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所有人的眼泪

所有人的眼泪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后,两人交换协议,在Lewis Booth的英文名字边,李书福一笔一划的签上了“李书福”三个中文字。Lewis Booth等福特人的心情难以形容,沃尔沃自始至终都是福特的宝贝,十年前他们用了李书福四倍的花费买下了这个品牌,全新投入,要不是这场经济危机,也许沃尔沃未来还是他们的宝贝。外表看来最为平静的就是李书福了。所有的收购资金已经到位,同时,吉利集团也准备好了沃尔沃轿车今后业务发展所需的营运资金贷款。

哥德堡时间2010年3月28日下午15时,瑞典哥德堡沃尔沃总部。

李书福引导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走进了签约大厅。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Olofsson), 沃尔沃总裁兼CEO(Stephen.Odell),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路易斯·布斯(Lewis. Booth)等人早已经等在了那里。

长条的签约桌铺上了白色的台布,显得简洁而严肃。背板上是人们熟悉的浙江吉利、瑞典沃尔沃、美国福特三个汽车公司标识。吉利的标识放在了前面,与沃尔沃标识平行放在上列,福特的标识孤单的在下面,马上,这个标识就要完成它的使命,离开这块背板,离开沃尔沃总部。

经过简单的寒暄和握手后,李书福和福特汽车首席财务官Lewis Booth坐到了签字桌前,打开收购协议,开始签约。快速的签下自己名字后,李书福侧目看了一眼Lewis Booth,这个跟他在收购价格等方面曾经争执不下的人,落笔的速度要比李书福慢一些,但还是非常严肃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两人交换协议,在Lewis Booth的英文名字边,李书福一笔一划的签上了“李书福”三个中文字。

此时,Lewis Booth露出了一丝复杂的表情。没人知道此时他是什么心情,是沉重?是轻松?鼎盛时期的1999年,福特用64.5亿美金买下了这个以安全著称于世的豪华车品牌,多年下来,却始终难有豪华收成。经济危机时的2010年,福特壮士断腕,用18亿美金把它又卖给了1999年才卖出几百辆汽车的中国民营企业。

Lewis Booth这种表情转瞬即逝。李书福主动起身,握手并拥抱已经成为老朋友的布斯先生。

日日夜夜两三年,美国白天,中国黑夜,伦敦不白不黑,二十四小时电话会议,几百名律师、几万处修改。所有人都盼望这个时刻的到来,然而真正来临时,每个人的心中却是百味杂陈,不由地流下了眼泪。

Lewis Booth等福特人的心情难以形容,沃尔沃自始至终都是福特的宝贝,十年前他们用了李书福四倍的花费买下了这个品牌,全新投入,要不是这场经济危机,也许沃尔沃未来还是他们的宝贝。而且沃尔沃用顽强的生命力证明了他们的价值,在福特刚刚卖掉就趋势向好,露出盈利的曙光

沃尔沃总裁兼CEO Stephen·Odell等福特派驻到沃尔沃的人们则更多了一份不舍。他们曾在哥德堡这个寒冷的地方日日夜夜工作多年,全情投入,为其每一个点滴的变化兴奋过、骄傲过、忧虑过,情感上难以割舍。

包括洛希尔等顶级投行和谈判团队丝毫没有掩饰激动地心情。如果说他们当初加盟时还纯粹是合同关系完成工作的话,那么经历过那么多日夜不休,投入和消耗大量的时间、努力后,,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今天在眼前变成了现实,吉利并购沃尔沃也化作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成为他们许多人事业的一部分。眼看着把不可能一点点变成现实,内心的感动油然而生。尤其中国团队们,他们的心中更多了一份骄傲,一份中国人的骄傲。如果不是这样的场合,不是为了照顾福特、沃尔沃们的情感,他们想跳起来击掌庆祝。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激动的眼泪。

外表看来最为平静的就是李书福了。他端正姿势,双手习惯性的交叉垂在胸前。但那个在过去经历无数艰难险阻都坚定的泪腺,此时却不听话的偷偷打开,两行热泪也无声的划过他的脸庞。

从八年前这个梦想开始到现在,李书福的谈判主张都是要属于沃尔沃的核心技术,吉利要拥有知识产权和使用权,如果沃尔沃的核心技术算谁的都没有定论,李书福的收购恐怕就真应了坊间部分“只收购到了表面”的言语。李书福要的是为自主创新提供原始技术依据,解决的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这是他们的命根子。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的合资历史下来,几乎所有在世界上排名前列的汽车品牌都实现了国产化生产,都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但是核心知识产权从来都不属于中国。

他的并购的目的就是要绕开发达国家在核心知识产权上的控制。也因此,他曾寸土必争。在这个备受瞩目的交易中,外界只知道2009年10月吉利和福特签了框架协议,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但没有人知道,谈判进行的异常艰苦,在2010年2月份时情况出现了反复,谈判曾经终止了20多天。绝望时,李书福曾彻夜难眠,一个人孤寂的走在伦敦阴冷的街头,抱头深思。

