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德财作为闽西客家农民的儿子,武警福建总队莆田支队政委邓达生爽直厚重却又不失儒雅,他既钟情于绿色警营,又热爱在笔墨间感悟哲理,用线条勾勒人生。莆田支队支队长钟石生曾向官兵这样评价自己的搭档:“人品好、文采好、书法好。”
结缘书法勤学苦练
邓达生的书法求索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1987年11月,邓达生入伍来到福建总队南平支队,由于能写一手好字,他成为中队文书。那时,部队还没有电脑、打印机,各类文件材料全靠手抄。谈到这段经历,邓达生感触颇深:“那时每天都要用钢笔手抄10多份,约2万余字的文件材料,而且还要求字迹工整、美观……”于是,邓达生把抄写材料当成了练字,用工整的楷书抄写标题,用行楷书写内容以提高速度。尽管如此,一天写下来,他还是累得头晕眼花,腰酸背痛,拿起筷子手就颤抖不停。此外,每周一期的黑板报任务也令他的毛笔书法得到很好的锻炼。
1990年9月,邓达生如愿考入福州指挥学校,实现了军旅人生的一大转折。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学习训练压力极大,但邓达生却依然凭借对书法艺术的执著追求,为其枯燥的“三点一线”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他利用书写黑板报的机会,常常独自纵情练习书法,每次学校黑板报比赛,邓达生所在队都是最大的亮点。学校也有几位书法爱好者,一见黑板报上那刚劲有力的字迹,就知道写板报的小伙子有“功夫”,于是邓达生被吸纳为学校书法俱乐部成员。一到周末,书友们便一起在墨海中忘情徜徉。有一次,邓达生周末请假外出,正巧遇到福州书画院展出著名书法家朱以撒教授的作品,他被朱教授那精妙的笔法、洒脱秀逸的字体深深吸引住,一时忘记归队时间,结果超假了20分钟,受到了学员队领导的严肃批评。
在紧张的警校生活之中,邓达生的书法融入了浓厚的军旅豪气,他那刚健峻拔的书风由此形成。
艺情兼备独具魅力
书者,心之画也。邓达生对书法艺术有着独特的见解。他曾说:“书法就是在情感支配下,用线条在有限的纸面空间里别出心裁地勾勒出有生命力、有动势的心灵活动轨迹,书者不动情,观赏者何以动情?”因此,每创作一件作品,邓达生都认真打好腹稿,揣摩成熟后,找准最佳状态,反复写几遍才定稿。
多年创作中,邓达生在作品里融入了大量的情感元素,在传统的笔法中开拓出极富个性的艺术意境。他认为书法必须植根于时代,必须师古纳今——这不仅是邓达生的亲身体悟,也是所有追寻艺术者的心声。正如托尔斯泰所说:“艺术是用感情感染人们的手段,艺术家在创作中不能冷漠无情,应该哭,应该笑,感人的艺术,是伴随着艺术家的感情呱呱坠地的”。
在学习书法的同时,邓达生还不断加强文化底蕴培养。他先后当过总队新闻站长、政治部文工团政委、直属支队政治处主任。无论岗位如何变化,无论走到哪里,他一有空闲就抓紧学习、勤奋写作,先后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既丰富了自身文化内涵,又增强了对书法创作的理解。
近年来,邓达生的书法作品、评论文章陆续发表于军内外各大报纸杂志,并多次获奖,他被书法界人士一致称为“富有实力的后起之秀”。
笔墨融情书如其人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曾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邓达生就是这样一位“书如其人”的代表。在他的书法作品里随处可见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二十多年军旅磨砺的痕迹。一路走来,邓达生就是在多彩灵动的水墨点画间,感悟着人生的韵味。
邓达生坦言:“组织的培养和部队的锤炼,为我的作品注入了丰富细腻的军人情感元素,我会继续把自己的书法艺术植根于警营火热的生活之中。”基于这种情感,邓达生常常以书法与战士交朋友,让书法为工作服务、为部队服务,使二者相得益彰。
在直属支队任政治处主任的时候,每年老兵复退期间,邓达生都会向老战士赠送自己的作品,同时也送出一份浓浓的深情。走上莆田支队政委岗位后,他针对执勤部队任务繁重,官兵文化生活单一的情况,立足部队实际,以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为平台,逐步提高官兵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其中书法兴趣小组就是邓达生亲自倡导成立的。每逢周末,他乐于同爱好书法的官兵一起交流心得。
研习书法,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一种眼光、一种胸怀、一种领悟、一种智慧。扎根在警营的邓达生远离尘世喧嚣,矢志不移地投身于工作、倾情于艺术,正一步一个台阶,不断走向人生的辉煌。
(原载《中国武警》2010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