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殿清说,他是被河北银行“逼”成现在这样的。
1963年,杨殿清出生于河北省围场县,1994年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至新华社河北分社工作。1994年5月,新华社河北分社组建华新城市信用社,他被委任为该信用社办公室主任。
30岁出头的杨殿清,风华正茂。刚刚转业到地方工作,便被委以重任,踌躇满志,决心继续发扬军人吃苦耐劳、敢打胜战的优良作风,干出一番事业。
1996年,石家庄城市合作银行成立时,华新城市信用社改制为槐北路支行。2002年,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组建四中路支行,杨殿清作为筹建人员之一,担任办公室主任。
四中路支行为管辖行,管辖槐北路支行。机构大、人员多,单办公室,就有十几名工作人员。
虽然工作头绪多,琐碎繁杂,但杨殿清却做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因此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正在杨殿清信心满怀的时候,2005年3月,石家庄市商业银行机构改革,全面实行扁平化管理,槐北路支行脱离四中路支行管辖。同时,压缩编制,四中路支行办公室,算上杨殿清,只留3人。
原先十几个人分管的工作,一下全部落在了3个人身上,难免力不从心。但是,机构改革是银行长远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这一点,杨殿清理解。
以前负责写材料的人员转岗了,已过不惑之年的杨殿清,又拿起笔,从头学起了爬格子。这是一件苦差事,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他只能硬着头皮,反复琢磨,一再练习。
终于,杨殿清写出的工作总结、报告,不但得到支行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总部领导的好评。
2010年,河北银行再次进行机构大改革,取消了支行办公室机构。
河北银行的元老,当了16年办公室主任、已经47岁的杨殿清,失去了岗位,该何去何从呢?
其他人员转岗去从事业务工作,可杨殿清自从参加工作30年来,一直从事行政工作。在银行工作的16年里,也从来没有真正接触过业务工作。隔行如隔山,而且银行的业务工作,专业化程度高,他已近天命之年,怎么可能适应得了呢?再当小学生从头学起,跟年轻的大学生们竞争,这不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呀?
从来没有退缩过,从来没有过怨言的杨殿清,心里开始不平衡起来。
他身体不好,患有癫痫病,曾几次在工作中突然发作,出现危险。
癫痫病被中外医学界称为“第二癌症”,虽然杨殿清后来做了手术,但却不能根除,只能合理调养。如果情绪不稳定或工作压力过大,随时可能引发。
自己一个病身子,竞争又如此激烈,哪能干得了啊?
不干了!
在此之前,河北银行相关文件规定,工作满30年,可以申请内退。可是,就在2个月前,总行出台新文件,取消内退。
杨殿清来到总行,找乔志强。
了解到杨殿清的来意,乔志强对他说:“殿清,咱们行新出台了文件,不允许内退了,这你知道。虽然你情况特殊,但咱们必须按规定办事。如果破例给你办了内退,别的同事也会提出同样的要求来。各有各的理由,咱们的工作就不好做了。再说,你踏实肯干,多年来工作一直很优秀,内退也是咱们银行的损失。”
“可要搞业务,我都快50岁的人了,哪能学得会?再说,跑业务我身体也不行,还得考资格证。我,我……”
“是啊,殿清,你身体不好,这我前几年就知道。可越是这样,你就越不能内退了。在咱们行,给你安排一项相对轻松的工作,大家也能相互照顾。若是办了内退,你年龄又不算太大,真能在家呆得住,不是还要出去工作吗?到别的单位,人生地不熟,谁会照顾你呀?再说,一切都可以学嘛。慢慢来,能学多少就学多少,总会有收获的。”
“……”
“殿清,好好干吧,将来会更好!”
“……”
河北银行从上到下,最大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爱学习。董事长乔志强和行长姚浩俊虽然都是人民银行科班出身,是名符其实的金融专家,可他们仍然每天坚持学习。全行上下纷纷效仿,因此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银行近年来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爱学习是分不开的。
杨殿清想想,领导这么关心自己,若是再提要求,的确不妥。
别人能学习,自己为什么不能学?
杨殿清转岗到了四中路支行业务部,任业务部经理。可时间不长,总行再次进行机构改革,撤销支行业务部经理职位,机关人员向一线倾斜,加强一线力量。
此时的杨殿清,再次失去岗位,成为一线员工。而且,他没有信贷资格证,无权签字放贷。也就是说,连跑营销,他都没有资格。
在河北银行,靠业绩吃饭,没有业绩,就无法生存!
杨殿清只能从头学起,跟着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起,参加总行的业务培训。年轻人文化程度高,专业基础扎实,经过培训,轻轻松松就可以考取资格证。而杨殿清两眼昏花、记忆力减退,学习本来就很吃力,再加之没有任何专业基础,更是难上加难。
资格考试接连失败,杨殿清的信心随着考试次数的累加,一次次变低、变小。
可看看周边的同事,都在学习。既便是业务能手,也苦学不辍,难道自己就真的不行?
