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签约后,李书福一行人便踏上了回国的班机,在那遥远而亲切的家乡,有一场重要的仪式等待着他们。
2010年3月30日下午两点。
离吉《并购沃尔沃轿车协议签署媒体见面会》还有两个小时,但北京东方君悦酒店最大的宴会厅门口已经聚集了大量媒体,很多都是不请自到。
几天前,“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在北京举行见面会”的消息就已经不胫而走。只是很多媒体去跟吉利证实的时候,都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媒体也都能理解,毕竟这样国际上的并购,即使在签约前一秒钟都有可能发生变化。直到3月28日签约后,吉利才正式向全国两百多家媒体发出了正式的邀请函。
邀请函真正发出的时间距说明会也就一天的时间,但很多上海、广州等地的媒体早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奔赴到北京。在一块写着“并购沃尔沃轿车协议签署媒体见面会”大型蓝底白字的背板前,吉利公关部和公关公司的人已经忙的不可开交,准备的几百份资料早就发放一空。惯例中新闻发布会的签到基本上已经没有,在这里,索要一份完整的发布会资料,尤其哥德堡签约现场的照片、视频资料都成了很多媒体的奢求。
没有人知道,就在签到台前忙的不可开交时,几辆黑色的小轿车已经驶到北京东方君悦酒店地下三层的停车场里,十几个西服革履的人顺着一条特殊通道匆忙的走进大宴会厅旁的VIP室。
这些人从首都机场直接而来,脸上还写着几分疲惫,但难掩兴奋之情。
此时的大宴会厅里人声鼎沸。正前方,一块大型蓝底背板上写着“并购沃尔沃轿车协议签署媒体见面会”几个白字,和一个人们熟悉的沃尔沃汽车标致。旁边一个大型屏幕上,吉利收购沃尔沃在哥德堡签约仪式现场的视频、图片滚动播放。
细心的人会发现,整个背板上有一块“硬伤”——标题语病。“并购沃尔沃轿车协议签署媒体见面会”这几个字中居然没有主语。谁并购了沃尔沃?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主语被忽略了。但并非马虎,而是刻意为之。
“我们曾经想过写上吉利并购沃尔沃轿车协议签署媒体见面会,但左右思量决定还是不写吉利两个字,而且在整个会场的布置中,没有吉利两个字,也没有任何吉利的LOGO。”吉利公关总监杨学良透露,“这是吉利践行‘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承诺的表现,而且更多的吉利人还想保留一股志气,不在这样的场合,去利用沃尔沃来宣传吉利,我们有能力收购沃尔沃,更有能力运营好我们自身的品牌。”
背板前方是一个披满鲜花的发言台。除此之外,整个大厅再无别的装饰。但也正因此,很多人进入大厅第一感觉是,吉利真的不一样了,这才是沃尔沃豪华车的风格——简单、大气,而且无论事实上还是感觉上,的确已经找不到吉利的影子。
焦点是李书福、沃尔沃。
现场里早就座无虚席,很多来晚了的媒体都只能站在两旁。靠近大厅后边,数十台摄像机都已经调试好了,有一些媒体甚至借来了酒店的桌子,干脆站在上面架好了摄像机。熟悉的媒体记者间互相打着招呼,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微笑,并不乏骄傲之情。是啊,除了李书福和吉利的员工们,那些中国媒体同样骄傲,即使只是暂时的,但完全收购一家豪华车企业,足以让大家扬眉吐气一番。
时钟迅速的拨到3月30日下午4时40分,一个身材瘦高,洋味十足的年轻人整理了一下领导和西服,走到发言台上。他是吉利专门为收购沃尔沃项目设立的新闻发言人袁小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正是因为这个惟一有发言权的人紧闭的嘴巴,让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么一项备受关注的事件,保持了国际收购管理上最专业的缄默。他曾让媒体因此“痛恨”。
“各位来自全国各地、全世界各地的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参加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协议签署媒体见面会。首先给大家放一段小的视频,来认识一下我们这次收购的主体,以及这次收购协议签署的情况。”袁小林以这样的方式来开了开场白。
视频人们在刚才已经看了很多遍,尤其是那些下午两点就来到这里的人来说,但此时的感觉又有些特殊。一个小插曲发生在此时:数十家媒体见到袁小林上台的时候,纷纷拿着照相机、摄像机蜂拥而至到主席台前。“前边的走开”、“靠边”等几声喊叫传来,那力度丝毫不亚于拿着麦克风。原来,后面数十家媒体摄像机的镜头此时被当得严严实实。袁小林和现场的工作人员不得不维持一下秩序。
“希望大家对我们收购的标的有了一个非常进一步的感性的认识,下面有请吉利集团的领导以及沃尔沃运营筹备组的领导上台。”袁小林依次介绍吉利集团的领导以及沃尔沃运营筹备组的成员。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 吉利集团总裁杨健先生; 吉利集团副总裁尹大庆先生; 吉利集团副总裁赵福全先生; 吉利集团副总裁张爱群女士; 沃尔沃运营筹备组沈晖先生; 沃尔沃运营筹备组童志远先生; 沃尔沃运营筹备组王召兴先生; 沃尔沃运营筹备组张芃先生; 以及我本人,袁小林先生。”袁小林介绍完,媒体蜂拥而上。
