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对中职院校教学质量越来越重视,提高“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本文将结合当前中职教学的现状来探讨如何提高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烹饪 营养与卫生 有效性 现状 教学方法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中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国外中职教育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在“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提升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中职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到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的教学质量。笔者在“烹饪营养与卫生”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些体会:教师为了讲好一堂课,在课下精心地备课;当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解时,学生却在下面各讲各的。学生不愿听,教师抱怨学生不愿学,这种现象在中职教学中非常普遍。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与学生的自身特点有很大关系:学生基础太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目标不明确,同时教学方法的不合理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中职学生本身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又存在偏差,教学方法的不合理是导致中职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有效性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老师慷慨激昂地在台上讲,而学生在下面趴倒一片的现象,这种现象令老师很无奈,同时也备受打击。中职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与方法欠佳、有厌学心理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真地与各位老师作了交流,也通过与学生的交谈,进一步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通过对“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性质分析,可以对“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以教材为基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讲授“烹饪营养与卫生”这门课程不能只是照本宣科,按书本上的内容讲解。老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在课本的基础上,在网上搜集大量的资料,找一些符合课程教学的内容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本学科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再配合具体的案例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增加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广播、电视、网络上有关营养与卫生的案例非常多,如“三鹿奶粉事件”“红心鸭蛋”“染色馒头”“孔雀绿海带”等,用这些真实的案例来讲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到“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这一章节中的“膳食营养与糖尿病”这一部分时,因为班上一位学生患有糖尿病,笔者向他提出“你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患糖尿病的”“糖尿病在你身上都有哪些症状”“医生对你是如何治疗的”“医生给你哪些建议,如何预防”等问题,由这位学生在课堂上一一讲述。通过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老师只起了引导作用,而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信息化、多媒体教学
如今,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信息化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新时期中职教师的必修课。
进入信息化时代,教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到现在信息化技术支持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做中学、学中做,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信息化带来的是不断改变,务实创新是新时期中职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板书加挂图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中,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首先,多媒体技术使直观教学成为可能。课堂上学生可以观看图片、阅读教学材料。多媒体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件、动画、相关网络声像资料等。在讲解“饮食文化”这一章节时,笔者常常在课堂上用一部分时间播放 《舌尖上的中国》《台湾小吃》《云南食材》《闽南小吃》《八大菜系》等纪录片;把每年参加烹饪比赛时学生在操作间炒热菜和冷拼雕刻的过程拍摄成视频,让一年级的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烹饪和烹饪专业比赛有所认识。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如何在“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呢?笔者主要从三方面做起。第一,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应针对学生特点,考虑教材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内容必须精练,知识结构必须合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对教材中一些交叉内容进行合理处理,优化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尽量多采用例证授课,增加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授课,学生感兴趣,更容易接受。
(五)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动手能力
实践课教学一体化,充分利用校内的实习场地,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实习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带学生到操作间进行实践,让学生认识烹饪工具及其作用、操作间的布局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在每年的“郁金香节”“荷花节”时学校有部分学生当志愿者,要给志愿者送餐,餐厅人手不够,这时烹饪班的学生就去帮厨;学校还有各类培训,在培训时,烹饪班的学生也去帮厨。对学生来说,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既感兴趣,又学得快,感觉比书本上简单多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深入指导,以达到实践要求。
(六)采取形象化教学形式
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学更具形象化,但要做到与具体实例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必须借助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实现形象化教学。比如,在“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中,讲到“食源性疾病与微生物”一节时,笔者将一些常见的酸乳、面包、酱类等发酵食品带入课堂,通过与实验紧密结合,讲授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利用的认知;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制作酸乳,品评自己的劳动成果,便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重点。再如,讲到“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一节时,我们选用了一些发霉的馒头、发霉的豆浆、发芽的马铃薯等,这样在理论讲解时有现实的例子,无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掌握都因有了宏观感性认识而变得轻松容易。
(七)项目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在讲“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这个章节时,先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成员,分别布置不同的任务。通过对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病、痛风病、骨质疏松病的人群及肥胖人群的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态度、饮食习惯、睡眠习惯、运动方式、年龄层次及性别差异,使学生认识和了解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的关系。学生通过实践调查,已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式学习后,所学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
让烹饪班的学生根据所学的“烹饪营养与卫生”这门课程的知识,对学校食堂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每个学生设计一份食堂一周的食谱。这种项目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实践性强,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老师只起引导作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八)建立适合当代中职生的考核机制
一直以来,中职学校学生的评价模式基本上是一张试卷来进行考评,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平时的表现,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为了给学生一个综合性评价,改革是必要的。
新形势下社会要求中职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为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以评价为主,终结评价为辅,将学生平时成绩、操作情况纳入评价体系。“烹饪营养与卫生”这门课程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验教学相互独立,导致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及实用性,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的评价模式是: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相分离,进行综合评定,其中考勤占10%,过程评价 (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占60%,期末考试占30%。这个考核体系既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又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考查,为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效果反思
“烹饪营养与卫生”这门课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评价模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通过动画、信息化教学,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有效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一系列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考核机制的客观化,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林心炜.改进教法 提高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2]潘杰.中职化学教学浅析[J].职业,2012(05).
作者简介:张静,新疆五家渠职业学校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