这时候回想,幸亏吉利是在经济危机最低谷时果断出手。并购成功的几率只有短短几个月,如果错过了,李书福不仅过去的八年白等,可能这辈子也都等不到了。

几分钟后,这张在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瑞典副总理Maud Olofsson笑容注视下的拥抱照片,出现在全球各大网站上,从照片来看,李书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溢于言表。协议主要内容也因此曝光。两份早就准备好的有李书福和福特总裁穆拉利观点的新闻稿立刻发出。

中国媒体看到吉利的官方新闻稿在21时15分,全文撰写谨慎:

中国杭州/瑞典哥德堡2010年3月28日–中国发展最快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集团)今天宣布已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简称: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Lewis Booth在哥德堡签署了该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 Olofsson出席了签署仪式。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将成为沃尔沃轿车的第二个本土市场。作为国际知名的顶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将在发展迅速的中国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福特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lan Mulally表示:“沃尔沃是一个卓越的品牌,拥有一流的产品。本协议为沃尔沃轿车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利集团将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所有的收购资金已经到位,同时,吉利集团也准备好了沃尔沃轿车今后业务发展所需的营运资金贷款

除了股权收购,本协议还涉及了沃尔沃轿车、吉利集团和福特汽车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这些协议充分保证了沃尔沃轿车的独立运营、继续执行既有的商业计划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吉利集团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同时也将适时在中国建设新的工厂,使得生产更贴近中国市场。

李书福董事长另外表示:“我们为和福特达成最终协议感到高兴,作为新股东,吉利将继续巩固和加强沃尔沃在安全、环保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沃尔沃轿车的用户可以放心,这个著名的瑞典豪华汽车品牌将继续保持其安全、高品质、环保以及现代北欧设计的核心价值。”

作为此交易的组成部分,吉利集团将继续保持沃尔沃与其员工、工会、供应商、经销商,特别是与用户建立的良好关系。交易完成后,沃尔沃轿车的总部仍然设在瑞典哥德堡,在新的董事会指导下,沃尔沃轿车的管理团队将全权负责沃尔沃轿车的日常运营,继续保持沃尔沃轿车在安全环保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拓展沃尔沃轿车作为顶级豪华品牌在全球100多个市场的业务,并推动沃尔沃轿车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的发展。

此协议还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在对退休金缺口、负债、现金和运营资金核算的基础上对收购价格进行常规性的调整后,吉利和福特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交割。

这是一份标准的国际收购类新闻稿。除了说明收购的金额,内容,还包含了对福特、沃尔沃的承诺,以及双方高层对此的标准评述等,以便媒体引用。尤其,适应了欧洲那种工会强势的局面,重点指出,作为此交易的组成部分,吉利集团将继续保持沃尔沃与其员工、工会、供应商、经销商,特别是与用户建立的良好关系。

与此同时,美国福特汽车的官方声明也在此时同时发出,全文如下:

2010年3月28日,密西根州迪尔伯恩市——福特汽车公司今天宣布,已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沃尔沃汽车集团及相关资产出售达成了确定的协议。

此次交易预计于2010年第三季度完成,当然此交易还要符合通常交易完成条件,包括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复。

沃尔沃汽车及其相关资产(主要为知识产权)的交易价格为18亿美元,其中2亿美元将以支票支付,其他将以现金支付。交易价格的现金支付比例可能会调整,因为交易价格通常会根据养老金赤字、负债、现金与流动资本有所调整,其最终的影响可能会使支付给福特的现金大幅减少。

“沃尔沃汽车不仅是一个知名的品牌,也有着优秀的产品生产线。此协议将使沃尔沃汽车能在归属吉利之后继续开展它的业务。”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说,“与此同时,出售沃尔沃汽车将使我们福特能进一步集中力量在全球打造福特品牌,并继续推行‘一个福特’的计划,为全世界的消费者们提供最好的轿车和卡车。”

为了确保能平稳过渡,在交易结束之后,福特汽车将继续与沃尔沃汽车在多个领域内进行合作,但不会在沃尔沃汽车业务上持有任何所有权。

交易完成后,福特汽车还将在不同的阶段继续为沃尔沃汽车提供传动系统、冲压部件及其他汽车零部件。

为确保剥离过程的平稳完成,在过渡期间,作为交易的一部分,福特汽车也已承诺会在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常规部件的模具等方面提供支持。

在知识产权使用支配方面,福特汽车与吉利也达成了协议。协议将使沃尔沃汽车与福特汽车双方都能推行各自的商业计划,并能合理地避免误用。这些协议也将允许沃尔沃汽车能把沃尔沃汽车使用的一部分福特汽车知识产权转让给第三方,包括吉利。

“沃尔沃团队已经为重整业务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工作,且在交易进行过程中,团队仍然专注于其计划的执行。”福特汽车首席财务官Lewis Booth表示,“由于福特在沃尔沃的持续投资,沃尔沃已经推出了其史上最好的产品阵容,并充分展现了它的核心价值——安全、品质、环保和时尚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设计!”

“我们期待能与沃尔沃汽车继续合作,并祝愿它的管理团队、员工和新的东家在未来取得成功!”

