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邯郸起义第一将军——高树勋
高树勋,字建侯,河北省盐山人,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家中生活困苦,十几岁就外出做学徒工,后来投奔冯玉祥部当兵,在旧西北军十几年,从士兵逐级晋升到师长。
1931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高树勋率部参加,差一点当了红军的俘虏。
1933年5月,高树勋与吉鸿昌一起,奔赴张家口,协助冯玉祥将军组织冀察民众抗日同盟军。这支部队在长城内外抗击日寇,连克数城,威震中外。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高树勋集中河北民团近万人,在大名进行整编,组成河北暂编第一师,不久,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九师,后又改为新编第六师,与日寇周旋作战。
在共产党的帮助下,高树勋仿照八路军的样子建设部队,士气大振。彭德怀、萧华、杨得志、朱瑞等都会见过高树勋,八路军的作风和战略战术也让高树勋非常赞佩。在部队驻守鲁南、滨海地区休整待命期间,高树勋很注重部队素质的提高。他仿照八路军的政治工作方法,招收青年学生入伍。然后从部队抽调数十名对政治工作感兴趣的初级军官,组成了一个训练班,由政治部主持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抗日战争中的战略问题》、《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等文章。
后来,高树勋的新六师被改编为国民党十军团第八军,高树勋任军长,受大汉奸石友三的节制。石友三与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拉上关系,借助日本势力,勾结失意的军人政客,组织队伍在冀东活动,为日本侵略军开辟道路。
石友三与日伪军勾结,其部属十分不满。师长米文和、张雨亭等不愿当汉奸,准备伺机除去石友三。高树勋不愿进攻八路军,石友三便挑动日军袭击高部。这样,石、高之间的矛盾就进一步加深了。石友三第六十九军政治部主任臧伯风及总参议毕广垣,利用这些矛盾,与高树勋策划,寻机杀掉石友三,以除大患。
1940年11月,石友三与日方开始商谈投降条件。臧伯风、毕广垣、高树勋等感到形势紧迫,决心赶快下手。他们请出原西北军将领,时任鲁西行署主任兼游击主任的孙良诚,由他出面请石友三到高树勋部面谈,说是要消除两人的隔阂。石友三见是老长官出面邀请,便表示同意。
12月1日,石友三率一连骑兵随孙良诚到高树勋部驻地河南濮阳柳下屯。高树勋率旅长以上军官将他们迎进会议室。不一会儿,一勤务兵入内对高树勋说:“太太有事相请。”高树勋即离室而去。突然,4名卫兵进入会议室,将石友三架走。孙良诚这时才知受了利用,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独自离去。当天夜里,高树勋命士兵将石友三活埋于黄河岸边。
日军见石友三被除,便集中优势兵力向高树勋部进攻。高树勋的部队在八路军的援助下,才艰难地生存下来。高树勋在敌后坚持抗战整整五年,给国民党带回了三十九集团军两个军的兵力。蒋介石要他到重庆晋见,他走后没几天,汤恩伯就挖走了他的六十九军。不久,蒋介石又派胡伯翰任新八军军长,夺了他的军权。更让高树勋想不到的是,他在重庆晋见蒋介石时,蒋介石竟差一点让戴笠把他扣起来。以后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他愤愤不平:他要求发给三十九集团军300万元开垦费,蒋介石让他去找何应钦,何应钦只是一推了之,而同样是总司令的胡宗南一要就是3000万元,10倍于他所要之数,蒋介石却并未驳回。1945年国民党六大圈定中央委员时,全国的总司令,仅高树勋一人未被圈定当选,让高树勋备感难堪。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蒋介石命令他“原地驻防待命”,限制他的受降权。但高树勋却急速北进,想造成已行进在北上途中的既成事实,迫使蒋介石承认他的受降权。高树勋这一违抗之举,使蒋介石十分愤怒,欲对他严加惩治。当时,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向蒋介石陈述了欲利用高树勋和八路军的关系,让其开路,打通平汉路的打算,这恰中蒋介石逼高树勋进攻八路军的下怀。9月19日,蒋介石委派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宣布,高部正式编入第十一战区序列,归孙连仲指挥,同时还宣布:任命高树勋等为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
由于刘、邓手下陈锡联三纵和苏振华一纵的顽强阻击,马法五、高树勋部被迟滞在邯郸、磁县一带,伤亡不小。高树勋本来就对蒋介石在国民党军队内部重用嫡系、排斥异己有所不满,尤其对蒋介石无端挑起内战,驱赶他们这些非嫡系部队做反共先锋,假共产党之手消灭异己的做法更是反感。1945年9月上旬,高树勋就派战区总部参议王定南,秘密到上党战役前线指挥部面见刘伯承、邓小平,并转交高树勋给彭德怀的一封亲笔信,言明自己不愿内战。邓小平当时指示王定南:为了在政治上孤立蒋介石,首先要争取受蒋排挤、歧视的非嫡系部队,尽一切可能争取国民党将领站到和平、民主的旗帜下面来。
