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义母亲,延续儿子的爱
1979年,祖籍四川的费国琴与福建省长乐市文岭镇郑朱村村民郑依立结婚了。1981年和1984年,儿子郑忠华和女儿郑仪凤相继出生。1999年12月,18岁的郑忠华入伍成为一名消防战士,入伍两年多,郑忠华先后参加了156次灭火救援行动,抢救群众21人。
每当看到部队抢险救援的电视报道,费国琴都会打电话给儿子,鼓励慰问,并嘱咐儿子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费国琴没有想到,儿子最终还是倒在了抗洪抢险的战斗中。
2004年7月7日,三明地区普降暴雨,将乐县连降暴雨,安福口溪山洪暴发。上午12时,将乐县消防大队接到县公安局命令,前往许村河段一个小沙洲解救6名被困群众。中队副指导员曾瑞荣带领郑忠华、陈文锋等5名官兵火速赶赴现场救援。小沙洲地处偏僻,暴雨中能见度低,随车携带的器材装备不适合救援。指挥人员立即决定调用冲锋舟渡河救人。一个小时后,冲锋舟运送到现场,郑忠华主动请缨,第一个跳上冲锋舟,与县水电局职工冲锋舟驾驶员范启金一起实施救援。
小沙洲上的6人看到冲锋舟激动不已,快速上船后,冲锋舟立即抓紧时间返程。暴雨如倾盆般从空中泼下,雨水打得人无法坐直,人们都紧紧趴在船上。谁知道,船到河中间时,发动机突然熄火,冲锋舟突然之间失去控制急速往下漂流!
冲锋舟开始剧烈颠簸,船上的人惊慌失措,郑忠华一边大声喊着话稳定大家的情绪,一边站起来用竹篙全力扎向河底,试图将舟稳住,并指挥船上群众一起奋力划船。可是洪水的势头迅猛,在强大的冲击下,冲锋舟仍然急速往下直冲。在冲到距离一个落差10多米的水坝约100米的弯道口,郑忠华眼明手快,用竹篙奋力钩住了岸边的小树干,大声叫着让大家靠岸跳船上岸,6名村民顺利上岸脱险了,郑忠华和范启金却随着冲锋舟被洪水卷入坝下,瞬间不见人影。
郑忠华失踪后,三明市、将乐县两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先后组织公安干警、当地群众和消防官兵6000余人次,在沿途3个乡镇40多公里的河流中昼夜搜救,在水坝下游2000米处,奄奄一息的范启金被救起,而郑忠华却消失在湍急的洪水中,壮烈牺牲。4天后,他的遗体在距离事发地点7公里的河床杂物中被发现。
得知儿子不幸牺牲的消息后,费国琴悲痛欲绝,痛哭中一次又一次晕倒。可是,在部队领导问她对部队有什么要求时,她却仅仅只是要求道:“忠华是我的骨肉,他为救老百姓牺牲了,值得!我只求将他的骨灰带回去,安葬在离家近一点的地方,能经常去看看他。”朴实的话语让每一个在场的人无不热泪盈眶。
无法想象失去孩子的母亲是如何从悲痛中解脱出来的。费国琴和丈夫反复交流,她始终觉得,喜欢当战士的儿子的心愿没有完成。她想,“忠华是为抢救人民群众而牺牲的,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但他还有许多的事未做完,能走得安心吗?”在费国琴的提议下,全家决定让女儿郑仪凤去接过哥哥手中的枪。
2004年12月,郑仪凤来到了哥哥曾经战斗过的三明市消防支队,穿上了和哥哥一样的军装。她牢记母亲的嘱托,倍加珍惜哥哥的荣誉,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2005年12月荣立三等功,被评为“优秀士兵”。
也许是为儿子偿还心愿的使命激励了费国琴,让她格外坚强,她决定代替儿子,把那些郑忠华没有做完的事情做完。
郑忠华生前,四年如一日资助着家境贫寒的小学生邓志文。费国琴把这个接力棒接了下来,每次去将乐都会去看望小志文,详细了解小志文的学习情况,鼓励他好好学习,争取获得更多的奖状来告慰忠华哥哥。每次离开,她都不会忘记给小志文留下新的学习用品和学杂费。
费国琴还知道郑忠华最喜欢的就是中队里的战友们,最关心的是班里那几个刚进来的新兵,她于是常常去将乐县消防中队,把大队里的官兵当做自己亲生儿子般来关心。每次去,官兵们都会拉着她的手真情地喊着“妈妈,你来了!”战士们围着她乐个不停,费国琴也跟着高兴,总是张罗着下厨房为官兵做好菜。到了中队她总是抢着给官兵们洗衣服,整理环境,手把手教战士们种菜,与战士们促膝谈心,叮嘱他们好好工作,注意安全。
郑忠华牺牲后,费国琴一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心捐助,大部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实在拒绝不了的,就暂时收了下来,用来资助贫困学生,给他们发奖学金。费妈妈的想法朴实而又简单,就是要把部队发给忠华的抚恤金全部用到那些比自己更困难的人身上去,让忠华的心愿真正得到实现。
就这样,费国琴带着儿子未尽的心愿,她走进了儿子生前资助过的一个又一个家庭;怀着对儿子的深深眷恋,她把母爱洒向了部队,洒向了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是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更让人抚掌称叹,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爱吾幼以及人之幼,当母爱升华,那是一种更伟大、更让人动容的博大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