌唱。
赵秀兰的歌声优美而亲切,仿佛是心灵的呼唤,她不倦地唱着,唱出了战士们的情感,战士们太喜欢她了,只要有赵秀兰来部队演出,战士们都会感到特别高兴。
有一年春节,赵秀兰随团到基层部队慰问演出,快到武警南平支队时,在距城数十公里的地方抛锚了,这时天空乌云密布,为了赶在下午给官兵表演,她们向南平支队求援,由于地处偏僻,电话信号接收不到。她同战友爬上了几百米高的山头才打通电话。一到新兵训练大队,顾不上休整,立即搭台演出。
演出时,下起了小雨,寒风夹着雨水,拍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可战士们的热情却十分高涨,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此情此景,让文工团的同志们感动不已,赵秀兰充满激情噙着泪水,一连唱了五首歌。
“军营百灵鸟”是怎样起飞的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天籁!有人说音乐是上帝的声音,没有国界,没有民族,是人类的共同语言。
赵秀兰不仅爱听爱唱,更深知玄妙的音乐需要厚实的文化底蕴来支撑。
每次参加全省、全国声乐大赛,她都当做学习的机会,从中寻找不足,如饥似渴,学习充电。她清楚: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有一副好嗓子是必须的先天条件,但仅仅满足于此是不够的,只有给自己插上知识的翅膀,才能在艺苑的星空里翱翔得更远。她要实现的目标还很遥远——她要当一名真正的歌唱家!她为此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无论公费还是自费,长期还是短期,只要工作允许她都积极争取。由于对事业的强烈追求,家庭生活受到了影响,结婚十年没要孩子……
1991年初夏,赵秀兰了解到军队艺术的最高学府——解放军艺术学院要向武警招收学员时,她不假思索就报了名。由于当时武警福建文工团已解散,改在支队工作的她并不符合报考的条件。
赵秀兰并未因此放弃,多次找到领导申请报考,得到组织破例支持。当录取通知书寄来时,有人不相信这是事实,认为赵秀兰从小就参加工作,文化科目学得并不多,该不会是虚的吧?当在她的家里看到翻得快烂的书和多本记得满是文字的笔记时,终于相信这位在艺坛上行走多年的赵秀兰因努力而创下的奇迹。可以说为了这一天,赵秀兰付出太多,也难怪接到通知书后,她兴奋得几个晚上都没睡好。
大学校园比军营生活少了几分严谨,多了几分自由;少了几分热烈,多了几分安静。圆舞曲并非浪漫,舒展的舞蹈里有汗水也有紧张。两年的时间里,她把两天的课程并作一天来读。教室、琴房是她最常去的地方,听坏了两个录音机,积累了一大摞的音乐资料。毕业时她获得了主科分名列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被评为“三好生”。两年过去了,这所军队最高艺术学府给了她丰富的音乐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她后来走进更高的艺术殿堂,奠定了重要基础。
她在军艺的学习,让她成为一个能够驾驭多种唱歌技巧的歌手,也打牢了她在歌唱艺术方面的理论基础。
艺术之花盛开在闽江边
赵秀兰的嗓子天生甜美,音域宽而广,对音乐具有独特的理解力。在音乐圈内,许多同行和作曲家都对此有高度评价。当然这一切属于她的“独特”都体现在她的演唱中。
自1990年开始,她先后多次参加了全国高规格的歌手大赛。先后获央视全国青歌赛三等奖、中国音协全国青歌赛金奖、全军第六届文艺会演声乐二等奖、央视首届音乐电视大赛铜奖、全国“益通杯”青歌赛第一名、文化部第五届全国群星奖银奖、中央电视台与建设部联合举办的音乐电视大赛金奖。1999年,在文化部第九届群星奖比赛中,她是唯一重复参赛选手,获得了“两金一银”的成绩……
舞台实践自身价值,演员的生活在于舞台。赵秀兰倾心为兵服务的同时,目标放在八闽的最高舞台,甚至在全国的舞台上。她除了自己的演唱会以外还参加了福建音乐界许多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1992年在福州举办“杨彼德、赵秀兰独唱音乐会”,参加中央电视台“名星艺术团”赴香港演出;1993年和1998年两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1996年分别于厦门、福州成功举办《海上共明月——赵秀兰独唱音乐会》。2001~2006年多次担任东南电视台“银河之星大擂台”评委;1999年组织策划了“1999年七月风”大型音乐会;2000年组织策划了福建省第九届音乐舞蹈节声乐大赛……
2001~2005年,她多次担任福建省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组委会工作,为福建省歌手冲刺央视大赛积极工作,多次为电视剧音乐风光片演唱主题歌。她个人的成绩也蜚声省内外,先后出版《孟姜女》、《谜》、《六月茉莉》、《月儿谣》等个人演唱专辑,先后拍摄了《渔家姑娘在海边》、《孟姜女》、《山外的世界》、《惠安女工匠》、《月儿谣》、《爱心呼唤》等多部音乐电视作品。
她演唱的《孟姜女》、《月儿谣》、《渔家姑娘在海边》这些脍炙人口的旋律,飘荡在福建的山山水水间;赵秀兰的名字,也从此在八闽人民心中亲切而熟悉。
进入21世纪,赵秀兰的艺术又进入新的春天,在她所唱歌曲中,不少具有时代特色、时代气息和现代情感的作品,被人们所传唱和喜爱。
《离不开你》、《我是你肩上的一颗星》,她都用成熟而美妙的歌声,把作品表现得委婉动人,情感丰富,唤起了人们无限遐想,多少人听后心灵受到震动而热泪盈眶。
为了表达对部队的感激之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到来之际,她推出了福建省首张原创军旅歌曲演唱专辑。8月17日上午,武警福建总队礼堂热闹非凡,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王耀华,福建省文化厅厅长宋闽旺,福建省音乐界知名艺术家,还有武警福建总队的领导和官兵,共同参加了赵秀兰纪念建军八十周年《行走歌谣》原创军旅歌曲演唱专辑首发式。
鲜花送给勤奋者。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三十多年的艺术历程,赵秀兰把自己艺术的根深深地扎在民族声乐土壤里,用坚实步履迈出了艺术人生的辉煌和灿烂。她先后当选为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特邀演员、省政协委员,为福建省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她捐助了近三十名学生,还是骨髓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为白血病患者组织募捐义演,担任省、市环保活动形象大使,2002年还被聘为福建省“特奥爱心大使”。
她的歌声像一泓山泉,奔腾着、跳跃着奔来,自然、清冽、透明。
她的爱心也一如盛开的山茶花,火红而热烈。
(原载《海峡姐妹》2006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