这些人中,有吉利的创业元老,有并购沃尔沃的的谈判功臣,有媒体熟悉的,也有媒体第一次听说的名字,但都只是一个团队的缩影。在吉利过往的发展中,以及并购沃尔沃的谈判中,还有很多因为场地或者其他原因没有登台的幕后英雄。
李书福站在舞台的正中央,成为吉利集团领导和沃尔沃运营筹备组区隔的标志。此时的李书福面带微笑,从容而坚定。
“大家对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事情一直特别关心,今天有机会跟大家面对面的具体交流一下,下面有请吉利集团的董事长以及直接参与并购的主要吉利集团的领导在台下留下来跟大家交流,下面请其他领导台下就坐。”袁小林请下了几位吉利集团的领导,开始了正式的发布会。
现场的声音一下子安静下来,李书福面带微笑,缓步走到发言台前,拿出提前准备的发言稿,略微清了一下嗓子。“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刚说出这几个字,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足足持续了半分钟。
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在李书福脸上一闪而过,他刻意停顿了一下。当掌声平静下来,李书福又略微清了一下嗓子,开始了他的发言:
在座的各位可能已经从相关的媒体报道获悉,瑞典当地时间2010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以及相关的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和瑞典副总理Maud Olofsson。首先感谢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国家工业与信息部,以及中央有关部委对吉利并购沃尔沃这项工作的关心、帮助和指导。感谢相关金融机构以及有关支持、帮助吉利这一次并购行动的所有领导。感谢所有关注、关怀、参与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个行动的所有的人士。向所有的网民和社会各界以及新闻界的所有朋友表示感谢。同时还要感谢参与这项并购的顾问公司,科技行、律师行,以及所有参与这项工作的成员。作为中国汽车行业迄今为止最重大的海外收购之一,这不仅仅是吉利控股集团向前迈出的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步,也标志着中国和世界汽车工业从此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全球三大名车之一的沃尔沃,不是有钱就能买得来的,福特选择新的东家有他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标准。吉利通过多人的投标,取得了这样一个资格。
吉利是一家年轻而且发展稳健的汽车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吉利已经成为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以及产品研发、制造、营销能力的中国汽车公司。从与英国的合作,到收购全国领先的自动变速器公司,吉利实现了零部件制造到整车制造的国际化跨越。未来拥有东方和西方两个完全不同的本土市场的沃尔沃轿车,其对抗市场波动的能力必将大大增强。另一方面,中国在采购与研发方面所蕴含的成本优势,必将增强未来沃尔沃轿车的全球竞争力。安全与环保是人类对世界汽车行业发展的追求与期待,沃尔沃经历了几个时代的检验,正是以其安全、可靠、绿色、环保和杰出的驾驶体验而享誉全球。沃尔沃具有从主动安全,到被动安全,到一系列的领先的安全技术。沃尔沃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两级出发安全气囊,而且座椅,汽车安全玻璃,轿车安全车身,以及三元催化技术,最近沃尔沃又发明了可以自动刹车的城市安全系统,以及行人保护安全技术。这些革命性的技术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挽救了无数的生命。我们决心进一步提高沃尔沃的工程技术和设计品质,进一步提高沃尔沃的全球竞争力,我们要支持沃尔沃“双零双强”计划的实施。什么叫“双零双强”呢,也就是说零伤亡,零污染。双强就是要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和强劲的企业生命力,所以我们要把沃尔沃轿车公司打造成一家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强劲生命力的世界级超级豪华汽车企业。正如我们一再强调的,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吉利,我们非常清楚沃尔沃来自北欧,耕植于瑞典,离开了这个特定的土壤,沃尔沃将不再是沃尔沃,没有根基的品牌,自然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沃尔沃将保留自己的鲜明特点,在日本哥德堡的团队下和新的董事会的领导下,继续追逐,在顶级豪华汽车领域的发展。