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金属类工艺

民间金属类工艺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金属铸造加工技术及艺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风格独特,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亦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景泰蓝作为濒危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人员日渐流失,作品日显珍贵。2.烧瓷,又名“铜胎画珐琅”,与景泰蓝同为金属工艺中的姐妹艺术。闻名于世的“金錾花丝”工艺是中国古代宫廷工艺的杰出典范。新中国成立以来,其银丝制品都是省、市外贸出口创汇的主要工艺品之一。

金属工艺品主要是指金银制品、铜制品、青铜制品、锡器、绒沙金、合金等这些不同的金属材质加工而成的各种造型的工艺品。中国金属铸造加工技术及艺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风格独特,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亦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1.景泰蓝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北京手工艺品之一,它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用细扁铜丝掐成图案,焊在铜胎上,再填上彩色釉料,经烧制而成。这种工艺品晶莹夺目,金碧辉煌,具有浑厚持重、富丽典雅的艺术特色。品种有瓶、碗、盘、烟具、酒具、灯具、糖罐、料盒、奖杯、飞禽、走兽和各种装饰品等60余类。景泰蓝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被称为国宝“京”粹,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明代的景泰年间,是这种金属工艺的鼎盛时期,并创造了以蓝为主的风格,“景泰蓝”便成为这种工艺品的美名。

景泰蓝以紫铜作坯,以细薄的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纹,中充珐琅釉,造型端庄厚重,色彩对比鲜明,色釉宛如宝石般晶莹深沉。富丽堂皇的外表,彰显出景泰蓝大气祥和、富贵典雅的气质,因而深受皇家贵族的喜爱。尤其到清朝时期,景泰蓝的制作达到了顶峰。康熙初年,清廷在武英殿附设的造办处中专设“珐琅作”,用以制造宫廷专用器皿。这时的制品不仅继承了明代景泰蓝豪华、古典、雅致的民族风格,而且镀金技术更为发展,器物表面多饰以珍贵宝石,镀金厚重光亮、宝石灿烂夺目,二者相得益彰,充分展示了皇家的富贵气派和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作为一种宫廷艺术,景泰蓝是明清宫中高贵的装饰艺术品,是皇室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再加上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吸收了瓷器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因而自古便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之说。

景泰蓝作为濒危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人员日渐流失,作品日显珍贵。富贵奢华的皇室气质、独具魅力的制作工艺以及充满潜力的收藏价值,使得景泰蓝的价格一路攀升,成为上层名流及收藏行家竞相追逐的收藏佳品。

2.烧瓷,又名“铜胎画珐琅”,与景泰蓝同为金属工艺中的姐妹艺术。它与景泰蓝的区别在于不用掐丝,而是在以铜制胎之后,在胎体上敷上一层白釉,烧结后用釉色进行彩绘,经二三次填彩、修正后再烧结、镀金、磨光而成。

烧瓷技艺比景泰蓝产生的要晚。现有最早的烧瓷制品为清康熙年间的制品“彩荷画盖碗”和“彩黄地缠枝牡丹唾壶”等。乾隆年间是烧瓷制作的鼎盛时期。在花纹图案上,侧重于富有民族风格的装饰;在开光制作上,注重吸收中国画的技法。彩绘常用洋红、粉红做底色,视若凝霜,光亮细腻。

北京烧瓷工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胎体錾金配饰烧瓷,属高级工艺品;一类是无錾金配饰烧瓷,属普及品。北京烧瓷种类繁多,有瓶、盘、碗、罐、碟、盏、酒具、烟具,以及炉、鼎、爵、熏等种类。北京烧瓷在清代为宫廷贡品。

3.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花丝镶嵌分为两类:花丝,是把金、银抽成细丝,用堆垒、编织技法制成工艺品;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锤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镶以宝石而成。花丝镶嵌工艺早在春秋时代就已有雏形,在明代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清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名品不断涌现,很多成为宫廷贡品。

花丝镶嵌工艺以北京、成都最负盛名。北京的花丝镶嵌,以编织、堆垒见长,还常用点翠工艺,即把翠鸟的蓝绿色羽毛贴于金银制品之上,效果更佳。北京花丝镶嵌工艺品曾在东南亚举行的首饰比赛中荣获优秀设计奖。

成都的花丝镶嵌以银丝工艺为主,常以无胎成型。成都花丝镶嵌中的银烧蓝、错金银等金银工艺,都独具特色。主要工艺品种有花瓶、果盘、烟具、茶具、挂瓶、首饰等。

4.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铁画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它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融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别有一番情趣。

铁画分为三类:一类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兰、竹、菊、鹰等为题材,这类铁画衬板镶框,挂于粉墙之上,更显端庄醒目。第二类为灯彩,一般由4至6幅铁画组成,内糊以纸或素绢,中燃银烛,光彩夺目,动人神魄。第三类为屏风,多为山水风景,古朴典雅,蔚为壮观。

5.龙泉宝剑,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之一,因产于浙江龙泉县而得名。

相传龙泉宝剑创始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唐朝时,龙泉剑金属工艺名声大震。诗人李白曾写下“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的诗句。

龙泉宝剑的制作要经过炼、锻、铲、锉、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磨光等28道工序。有单剑、双剑(鸳鸯剑)、长峰剑、短峰剑等几十个种类。具有坚韧锋利、刚柔相济、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传统特色。

龙泉宝剑名扬海内外,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喜爱把它挂在室内或床头,既为避邪,又是装饰。

6.金錾花丝

闻名于世的“金錾花丝”工艺是中国古代宫廷工艺的杰出典范。至今,金錾花丝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仅限于为皇宫贵族服务。用錾刀錾出的流畅花纹和细如发丝般的金丝所编织的精美花饰,显示出宫廷工艺大师们的非凡技艺。这些精湛的手工艺品,采用黄金和天然宝石制成,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他们以中国独有的艺术神韵和宫廷色彩,成为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也是国内外艺术博物馆和著名收藏家的珍爱。

7.银丝工艺

银丝工艺以白银为材料,运用花丝和点錾技法,采用炭丝、穿丝、搓丝、累丝、填丝等方法,做成各种样式的实用器皿或装饰品,如花瓶、果盘、烟具、茶具、挂屏、手杖、罗汉、八仙、狮子滚绣球以及银耳碗、银镶筷子以及妇女用的首饰钗环和儿童服饰品。结构严谨、造型别致、虚实相间、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成都是中国银丝工艺品的传统产区。北京花丝和山东潍坊嵌银亦很著名。制作技法巧妙,纤细玲珑。

成都的银丝工艺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出土的银器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明清时期,成都的金银花丝大量使用堆丝、填丝、垒丝、炭丝、錾刻等工艺,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其银丝制品都是省、市外贸出口创汇的主要工艺品之一。由于近年来市场的低迷,现在的成都银丝工艺品正面临着重新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重任。

8.藏族锻铜

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的锻铜技艺可追溯到十世达赖喇嘛时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锻铜技艺主要用于佛像,艺术风格独特,手法洗练,技艺精湛,彰显着该地区手工技艺的优秀传统。整套技艺工序繁多,制作严谨,按照其所用不同材料的质地,其工序也不尽相同。选材主要是紫铜、黄铜、白铜,有时也用金、银等材料,但很少用青铜和铁,因为青铜、铁等金属质硬而脆,缺乏延展性,不利于塑造锻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