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北伐铁军卒伍中,汀泗桥战始成名[2]。
黄麻起义虎长啸,坚守鄂皖连连胜[3]。
(二)
战略转移史称奇,二十五军勇披靡[4]。
创建鄂皖陕营盘,“先疲后打”破强敌[5]。
(三)
欣闻中央到松藩,西进接应把敌钳[6]。
序入红一方面军,东西征战更无前[7]。
(四)
抗日首战平型关,又赴华中斗敌顽[8]。
身中九矢劳成疾,病重未曾卸重担[9]。
(五)
开国大将徐海东,忠贞革命有大功[10]。
堪比苏联夏伯阳[11],威声赫赫丰碑耸。
[注]
[1]徐海东——湖北黄陂徐家窑(今属大悟)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三十四团任代理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黄陂县区农民自卫军队长,中共黄陂县委军事部部长兼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独立营营长兼党代表,黄陂县补充第6师师长,鄂东警卫2团团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12师36团团长。1932年起任红四方面军独立第4师师长,红25军副军长兼第74师师长,军长。1933年任红28军军长。1934年任红25军军长。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代书记。1935年起任红十五军团军团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7年任红军南路总指挥。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1939年起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因战斗中九次负伤,积劳成疾,1940年后重病在身,仍随军指挥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届中央委员。1970年3月25日在郑州逝世。徐海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缅怀徐海东同志的光辉业绩,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促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北伐铁军卒伍中,汀泗桥战始成名——徐海东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入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任代理排长,参加北伐战争,在汀泗桥战役中带全排冲垮敌四个炮兵连。
[3]黄麻起义虎长啸,坚守鄂皖连连胜——徐海东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在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骁勇善战,被群众誉为“徐老虎”。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后,徐海东同鄂豫皖党和红军其他领导人一起,集中留下的部队,先后重建第25军、第28军,在鄂东北、皖西坚持游击战争,取得一系列胜利,使被摧残的革命根据地部分得以恢复和发展。
[4]战略转移史称奇,二十五军勇披靡——1934年11月,任红军25军副军长的徐海东和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率部作战略转移,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艰苦转战两个月后进入陕南。
[5]创建鄂皖陕营盘,“先疲后打”破强敌——徐海东曾任中共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他在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以“先疲后打”的作战方针,出奇制胜,调动和拖住十倍于己之敌,打破了国民党军两次围攻和三个月消灭红25军的计划。
[6]欣闻中央到松藩,西进接应把敌钳——徐海东1935年7月得知中共中央率红军到达川北松藩地区,立即率部西进甘肃接应,截断西(安)兰(州)公路,钳制了大量敌军。
[7]序入红一方面军,东西征战更无前——1935年9月,红25军与第26军、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任军团长的徐海东与程子华、刘志丹等一起指挥劳山战役。所部编入红一方面军后,率部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
[8]抗日首战平型关,又赴华中斗敌顽——抗日初期,徐海东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旅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1939年9月随刘少奇赴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对巩固和发挥皖东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9]身中九矢劳成疾,病重未曾卸重担——徐海东在革命斗争中先后九次负伤,积劳成疾。1940年患重病后仍随军指挥作战。
[10]忠贞革命有大功——徐海东勇猛善战,对党和革命无限忠诚,对党和红军的团结无比珍视,毛主席曾称赞徐海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
[11]堪比苏联夏伯阳——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把徐海东比作夏伯阳,夏伯阳是苏联家喻户晓的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