不信这个邪!
他是老河北银行人,典型的河北银行性格。
向优秀客户经理学习信贷业务、营销技巧和工作方法;向书本学习营销理论,日思夜读;考试提纲,逐句背颂。头发花白的杨殿清,竟然背下了整本的考试提纲。
可是,最让他头痛的,是上机操作。电脑、网络本来是便捷的工具,年轻人驾轻就熟,对杨殿清来说,却是头等难题。
戴着老花镜,趴在计算机面前,每天练习打字……
终于,在第4次资格证考试时,杨殿清捧回了沉甸甸的信贷资格证书。
已经年过半百的杨殿清,终于拥有了做一名客户经理的资格!
满头霜草、面若鸡皮的杨殿清,职业生涯颤颤巍巍地开始了。
他走进菜市场、公园、居民小区,发名片、做业务宣传……
因为诈骗案件多发,人们戒备心理很强,不容靠近。
可杨殿清绝不让人反感,他只是在人多的地方发放名片,并不长篇大论地向人介绍业务。
这被杨殿清称为覆盖式的广泛宣传,而他更注重的,是定点精准宣传。
石家庄东马路上的早市,每天早晨人来人往,杨殿清便在这里安营扎寨。
一张帆布折叠桌、一把折叠凳、一个挂有河北银行新产品宣传海报的宣传架、一条印有“河北银行”字样的授带,便是他的“便携式银行”。
每周三、周六早晨,不避寒暑,雷打不动,准时到场。
只这一点,人们就从杨殿清这位半大“老头”身上看出了河北银行的敬业和诚信。
人们从刚开始对杨殿清视而不见,到驻足观看、咨询,再到办理业务,杨殿清的“便携式银行”开始忙碌起来了。
杨殿清为人诚恳、踏实,不管别人办不办理业务,只要需要帮忙,他总是尽心尽力。有人向他咨询理财知识,他就帮人耐心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甚至有人向他咨询别的银行哪种理财产品更好,他也会真诚地如实相告……
杨殿清的好名声,随着早市上的人群,走进了千家万户。
周边百姓们,都将杨殿清的这张帆布桌,称之为河北银行的“早市银行”。这可能是最简陋,但最值得信赖的银行了。
有一支老年舞蹈队,要参加演出,却没有经费购置统一的服装,也问杨殿清河北银行能不能赞助。银行当然没有这方面的赞助经费,他只能自掏腰包,满足了这群老年人的心愿。
让杨殿清始料未及的是,这支老年舞蹈队,却成了他的义务宣传队。她们演出到哪里,河北银行的好名声就传播到哪里。她们的家人和朋友,都纷纷到河北银行办理业务……
杨殿清的客户开始多了起来,有的客户年龄大,杨殿清怕他们带着现金去银行不方便,就主动开着自己的车,陪老人一同前往。有时候几千块钱,要陪老人去几家银行取款,一陪就是半天。连客户都感觉不好意思,杨殿清却一路安慰,说这是他的工作,应该的。
于是,被杨殿清帮助过的老年人,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河北银行的义务宣传员。这样的宣传员队伍,越来越庞大,使杨殿清的业务量迅速提升。
杨殿清把这称之为“豌豆荚裂变”理论——一个豌豆荚开裂,崩出几颗豆,其他豆荚会在这几颗豆的碰撞下随之开裂,产生类似蝴蝶效应的效果。而且,这些豌豆融入泥土,来年会结出更多的豆……
无疑,杨殿清的“豌豆”,是乔志强种下的。如果乔志强当年同意他内退,肯定就结不出“豌豆”了。
客户一个跟着一个,一批跟着一批,先先后后地来到杨殿清的“早市银行”。
现在,杨殿清每个月都有600多名客户,能为河北银行带来1000余万元的存款。他名下的总存款余额,已多达2亿元,占到了四中路支行的半壁江山。
杨殿清也由一名门外汉,成为河北银行的高级客户经理,这是全行目前的最高级别。
其他客户经理向杨殿清取经,他说:“我也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我觉得做营销就是做人。把人做好了,营销业绩也就上去了。”
可不是吗,这正是大道。做事先做人,适用于各行各业的所有人。
杨殿清的业绩好了,个人收入也水涨船高,日子过得滋滋润润。后来总行恢复各支行的业务部经理编制,让他还回业务部,当经理。杨殿清却说,让年轻人当吧,我年龄大了,不能影响年轻人成长进步。我现在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客户经理,整天跟客户们在一起,很好。
心情舒畅了,杨殿清的病再也没有犯过。看他红光满面的样子,谁会相信他曾经是一个病人呢?
采访时,杨殿清开玩笑说:“这都是河北银行给‘逼’得呀,是河北银行给了我第二次青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