“吉利向福特汽车对于沃尔沃品牌的管理深表敬意,在下一个阶段当沃尔沃开始融入吉利的时候,我们也期待着能与福特汽车继续合作。”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表示。

沃尔沃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Stephen Odell也表示:“沃尔沃管理团队完全支持福特汽车将沃尔沃汽车出售给吉利。我们相信这对业务而言是一个正确的结果,也将为沃尔沃汽车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资本投资等,从而可以加强业务和在未来继续推进业务。”

“吉利非常支持沃尔沃汽车的业务和管理团队。我们期待着在沃尔沃汽车和吉利之间建立起深厚的联系,也期待着与福特汽车保持深厚的联系,在那些能确保平顺过渡的领域继续合作!”

作为早就国际化,并在全球享有盛誉的美国福特汽车来说,这同样是一份极其专业的新闻稿。不仅说明了18亿美金的交易方式,还主动表示,目前18亿美金只是收购的标定价,最终的现金支付比例会根据养老金赤字、负债、现金与流动资本有所调整,并坦陈,“其最终的影响可能会使支付给福特的现金大幅减少。”

同时,这份新闻稿表现出了福特作为大公司大气和负责任的一面,强调了福特是由于“一个福特”的战略做出出售沃尔沃的选择,肯定了沃尔沃的价值。同时,还表示了整个交易中,出于对沃尔沃未来负责人的考量,做出的很多工作。

在签约之后的哥德堡新闻发布会上,李书福与Lewis Booth和沃尔沃总裁兼CEO Stephen Odell分别站在三个高脚桌前,接受了国际媒体的采访。这一次,李书福站在了舞台的正中央,丝毫没有之前的彷徨,十分严肃的表情下,是七分自信,三分霸气。

事后李书福回忆,正是这样站着回答坐着记者的提问,让他深度感受了国际化的另一面,所以在两天后的北京发布会上,他主动提出,所有高管必须站着回答问题。

面对国际媒体的重重提问,李书福感受到了国际媒体对其能够运营好沃尔沃的质疑,和对沃尔沃未来善意的关注。

“你怎么能确保运营好沃尔沃?”瑞典一个媒体记者最先发问,这几乎是全球记者都关心的问题。

“提升沃尔沃竞争力要让沃尔沃回归大自然,沃尔沃是一只老虎,要让他返回大自然恢复捕食的能力,要放虎归山。在这个山上有奔驰、宝马和奥迪,沃尔沃要与他们展开全面竞争。所以,沃尔沃必须要把它的品牌,质量和管理队伍充分的释放出来,瑞典,比利时就相当于这个老虎的心脏和大脑,而沃尔沃这只老虎的利爪要伸向全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强大,中国是沃尔沃的新兴市场,同时巩固沃尔沃在欧美的传统市场,这样才能在销量上比翼双飞。在瑞典和比利时以外的工厂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沃尔沃在瑞典和比利时的工厂的发展。”李书福很坦诚,毫不保留的表达出了对沃尔沃的倾慕和承诺。

“你对沃尔沃能有什么样的保证?”

“我们非常高兴能与福特最终签署了合约,这使我们能够保护并进一步加强沃尔沃的品牌传统,这次的交易也使得沃尔沃继续在豪华车领域保持领先优势,在全球知名的安全和环保科技方面继续领先。沃尔沃汽车将继续保持其核心价值,也就是安全,质量,环保以及现代瑞典设计。”

“在此之前,吉利并不出名,但沃尔沃已经知名全球,你们是否会拖累沃尔沃的品牌?”问题已经越来越尖锐。

李书福却越来越坦然,因为这些问题是他早就料想到的。

“交易本身能够成功,是因为吉利和沃尔沃有共同的价值理念.作为交易的一部分,吉利将继续保持沃尔沃既有的合作关系,包括与雇员,工会,供应商以及经销商的合作关系,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沃尔沃将仍是一家独立的公司,继续保留在瑞典的管理团队,和一个新的董事会。我再次强调,吉利就是吉利,沃尔沃就是沃尔沃。吉利与沃尔沃是兄弟关系,不是父子关系.”李书福说。

外媒们几乎把所有的问题都提给了李书福。随着问答的结束,外电评价,吉利收购沃尔沃正式签约,代表着中国车企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重要力量。这样的评价声中,也宣告着吉利结束了为期两年的正式收购历程。

当天中国和很多外媒对此消息的报道归纳出了四点:

一、双方交易价格为18亿美元;

二、吉利获得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三、吉利将保留沃尔沃瑞典总部、沃尔沃瑞典及比利时工厂;

四、吉利将在中国投建沃尔沃中国工厂,产能30万台

时间定格在2010年3月28日

“对于李书福来说,2010年3月28日,注定成为其一生中值得铭刻的日子:这一天,他带领吉利将世界最安全的汽车品牌沃尔沃收入囊中;这一天,他站在世界汽车之巅,成为全球媒体关注和报道的对象;这一天,他被路透社称之为中国的亨利·福特……”这些排比句是中外媒体给李书福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