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李书福一段9个月的足球打假生涯不得不提。现在的中国足球打假正热,但李书福的打假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甚至可谓是中国足球打假的第一人。
“今年甲B联赛之所以丑恶不断,腐败丛生,其根子在中国足球管理层身上。中国足协的某些作为,既不讲游戏规则,也无视球迷呼声。我们非常欢迎足协来告我们,把我们告上法庭是我们盼望的结果。司法介入了,足球界很多事情就能弄清楚。”
这是2001年12月11日,李书福在“吉利足球俱乐部告别足坛”的新闻发布会上的愤怒之言。与9个月前,他接手广州足球“投资足球30年”的豪言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3月16日,吉利集团以1400万元从广州市足协购买原广州太阳神队90%股份,组成广州吉利汽车足球俱乐部。
那个时候,李书福觉得足球和汽车一样,有着梦想和激情的元素,他曾一度幻想,通过对足球的投资,做好俱乐部的同时,与汽车业有机结合,形成互动。当时,李书福的加入也曾一度给低谷中的广州足球带来希望。
然而,进入足球领域之后,李书福大吃一惊,发现远不像他想的“只是踢球”那么简单。接触足球不久,有人告诉他要跟裁判搞好关系。他开始以为只要一起喝喝酒,或者给个几千元也就行了。但是他们的口张得很大,几万、几十万的要。甚至一场球要100万、200万地行贿。
而且,李书福发现从足协到裁判,再到球队,全部都有问题。
在当年足球联赛后期,足协召集各俱乐部总经理开会,足协一位副主席公开表态,联赛后几轮请外籍裁判,而且不到比赛当天,他们也不知道裁判是谁。结果在后期的一场关键比赛中,在吉利还不知道裁判是谁的时候,当地媒体已经刊登了这场比赛裁判员的姓名,而且比赛结果与该媒体预测的结果惊人一致。更令吉利奇怪的是,这名裁判员居然在一个赛季连续执法了对方球队的四场比赛。聪明的李书福怎么能想不到其中的关键所在。
这样的黑哨事件,足协其实心知肚明。在当年吉利与上海中远比赛结束之后,时任吉利汽车足球俱乐部总经理桂生悦(现任吉利香港上市公司总裁)到北京找中国足协投诉本场比赛的一位助理裁判。联赛部一位官员亲口告诉桂生悦,在中国有两个裁判肯定是不可能收受贿赂的。这话的言下之意已经非常明确。肯定这两个裁判不会收受贿赂,那不就是说明其他裁判有问题吗?换句话说,中国足协的一些官员对裁判的情况是了如指掌的,但他们从来不去抓。
同样是在联赛后期,吉利球队与另一个球队踢比赛。当时,吉利的外援图穆接到了对方球队的电话,表示愿意出20万元要求图穆在比赛中不要进球。图穆表示,如果吉利队赢得了比赛,奖金也有这么多。结果这位打电话的人表示,他再向某某请示能给多少钱,后来又向图穆表示可以给他35万元,只要他在比赛中不要进球。
对方给图穆打电话时,李书福、桂生悦就在图穆旁边。图穆是个真正的球员,他以漂亮的进球还击了那些龌龊小人。但李书福永远也忘不了赛后图穆举着百元大钞无语问苍天的悲愤。
做企业出身的李书福很是纳闷,做企业虽然有时也需要请主管官员吃饭,但是官员们都非常谨慎,吃饭都很小心。但足球界就不同了,送钱不怕多,越多越好,一大包钱都敢收,少了不要。针对这种现状,李书福发飙了。
李书福意识到,整个足坛似乎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格格不入,场内的游戏规则基本上是被场外的黑幕交易所左右。
于是,李书福选择站出来,愤而写下“狗吹黑哨满天飞”,猛烈抨击足球的“黑假”现象,并一点不含糊的将矛头直指中国足协,成为中国炮轰足球黑幕的第一人。
他甚至坦言,为了取得好成绩,吉利也曾经送过钱给别人,是通过中间人送的,具体给没给裁判他不知道,但自己手里面有过这笔开支,有证据。李书福表示,愿意到法庭陈述,做污点证人。
在李书福站出来大声批判中国足球“黑、假”的过程中,恐吓的信没少收到,路桥的工厂有两个涂装车间就被人纵火。
但让他“屈服”的真正原因并非如此。而是那个时候的异常孤立,他的“打假”极少有人响应。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分析李书福揭开足球黑幕会不会坐牢,并预测其难逃牢狱之灾。更有足协官员警告,有些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人。更为难堪的是,如果他不加入到“黑、假”的行列,他的足球队可能永远没有希望出头。
或许是已经发现一人之力难撑大局,而且不想被此污染走向深渊,李书福愤然撤资。并别有意味的在2001年12月11日举行“吉利足球俱乐部告别足坛”新闻发布会,宣读了吉利集团《致全国球迷的公开信》。
选择在12月11日中国入世这一天召开新闻发布会是李书福精心策划的。WTO原则就是公正、公开、公平。选择在这一天宣布离开,李书福用这样的方式嘲讽足球界缺少公正、公平、公开。当时间进入到2009年和2010年的时候,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足球打假、打黑风暴,很多人拍手称快,认为足球打假、打黑是中国足球最后的振兴机会。
现在来看,在这条中国足球最后的振兴之路上,李书福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足球打黑、打假第一人的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