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民间艺术面临的困境
今天,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沿续了上百年上千年的民间艺术影响范畴在逐渐缩小,甚至消失。部分民间艺术已经没有继承人。导致民间艺术没落的原因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
1.市场需求量减少。一种艺术或技术因为有需求才有可能被保留、流传。比如哈尼族的木制纺车织机,主要用于哈尼族自己纺线、织布、煮染、缝衣和刺绣,满足日常需要,由于现代文化交流频繁,传统观念淡化,许多人以汉化服饰为美,再加上现代化机械产品的冲击,以往的纺车织机,费时费力,产能低下,古老的织机失去了以往的价值所在,人们日渐放弃使用。这一尴尬现象同样出现在制陶工艺中,由于陶瓷、塑料制品的大量涌现,烧陶工艺也逐渐没落。
2.原材料的日益短缺。有些民间传统工艺虽然一直保留,但由于原材料的日渐减少,使一些传统工艺无力再经营。以鹤庆的造纸来说,其原材料构树和竹子都是野生的,再生性差,这使得购买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以往原料都是向白族、彝族购买,而成本的增加开始使一些造纸工艺者焦虑不安。在灵地村一直保留着白棉纸制造工艺,附近的木柴已经被砍完,只有到远处去挖树根可用,这种再生性差的林业资源被不断攫取,必然将当地传统的造纸工艺推向边缘。
3.传承方式的局限性。任何一种工艺的传承都需要有人继承,但受传统工艺传承方式的制约,例如,有的传女不传男,有的传男不传女,而且还有很多工艺只在家族内部传承,致使一些民间工艺尤其是手工艺失传。任何一项技能的获得都需要时间,传统工艺的学习更是需要耐力,在快节奏的今天,一些青年人已不愿意再费时费力获取这些工艺手法,这使得老艺人们对行将消失的工艺技术的传承十分忧虑。
二、传承民间艺术的措施
对民间艺术的保留与传承应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重视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本民族人民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是放弃传统的现代化,而是如何使传统现代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间传统艺术这种极具特色的文化特质,无疑是民族的一种象征。作为政府来说,也应意识到作为一个民族的发展,仅靠“输血”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本民族是否有“造血”功能,是否能在国家援助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个民族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自己的内部推动,而民间传统艺术中所蕴含的科技因素如果能不断增加,技术不断创新、改进,无疑会大大促进一个民族的发展。更新人的观念,摆脱错误、短识的行为也就成了留住民间艺术的首要要求。
2.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保护方法。英国各地的民俗博物馆就将地方的传统科技、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博物馆收藏的形式保存起来,这既向人们展示了当地的悠久文明,又保存了当地传统的科技,这种模型的重点是保持传统科技的基本面貌,其核心是要素都按原生状态组合,关键是配合旅游进行展示。河北邢台于家石头村的民族博物馆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把一些民族的纺具、石具、田间生产工具征集到博物馆,并有相应的使用介绍,这就使参观者了解到了传统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学习其他国家对待民族传统艺术的方法,再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特色,对传统艺术进行保护显得十分重要。
3.针对困境寻找对策。由于一些民间传统艺术对生态资源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原材料面临不足的情况,因此一定要增强环保意识,因地制宜。如禄丰九渡彝族以及附近小粟树的汉族,在造纸过程中,用一般的仙人掌汁代替沙松树根作纸药。对于原料来源不足,当地人则大量种竹子,所以虽然每年造纸,竹子却一年比一年多,这就使造纸工艺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规模有所扩大。
另外,一些工艺可以在原来传统科技的基础上向外汲取新的工艺和技术,提高生产水平。部分工艺的原生形式已不能继续存在,不妨结合本地工艺进行大胆创新,融入现代的感觉,使民间传统工艺的内涵不断增加,成为现代与传统的巧妙结合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