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海普仁医院大事记

北海普仁医院大事记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稍后,北海普仁麻风医院成立。4个多月后柯达院长夫妇再返北海普仁医院工作。屈顺夫人玛丽随同丈夫到北海普仁医院工作,担任医生。此时再度重返故地访问的柯达夫人,亲自为北海普仁麻风医院新址奠基。同年9月5日,北海普仁医院和北海普仁麻风医院正式分开。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下,北海普仁医院的业务工作受到严重干扰。米尔智院长率领北海普仁医院医护人员日夜救治大批伤员。

北海普仁医院大事记

■ 1886年4月,大英传教会所属的“广东北海普仁医院”在北海创建。创始人柯达医生任首任院长。

■ 1886年6月,柯达院长因重病暂离北海,经澳大利亚转回英国治疗休养。

■ 1887年,柯达院长重返北海,同来的有英籍黎德牧师。在香港籍助手何星棠先生和黎德牧师的全力协助下,当年8月,北海普仁医院再度正式开诊接治患者。

■ 1888年6月,柯达院长旧病复发,再回英国治疗休养。当年11月大英传教会由广州派来一名医生暂时负责医院医疗工作。

■ 1890年初,病愈的柯达院长偕同新婚夫人,及妻妹、连襟陂箴牧师,重新返回北海普仁医院工作。该年,北海普仁医院增加了男性麻风病人的临时病房。稍后,北海普仁麻风医院成立。

■ 1893年,柯达院长积劳成疾,他和患病的夫人回英国治疗、休养。4个多月后柯达院长夫妇再返北海普仁医院工作。

■ 1895年,附属医院北海普仁麻风医院开设女性麻风病人的病房。同时,医院还建立了男子、女子学校。

■ 1895年1月,大英传教会从英国派遣志愿人员郗来医生,到中国广东北海普仁医院协助柯达院长工作。

■ 1897年,大英传教会医务委员会从英国派遣志愿人员、正规执业护士波顿,来到北海普仁医院工作。

■ 1899年,在高德建医疗站。

■ 1900年,医院床位数由196张增至210张。

■ 1902年1月,柯达医生因患重病第5次回英国治疗,1904年11月回到北海。

■ 1905年11月,大英传教会从英国派遣志愿人员李惠来医生到北海普仁医院协助柯达院长工作。同年,医院开设印刷厂。

■ 1905年,柯达院长向大英教会申请在廉州建北海普仁医院医疗站。

■ 1906年4月,北海普仁医院首次举办建院20周年庆祝活动。

■ 1906年12月,柯达院长因身患重病,偕同夫人奉调回国。李惠来医生接任北海普仁医院、北海普仁麻风医院两院院长兼医生。该年10月,廉州医疗站落成,药房开张。

■ 1906年6月,利物浦大学讲师谭信医生到北海普仁医院、北海普仁麻风医院工作。同年,医院在邻近的合浦、钦州、灵山等地建立医疗站。

■ 1908年谭信医生通过大英传教会海外医生考试,正式成为大英传教会编内人员。

■ 1910年,大英传教会从英国派遣志愿人员班查梨医生到北海普仁医院,协助李惠来院长工作。同年,医院手术室、产房、药房、病房进行了改扩建。

■ 1911年,北海普仁医院有了一台X光机。

■ 1912年, 李惠来院长奉命赴云南昆明筹建新的医院。谭信医生代理北海普仁医院及北海普仁麻风医院院长兼医生。

■ 1917年初,李惠来医生和谭信医生调往云南昆明的惠滇医院工作。班查梨医生接任北海普仁医院、北海普仁麻风医院院长兼医生,并开始推行有效治疗麻风病的新方法。

■ 1918年,两广军阀沈鸿英与龙济光在北海打了一场恶仗。北海普仁医院救治了90多名受伤的士兵。

■ 1921年,班查梨院长回国。

■ 1921年至1924年,裨大护士长代理北海普仁医院、北海普仁麻风医院院长。

■ 1924年1月,大英传教会从英国派遣志愿人员屈顺医生到北海普仁医院工作,担任北海普仁医院、北海普仁麻风医院院长兼医生。屈顺夫人玛丽随同丈夫到北海普仁医院工作,担任医生。

