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鉴湖渊源淮安家[2],幼年苦读为中华[3]。
“五四”南开脱颖出[4],探求真理赴英法[5]。
(二)
黄埔军校播火种[6],桃李丛中出菁英[7]。
沪上起义[8]挫愈奋,旌旗直插南昌城[9]。
(三)
“九月来信”判理真[10],长征力撑擎旗人[11]。
西安事变挽狂澜[12],统一战线始成阵[13]。
(四)
抗战胜利举国欢,和平民主道维艰。
直与独夫锋相对[14],襄助主席重庆谈[15]。
(五)
和谈破裂战火燃,毛周任将顽敌牵[16]。
指挥所小乾坤大[17],历史决战天地翻。
(六)
开国总理廿六年,亿万人民装心间。
鞠躬尽瘁犹未足,祖国四化是遗愿[18]。
(七)
中国外交奠基人[19],和平共处原则箴[20]。
气宇轩昂挺身站,国际声望响行云。
(八)
文革突起风雨骤,极“左”思潮乱神州。
心似磐石胸如海,大树参天砥中流。
(九)
功绩至伟不言功,为党为国尽赤诚。
人民心底永怀念,中华民族一象征。
[注]
[1]《周恩来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同志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顾全大局、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严谨细致,虚怀若谷、戒骄戒躁,严以律己、廉洁奉公,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谦虚谨慎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2]鉴湖——浙江绍兴别称,周恩来祖籍。
[3]幼年苦读为中华——1910年年仅12岁的周恩来在东北奉天府(今沈阳)的小学堂高等丁班读书,在回答老师提问读书是为了什么的时候,周恩来坚决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
[4]“五四”南开脱颖出——1919年“五四”运动改变了周恩来的生活道路,他受邀主办《学生联合会报》富有特色,引起很大反响。周恩来等人创办觉悟社,并成为南开大学第一期学生,因组织指挥各校学生请愿抵制日货遭到反动当局逮捕拘禁。
[5]探求真理赴英法——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与郭隆真等197人赴欧勤工俭学,先在英国考察工人运动,后在法国对多种新思潮进行比较推求,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念。
[6]黄埔军校播火种——1924年11月,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富于创造性的开展了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并直接领导黄埔军校共产党的党支部。
[7]桃李丛中出菁英——在周恩来的领导和影响下,黄埔军校走出了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不少成为我军在革命战争中战功卓著的指挥员。
[8]沪上起义——1927年3月21日,周恩来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9]旌旗直插南昌城——1927年8月1日,受中共中央委派,周恩来领导发动南昌起义。周恩来与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党的前敌委员会。从南昌起义开始,我党有了自己的武装。江泽民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题词“军旗从这里升起”。
[10]“九月来信”判理真——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由周恩来召集负责起草的《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此信是陈毅以中央8月21日给红4军前委的指示信为基础,并按照周恩来与其谈话的精神,代中央起草的,经周恩来审定后,带回红四军),周恩来吩咐陈毅:回去后要请毛泽东复职,并召开一次党的会议,统一思想,分清是非,作出决议,维护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这封信对红4军召开古田会议正确解决红军建军方针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1]长征力撑擎旗人——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的遵义会议上,周恩来作副报告。全力推举毛泽东来领导红军的今后行动,他的倡议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在以后长征的日子里,周恩来作为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最终夺取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12]西安事变挽狂澜——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受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极端复杂而紧张的历史时刻来到西安,在充满惊涛骇浪的险恶环境里,临危不惧,沉着机智,忘我工作,折冲樽俎,力挽狂澜,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形成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国共合作的新时期。周恩来为党的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功勋。
[13]统一战线始成阵——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周恩来又受党的委托,从1937年2月始,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等地,同国民党进行了五次谈判,历时七个月,经历不少波折,终于扫除重重障碍,导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抗日的新时期。
[14]直与独夫锋相对——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周恩来于1944年11月22日、1945年2月13日两次会见蒋介石,就成立联合政府进行针锋相对的交涉斗争。
[15]襄助主席重庆谈——1945年8月27日至10月10日,周恩来、王若飞等陪同毛泽东到重庆,代表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会谈,并签订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双十会谈纪要。
[16]毛周任将顽敌牵——1947年3月18日至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在陕北继续工作和战斗,历时一年零五天,行程两千余里,全力牵制与削弱胡宗南主力,继续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
[17]指挥所小乾坤大——周恩来1975年2月曾在一个批示中写到:“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18]祖国四化是遗愿——1975年1月13日在四届人代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以无比顽强的意志,战胜病痛,激昂有力地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周恩来总理又一次为中国人民鼓起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斗志。
[19]中国外交奠基人——钱其琛曾评价:“称周恩来同志为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奠基者,他是当之无愧的。”(钱其琛《认真研究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与实践》)。
[20]和平共处原则箴——1954年6月25日至28日,周恩来对印度进行了正式访问,规定了两国之间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贡献,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共同接受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表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