吉利不生产沃尔沃,沃尔沃也不生产吉利。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吉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制造到自主创新,一步一步脚印,健康地成长起来了,我们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断攀登科学技术新的高峰。我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走出去、引进来’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
未来吉利汽车与沃尔沃轿车是兄弟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父子之间的关系,他们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有了新东家的沃尔沃,将会制定一系列新的重大发展举措,让沃尔沃恢复往日的生机和活力,迅速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与强劲的生命力。愿望是美好的,理想是远大的,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竞争是复杂而无情的,我们的使命崇高而艰巨,我们坚信吉利和沃尔沃这一对兄弟已经做好了应对挑战的一切准备。应对挑战靠人才,人才成长靠培养,企业竞争靠团队,团队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多年来吉利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团队建设,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北京吉利大学、浙江吉利技师学院,以及吉利研究院,都是吉利汽车人才培养的摇篮。沃尔沃加入吉利大家庭以后,我们的产学研联动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人才培养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升华,我们一定会在人才与创新方面投入更多、更大的力量,为实现沃尔沃‘双零、双强’目标而不懈努力。谢谢大家!
这显然是一份精心准备的发言,值得全文引述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李书福的发言中,很明确的感谢了国家,感谢了政府领导,他很清楚,作为一个草根,完成这样的并购仅凭其一己之力不成,国家才是他最大的支撑,中国民营企业收购沃尔沃轿车,骄傲的不仅是吉利。他还点出了收购沃尔沃的意义——作为中国汽车行业迄今为止最重大的海外收购之一,这不仅仅是吉利控股集团向前迈出的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步,也标志着中国和世界汽车工业从此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第一间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跨国公司诞生。
当然,李书福也没有忘记说明,跟其他已经破产或者缺乏营养的收购案例相比,沃尔沃是一块优质的资产,包括这个企业的历史、优势、国际地位,李书福说的很透彻,并强调了一点,此番走出去收购来的是有着较高技术含量的高科技公司和国际名牌,话外音是,顺应了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做有技术含量的海外抄底。
在现场几百家媒体前,李书福极力展示出低调、严肃的神情,双臂交叉垂放在西服前。甚至刻意的把他惯有的不屑表情收敛,连微笑的尺度都似乎提前演练成标准化笑容。无数的记者涌到主席台前,闪光灯、快门声包围着他。希望捕捉到一副他开怀大笑的表情。但直到最后,媒体也没有捕捉到这个瞬间。
在此之前,从一出道造车,李书福都是镁光灯下的焦点,一次次看似疯癫的语言、略带嘲弄的表情,被媒体毫不留情的记录和放大,他曾经被刻画成口无遮拦的企业家,以及草根的代表等等。但这一次例外,媒体其实希望捕捉到一副李书福开怀大笑的表情。因为这时候的他是英雄,无数媒体疯狂追逐、争先恐后报道的英雄。后面无数台摄影机们着急的原因正是基于此,他们或在视频直播,或者在当晚就要剪辑成报道,出现在各大网站、电视媒体上。
对于沃尔沃的运营,李书福在这段发言中进行了简单的勾勒,说出了想法也说出了挑战。其实,从吉利收购沃尔沃一开始,人们最大的担心就只有三个:收购资金来源、穷小子吉利能否运营好贵族沃尔沃,以及吉利是否真的拿到沃尔沃最为知名的技术、品牌,也谓全部的知识产权。毕竟,有着百年发展历史和全球化运营经验丰富的福特都没有运营好他,更何况吉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