■ 1925年,北海普仁医院拥有一辆救护车。

■ 1925年,柯达夫人重返北海访问。屈顺院长组织隆重的欢迎仪式。1926年4月,屈顺院长夫妇被调往云南昆明工作。

■ 1926年4月至1927年8月,裨大护士长再度代理北海普仁医院、北海普仁麻风医院院长。

■ 1927年9月,大英传教会在中国本土招聘中国籍医生沈永年(沈丕明)到北海普仁医院工作,接任北海普仁医院院长。

■ 1931年,李惠来医生从云南昆明专程返回北海,与北海当地政府协商解决北海普仁麻风医院新址用地问题。李惠来医生个人购买了相当数量的仪器,送给北海普仁麻风医院。

■ 1930年4月,沈永年院长的弟弟沈丕善医生来到北海普仁医院工作。此时医院护士长、药剂科人员都为中国籍。

■ 1932年,大英传教会从英国派遣志愿人员胡礼德少校负责北海普仁麻风医院行政、财务管理工作。

■ 1934年3月31日,大英传教会决定拨款在北海市郊建设新的北海普仁麻风医院。

■ 1935年,大英传教会从英国派遣志愿人员罗素医生来北海负责筹建新的北海普仁麻风医院。同年6月,罗素医生任北海普仁麻风医院院长。

■ 1935年11月,北海普仁麻风医院新址动工兴建。此时再度重返故地访问的柯达夫人,亲自为北海普仁麻风医院新址奠基。

■ 1936年,北海普仁麻风医院从市区整体迁移至市郊新址。新址占地190余亩,有病床200张。同年9月5日,北海普仁医院和北海普仁麻风医院正式分开。

■ 1936年,大英传教会移送在北海的所有产业给中华圣公会华南教区(港粤教区),从此北海“普仁”两院归属中华圣公会华南教区(港粤教区)。

■ 1936年2月1日,中华圣公会华南教区(港粤教区)招聘香港籍医生林球璋任北海普仁医院院长兼医生。林球璋院长从香港带来3名政府护士学校毕业有执业资格的护士来院工作,建立了有6名护理人员的护理组。

■ 1938年3月,林球璋院长离院。

■ 1938年夏天,罗素夫妇返回英国。

■ 1938年,大英传教会从英国派遣志愿人员米尔智医生任北海普仁医院院长兼医生。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下,北海普仁医院的业务工作受到严重干扰。但米尔智院长仍率领医务人员坚持正常开诊,并救治了大批遭侵华日军残害的民众。

■ 1938年8月8日,日军飞机突然空袭北海,在市内大水沟炸死炸伤100多名军民,酿成北海历史上有名的“大水沟惨案”。米尔智院长率领北海普仁医院医护人员日夜救治大批伤员。

■ 1941年,米尔智院长离院。

■ 1941年,中华圣公会华南教区(港粤教区)招聘香港籍医生朱国京任北海普仁医院院长兼医生。朱国京院长夫人何娴芝医生随同到北海普仁医院工作。

■ 1940年至1946年,中华圣公会华南教区(港粤教区)慕容贤会吏长掌管北海的教会、北海普仁医院、北海普仁麻风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

■ 1946年,朱国京院长夫妇离院返回香港。

■ 1947年9月,中华圣公会华南教区(港粤教区)在香港招聘中国籍医生林怡贤任北海普仁医院、北海普仁麻风医院院长兼医生。林怡贤院长夫人林茵医生随同到北海普仁医院工作。

■ 1949年12月,北海普仁医院配合解放军军医救治了300多名在解放北海时负伤的解放军官兵。

■ 1952年11月,北海市人民政府接收北海普仁医院和北海普仁麻风医院。北海普仁医院改称为“北海市人民医院”,林怡贤医生被任命为副院长;北海普仁麻风医院改称为“北海市广西麻风防治院”,后来又定名为“北海市皮肤病防治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