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盆冷水泼来,但李书福已经在之前长久的准备中愈战愈勇。这次遭遇彻底坚定了李书福聘请专业化并购、财务等顾问公司的决定。
回到杭州,李书福曾找到法国巴黎银行洽谈并购沃尔沃方面的合作。法国巴黎银行衡量后,放弃了合作。后来,李书福打听到了英国的洛希尔银行(Rothschild,也译做罗斯切尔德银行,下称洛希尔)正在参与沃尔沃出售的事务,并有意聘请这家全球有名的咨询公司做购买沃尔沃的中介。
LCF洛希尔集团(LCF Rothschild Group)是欧洲老牌家族银行之一,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立机构。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该集团管理资产数量达到1000亿欧元左右。LCF洛希尔集团目前的业务主要是并购重组,就是帮助大企业收购兼并其他的企业,或者对其资产结构进行重组。
可以说洛希尔是一个充满历史和传奇色彩的神秘公司。从16世纪起,这一犹太家族便定居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区,直到18世纪才开始发迹,并以洛希尔(Rothschild,德语意为“红盾”)作为家族姓氏。整个金融帝国家族的创始人,是梅尔·洛希尔(Mayer Amschel Rothschild)。在洛希尔家族徽章上,仍可追溯家族原始财富积累的历史。徽章左上角的鹰代表着发迹地德国;右下角站立的雄狮,则是向为家族提供原始资本金、名为威廉的黑森公爵致意;五支箭则象征着打下江山的五兄弟,意喻家训中的团结。
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对于欧洲传奇金融家族——洛希尔家族来说,财富却已传承六代总计超过250年。在19世纪的欧洲,洛希尔几乎成为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
近年来,洛希尔这个传奇的家族与中国联系频繁,除了吉利并购沃尔沃项目,在中石化联手壳牌收购澳大利亚Arrow,以及阿里巴巴收购美国电子服务商Vendio等企业并购案例中,均出现洛希尔家族身影。
事后也证明,李书福当时不仅找对了人,而且因此获益匪浅。两年后,也是在洛希尔的帮助下,吉利果断出手全资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当时曾轰动中国汽车业,中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还专门牵头在北京召开了“吉利汽车发展经验座谈会”,国家相关部委、汽车行业协会、汽车行业资深专家、中央主流媒体齐聚一堂,总结吉利汽车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发展道路。
工信部副部长苗圩亲自出席会议并对吉利予以肯定,认为吉利坚持人才与创新、坚持塑造自主品牌,是吉利的财富,更是中国汽车的财富。吉利的快速发展绝对不是偶然,是长期坚持科学决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结果。
在吉利并购沃尔沃签约之后的很多声音中,有人认为正是澳大利亚DSI项目的联系,成为吉利和洛希尔联系的纽带,并最终帮助吉利完成沃尔沃的并购。但其实,一切的根源其实是始于并购沃尔沃项目。
当时,洛希尔公司已经知道福特准备出售沃尔沃,而且知道雷诺等公司有购买沃尔沃的打算。但最初接待李书福的人员根本不相信吉利会买沃尔沃,也不相信吉利有能力购买沃尔沃。
李书福是如何说服洛希尔的,至今还是个迷,因为以洛希尔的作风来说,即使有人花大价钱聘请他们做顾问,他们也还是要考量成功的可能性才予以决定。一条坊间传言是,李书福问那位工作人员:“瑞典人对钱是否感兴趣?”那位工作人员说:“那当然感兴趣!”李书福说:“对钱感兴趣?那就好办。我们一起把沃尔沃搞得更好,一起赚更多的钱,那不就行了吗?”
其实在此之前,洛希尔与吉利有过接触,2007年的时候,洛希尔团队到吉利考察。李书福曾咨询过国际并购方面的问题,洛希尔当时告诉吉利可以关注沃尔沃、萨博等多个项目,但没有提要给吉利做财务顾问的事情。原因很简单,作为一家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欧洲知名公司,怎么会吧良好声誉押在一家名不转经传的中国民营汽车公司上呢?
直到李书福遇到了俞丽萍,事情才开始有了转机。
俞丽萍曾先后在百富勒上海代表处、新加坡大华银行就职过,深谙并购之道。按照她的想法,洛希尔大中华区正希望借助一个汽车企业收购案例,来巩固其在汽车并购领域的地位和声誉。尤其一家中国规模并不大的民营企业收购全球知名豪华车企业的案例,一旦成功,将可起到巨大样板效应,有助于巩固洛希尔在全球汽车业无可匹敌的地位。
可以预测的是,中国汽车行业集中度不高,中国政府推动各车企兼并重组的念头早已经公布于众,特别是,她意识到,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从其他行业上的案例看,中国企业走出去兼并重组的步伐会迅速加快,尤其这轮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深化,中国很可能抓住这样难得的机会。洛希尔的中国生意会越来越多。
对于俞丽萍来说,当时的情况颇为复杂。其时,洛希尔已经知道法国雷诺汽车有意收购沃尔沃项目,并且洛希尔的法国团队正在与雷诺接洽沃尔沃并购事宜,根据排他性原则,如果俞接下吉利,则法国团队必须放弃雷诺。
一开始,洛希尔总部认为俞丽萍的想法也很难理解。他们没有听说过吉利,找不到支持一个小老鼠去吞一个大象的理由。而且,他们对吉利做了资金摸底调查。之前,吉利汽车香港上市公司股价8毛钱,市值10.8亿美金,整个盘子不到沃尔沃的十分之一。调查结束时,经济危机已经深化,吉利的股价跌倒了2毛钱左右,缩水至3亿美金。可以说,吉利的资金实力并不乐观,甚至不如当时也有意收购沃尔沃的中国北汽集团等国企。
俞丽萍花了很多时间说服洛希尔总部,甚至包括中国区内部的不同声音。她希望押宝在李书福身上,因为她与李书福和吉利曾经多次接触,知道李书福研究这项收购已经好几年,不是心血来潮,为此曾多方面努力,几番见福特和沃尔沃的高层表达意愿。并且吉利有着详细的规划,一个简单的细节是,在与主管部门沟通方面,其他公司只是简单咨询,吉利却明显有备而来。
在内部一次讲演上,俞丽萍准备了一份声情并茂的讲演稿来推介吉利并购沃尔沃项目。“中国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我请所有人都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2万亿美金,他将来用做什么?一定会用来支持海外并购,而且一定是在工业、制造业方面有技术、品牌等的先进企业。出去的方向就是你们这些西方发达国家,而且我相信不只是一次,会有很多次。今天我就先向大家推荐一个项目······”。
俞丽萍丝毫没有忌讳项目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甚至刻意突出了吉利与沃尔沃的悬殊性。她想要告诉大家的就是,一旦成功,这将是全球都鲜有的,可以在中国扬名立腕的项目。
俞丽萍的想法得到了洛希尔欧洲投行部主管汉斯·奥诺夫·奥尔森(Hans-Olov Olsson)的认可。奥尔森曾任沃尔沃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沃尔沃工作了40年。他也认为最好的买家在中国。也终于在随后洛希尔全球合伙人会议上,得到了洛希尔集团董事长大卫·罗斯切尔德的认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