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刘 晴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但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亟待解决的各种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基层工作实践,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的实施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 酒店管理 深化改革 问题对策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等一系列举措。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一特点要求其发展必须与企业紧密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现代酒店所需要的“精服务、懂管理、能吃苦、知礼仪、善表达、会沟通”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彰显特色的重要办学模式。近年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深入实施,严重阻碍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笔者结合基层工作经验,通过企业调研,听取学生反馈等方面对问题进行梳理,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来自《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创新“政行企校”合作机制,现有合作企业近16万家,校均超过120家。目前,笔者所在的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采用了“2+1”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学生在学校学习必修的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专业基本技能等课程,第三年到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并结合实习的实际工作情况选择顶岗实习创新论文题目,在学校、酒店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在毕业时能达到高级接待服务员和一线管理人员的水平。校企合作的形式表现为浅层次合作与中层次合作两个层面。浅层次合作的企业有贵阳新世界酒店、青岩爱书山房文化客栈、广州花都皇冠假日酒店、上海好宴世家餐饮服务业等企业,这些企业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实习生提供免费食宿和合理生活补贴,学校和酒店共同签订了实习协议。中层次合作的企业有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贵州饭店两家企业,与这两家企业分别建立订单培养模式,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由企业选派员工作为“双师型”教师为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授课,学生在学校完成2年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就到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实习生必须服从企业管理。该专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明显,形成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得以增强
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酒店资源来弥补学校办学资源的不足。酒店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的场地、设备以及培训基地,也可以提供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来担任培训指导工作,弥补实习操作教师经验的不足,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整体上大幅度地减少学校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实习生良好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也提高了实习生所在学校的知名度。
(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以提高
学生在酒店中通过参加实际岗位的训练和工作,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能更好地熟悉和掌握酒店生产、服务和经营情况,获得适应生产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同时加强了学生与工作单位的联系,便于了解酒店企业的用人标准,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学生顺利进入职业生涯。一些优秀的学生由于在实习酒店顺利度过了实习试用期,在毕业时就能得到晋升职位的机会,择业的优势明显,能成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三)酒店员工紧缺的现象得以解决
校企合作为酒店节约了人工成本,增加了效益。虽然实习生每月能获得酒店几百元的生活补贴和免费食宿,成本还是要比正式员工低很多。校企合作也使酒店拥有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解决了酒店企业人才流动频繁、服务管理质量无法稳定的问题。酒店企业能亲自参与对自己所选人才的培养,针对性强。酒店企业对掌握了熟练技术和综合知识能力强的学生重点培养,从优秀的学生中选拔管理人才,培养酒店管理的骨干力量,可以优化内部结构,激发内部活力。另外,酒店在与学校合作教学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管理理念,逐步认识到自己管理理念与知识型员工的要求之间的差距,而改变以往纯经验管理的方法,有利于酒店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知识型人才,稳定人才队伍,促进酒店整体管理效率的提高,提高酒店服务文化素质、服务质量。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是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关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这点,从政府到高校已达成共识。然而毋庸置疑,就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其形式还是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和刚刚开始的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因此也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
(一)校企合作深入不够、形式不多
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无论从合作的内容与文化的融合、弹性学制的建立等方面缺乏深度,在合作形式上大多限于建立“校内企业订单班”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订单培养模式停留于表现形式,很多企业就是为学生制订一套特制校服,装扮一间教室,在用工紧缺时学生停课到企业实践,缓解临时出现的用工荒现象,而没有实际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来。目前的校企结合其实质只是一种“换工式”的合作,这种对培养目标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企业以利润为核心来安排教学实践,影响了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学校以减轻负担为重要内容来安排实践实训,使产学结合的结构合理性丢失,并导致学生成为简单劳动力的使用,严重影响了教学本质。
(二)校企双方利益需求不一致
进行校企合作,学校希望在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通过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人际交往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和增强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实现学校制订的教学目标。而酒店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利益需求在于寻找稳定的用工来源,降低成本而用大量的实习生,能缓解正式员工流失率高及旺季员工需求紧缺的状况。可见,双方利益需求截然不同。
(三)企业“双师型”教师的自身工作与兼职教学的矛盾
在订单培养模式中,企业选派的“双师型”教师,一方面要完成企业内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完成学校里的兼职教学工作,由于这两种工作的性质、要求和管理机制等都有很大不同,两种工作会经常产生冲突和矛盾,而且往往难以协调。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有由企业教师来上的课却出现空堂的现象。
(四)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在酒店与学校组成的实习管理组织涣散、地位不对等方面,企业在实习安排中占主动地位,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学生的实习岗位;学校处在被动地位,说话力度不足,基本上很难做到让实习生轮岗实习和管理岗位的实习,以致“工”与“学”脱节。其次,学校实习管理制度不健全,虽然为每名实习同学安排了校内、校外各一名指导教师,但是对实习酒店、实习生以及指导教师的考核都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导致实习指导和实习监控环节薄弱,在实习过程中常常矛盾激化,有时还会出现失控现象,部分学生达不到学习的目标,实习管理的难度加重,严重影响了校企间继续合作。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深化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对策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经历了由“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到“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的过程,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化发展,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更加关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化改革,即真正做到“企业需求和学生需求并重”,所以,应采取以下对策深化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
(一)创新模式,深化校企合作
首先,在校企合作形式上以“2+1”工学结合模式为主,灵活采用其他模式,取长补短,如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依据课程计划安排学生到酒店进行短期专业实习,实行“半工半学、工学交替”,做到不影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又合理安排实践环节。其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模式时,应选择管理规范、发展前景好、对员工负责的酒店作为订单培养合作企业,以“自愿、平等”的原则,组建“订单班”,真正做到校企深度联合,共同培养优质人才。再次,在课程设置中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从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为导向构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与酒店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相应的教材和课程。
(二)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实现校企共赢局面
调查发现,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条件中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政策条件,具有强有力的政府、企业支持系统。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切实有效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实施校企合作的途径与方式等,从而建立起完备、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高职教育政策与法规体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学校、企业或科研机构各方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在这过程中政府要做好“合作的推动者、利益的协调者、过程的监督者、成果的评估者”等角色。
(三)构建“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要能把理论教学和实训实习深度融合。一支有“实战”经验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是实施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关键。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构建“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学院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要求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以脱产挂职为主,期限不少于半年;教师参与酒店的生产、服务、管理等,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院可从合作单位中多引进一些既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还可根据学院实践教学的需要,聘请一些酒店行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规范实习管理,稳定实习
规范实习管理有赖于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基本制度,确保校外实习质量。首先,由学校和酒店联合成立实习管理机构,构建实习管理工作的平台;校企共同制订实习计划,重点确定实训课时、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岗位、指导教师、课程标准等。有效地保障实习及其管理的有序性、规范性,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其次,科学制订校外实习基地的评价指标和选择标准,包括酒店的硬件和软件状况、对学校的认同、对实习生的态度及管理等方面。再次,加强考核管理,依据实习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指导教师、实习酒店三方进行综合考评。采取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配套。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元化和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应由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同行、顾客等组成。评价形式采取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等。评价内容多样化要求评价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社交能力等。最后,稳定实习还应做好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心理疏导。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很多学生因为适应能力比较差会经常提出离职,不利于校企合作的开展,所以,作为学校应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定期组织专业人士对学生提出的“不公平”、“受委屈”、“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进行及时疏导,使其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岗位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适应企业需求、社会需求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双方应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方式,丰富内涵,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林桂花,阚丽.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探索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之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9(12).
[2]王志明.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镇江高专学报,2014(4).
[3]宫恩龙.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