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向机会靠拢

向机会靠拢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李书福的心思缜密在这期间再次体现。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是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2007年12月3日,该集团董事局主席米尔顿·科特勒应李书福的邀请前来中国吉利总部访问。这个目标是当时正在谋求吉利转型时,李书福给吉利确定的战略转型的目标任务:2015年产量目标是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出口海外。

当时间慢慢滑向2007年底的时候,机会也逐步开始向李书福靠拢。

最早提供机会的是福特掌门人比尔·福特本人,即使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吉利,不知道李书福。

这个机会源于他启用了穆拉利。

2002年,比尔·福特开始执掌福特。这位福特家族的新掌舵人上任于危难之际。在当时的底特律,通用克莱斯勒正大肆扩张,而福特已经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汽车业日薄西山的证明。

比尔下决心重振雄风。让他重树信心的是他找到了波音公司的CEO穆拉利。穆拉利在波音公司工作了37年,并于2001年起开始担任波音民用飞机集团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穆拉利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使波音逐渐脱离“911”事件的阴影。2005年,波音订单量创下纪录,销售额超过226亿美元。2006年,波音的新订单达到了1044架,而当年空客的新订单为790架。

穆拉利的口头禅是“共同合作”。中国就是在这一时期参与了波音系列飞机的生产合作。穆拉利也因此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穆拉利把当年拯救波音的策略运用到了福特身上。他多次在福特的决策会上明确表示自己的意见:福特必须瘦身,福特汽车的品牌需要减少,从2006年的97个减少到2013年的40个。“就像一个单身母亲,独自抚养着五六个孩子,不堪重负!”

2006年9月5日,穆拉利走马上任。他在办公桌的信笺上随手写下的“One Ford”(一个福特)后来成为福特公司员工卡上的口号。

更大的机会源于即将发生的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2007年的夏天,美国燥热的空气弥漫着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气息,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正像洪水猛兽般在此时蓄力。

此前的2006一整年,美国房市泡沫开始破裂,第二季度起房市大幅降温,房价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大量“次贷购房者”无法按期还贷,次贷危机逐步显现。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开始显现。

6月22日,美国第五大券商,第二大按揭债券承销商贝尔斯登旗下两家对冲基金出现巨额亏损,次债危机开始全面爆发。

7月10日,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的一次警告,彻底击溃了人们的心理防线,当天,他们下调了美抵押贷款债券信用等级

一个月后的8月9日~10日,世界各国(地区)央行向银行系统注资,48小时的注资已经超过3262亿美元。

9月18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大幅下调50个基点至4.75%,这是美联储四年多来首次减息,并带动全球股市上涨,但次债危机却埋下了向全球蔓延的种子。对于这个问题,一份后来分析华尔街上的巨无霸之一,被称为“债券之王”雷曼兄弟公司,从无限光荣岁月走到破产的凄凉境地原因时曾写道:次债问题及所引发的支付危机,最根本原因是美国房价下跌引起的刺激债款对象的支付能力下降。因此,其背后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美国房市的调整。早期是美联储在IT泡沫破裂之后,大幅降息,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和追逐高回报,促使了金融创新,出现很多金融工具,增加了全球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造成房价大涨和低利率的双重环境,促使次级债在美国迅速增长,同时,浮动利率放贷占比和各种优惠贷款比例不断提高,各种高风险放贷工具增速迅猛。之后,美国连续17次的加息,使2006年起房地产价格只剩回落,形成了自1930年大萧条以来首次全国房价平均下跌3.5%,尤其是部分地区房价下调超过了20%。加之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美国居民债台高筑,不仅无力支撑房市发展,而且按揭贷款的退钱率明显上升,无力还贷的人越来越多,次债危机便形成。

紧凑的时间,一连串的数据背后,次级贷款问题演变成信贷危机,众多金融机构资本金被侵蚀和面临清盘的窘境,包括贝尔斯登、“两房”、雷曼兄弟、美林、AIG等那些全球金融市场中都雄及一时的巨无霸们陷入财务危机,破产或被政府接收。而此次危机更可怕的是,由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这种危机在一年后肆虐,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大佬们也不能幸免。

这些对于2007年9月来说,都还是后话。但穆拉利似乎有着先知先觉,已经加速了福特的瘦身计划,并打算利用瘦身迎来宝贵的现金。也因此,虽然这个时候李书福写给福特的信没有任何回复,但穆拉利卖掉捷豹、陆虎两个品牌的决心已然下定。

李书福寂寥的等待中,开始继续向福特伸出橄榄枝。其中一个计划就是收购捷豹、陆虎。后来这段经历因为收购沃尔沃的各种报道而被忽略。但李书福自己曾无意中提及这次的行动,“我们提出的收购计划,因为金额上与印度塔塔相去甚远,最终塔塔收购了捷豹、陆虎。”

实际上,李书福的心思缜密在这期间再次体现。从这时开始,吉利高层开始频繁与跨国财团或咨询公司接触。其中的一次是邀请科特勒集团董事局主席米尔顿·科特勒到吉利总部访问。与其说是访问,到不如说希望米尔顿·科特勒帮忙引荐。

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是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2007年12月3日,该集团董事局主席米尔顿·科特勒应李书福的邀请前来中国吉利总部访问。当时外界的报道是,美国科特勒咨询公司集团董事局主席莅临吉利杭州总部参观、考察,并就吉利的海外市场营销情况与李书福进行了座谈,并表示愿意为吉利“三分之二出口”的宏伟目标提供帮助。这个目标是当时正在谋求吉利转型时,李书福给吉利确定的战略转型的目标任务:2015年产量目标是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出口海外。

这只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在吉利总部,李书福告诉米尔顿·科特勒:我们想买沃尔沃,希望通过科特勒与福特总部进行联系。米尔顿·科特勒一行对吉利的实力做了详尽的了解。米尔顿·科特勒同意与福特总部进行联系,转达吉利购买沃尔沃的意愿。

2008年1月,在科特勒咨询公司的帮助下,李书福在福特汽车总部见到了福特的财务总监、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研究院院长和采购总监等。

但谈话并不成功。当李书福表达出吉利有意收购沃尔沃的时候,福特没有正面回复,反而不断强调“沃尔沃是一家有着年销售额150亿美金的公司”。意思很明确,福特当时根本就看不上吉利。也因此,虽然李书福一再表达了收购沃尔沃的诚意和能力的时候,福特也仅仅是说,回去研究一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