9月20日,刘、邓联名电告党中央和军委,提出要充分利用矛盾,争取蒋介石非嫡系部队中立,以便专力对蒋的建议。中央书记处复电同意刘、邓提出的方针,指示加紧在西北军中进行工作。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刘伯承亲自给高树勋写信,欢迎他派人来联系。不久,刘伯承接到高树勋的回信,高树勋在表示自己反对内战的同时,还在信中提供了国民党军队关于华北作战的军事情报。
10月25日,刘、邓再次召见王定南。邓小平指示说:高树勋已经开进邯郸以南的马头镇,毛主席指示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拦阻高树勋这三个军的北进。你现在回去立即劝说高树勋就地起义,配合我们完成阻止国民党军队北上的战略任务。
得知此消息,高树勋沉思良久,有些犹豫。仓促起义,蒋介石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在徐州和西安的家眷。王定南10月28日凌晨再次去见刘、邓,说明了高的顾虑。1945年10月30日,刘、邓为此事专电中央,“请加快派人往徐州接出高树勋、王定南二人眷属至我地区并护送来此”,又转告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帮助妥善解决高树勋在西安子女及亲属的安全问题。毛泽东和党中央即刻电令新四军第四师张爱萍部,设法将高树勋的家属送往河北。张爱萍立刻命淮北行署公安局便衣大队派出精干人员三进徐州,终于接出高夫人一行。
高夫人出城不久,蒋介石即派出宪兵四团空降徐州,企图把高夫人等接往南京,但终归是晚了一步。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关怀下,高夫人等由专人护送到河北武安伯延,与高树勋团聚。高树勋见到亲属,再无后顾之忧,连声称赞共产党、八路军言而有信。为了促使高树勋下定起义的决心,在刘、邓首长的亲自组织下,经王定南牵线,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线与高树勋面谈。见面后,双方一拍即合。10月30日,高树勋率新八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正式宣布火线起义,声明脱离国民党阵营。
1945年11月1日,高树勋、乔明礼等率领新八军、河北民军1万多人迅速撤离战场,离开磁县马头镇,到武安县伯延镇一带休整、补充。11月4日,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邓小平指出:因为汪精卫曾用过和平建国军名义,故高部应改用人民建国军或民主建国军或其他名称或仍用新八军旧名均可。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国军成立大会在太行山麓的武安县伯延镇隆重举行,高树勋任民主建国军总司令、王定南为总政治部主任、范龙章为第一军军长、乔明礼为第二军军长。
回到驻地,高树勋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见到李达,他郑重地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请求。几天后,高树勋见到了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再次提出要求入党的问题。1945年11月13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由邓小平、薄一波介绍,高树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关于高树勋起义,毛泽东致电指出:“马头镇距邯郸很近,邯郸系历史名城,因此可称为邯郸起义。”
1945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时说:“蒋介石的基本弱点有两个,兵心不固,民心不归。高树勋起义影响很大,起义通电传得很广,现在已令各处庆祝。”毛泽东亲自起草文件号召“开展学习高树勋运动”。他明确指出:从国民党内部去准备和组织起义,开展高树勋运动,使大量国民党军队在战争紧急关头,仿照高树勋榜样,站到人民方面来,反对内战,主张和平。毛泽东还提出,为使此项工作切实进行和迅速生效起见,各地必须依照中央指示,设置专门部门,调派大批干部,专心致志,从事此项工作。各地领导机关,则要给以密切指导。
为了把民主建国军建设成一支新型的军队,晋冀鲁豫军区派去一批政治工作干部到军中建立政治工作系统,但在民主建国军的政工人员,采取“左”的关门主义态度,争取下级排斥上级,鼓动士兵反对军官。所以,他们与起义军官的关系闹得极不融洽。加上一些政工人员品质不好,弄虚作假以邀功请赏,渐渐把事情推向了极端,以至在1947年6月15日,连高树勋夫妇也被押到军区驻地受审查。晋冀鲁豫军区很快将情况报告给中共中央。毛泽东回电说:高树勋邯郸起义有功,必须保证他的人身安全。这样,总算把高树勋保了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树勋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