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彩色饰物及其审美情趣探讨

彩色饰物及其审美情趣探讨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昂族的织绣工艺虽不算精致华贵,却也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虽说从这样的口传文化中得出腰箍的产生和作用有一定的功利心理先于审美功能,但德昂族世代的衣着传统保留这样的装饰习俗,也意味着其形式和文化内涵有其民族集体价值观及审美情趣的共识。进一步分析本族社会历史的变迁,可将腰箍视为德昂族父系社会的象征。因此,成年妇女都佩戴腰箍并以多为荣。

德昂族的服饰还有另一个醒目的特点,即穿戴远看像彩色的花海,近看是各处精心的装饰。本着对丰富色彩的喜好和对颜色配搭的敏感度,德昂族服饰在遵循传统的同时又尽显个性自由的审美情趣。这种对美的追求不仅仅体现在条纹各异的筒裙上,包头、挎包、裹腿、腰箍等随身用品的装点也昭昭在目。德昂族年轻女性的装束搭配显得格外出彩,繁缛艳丽;年轻男性的装束也显眼花哨,鲜活自然。总体而言,精心装饰的意识在本民族的审美文化中得到了高度的认同,反映了德昂族在原始的审美思维与崇尚自然的审美观之下所形成的审美心理特征。

(一)七彩“崩龙花”

“崩龙花”是选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一小缕毛线扎成球形,再修剪成的小绒球,是德昂族典型的、常用的装饰物。你可以一目了然地在姑娘的披肩、项圈,男女包头布的两端和挎包上看见这些可爱的“崩龙花”。德昂族姑娘认为,这样的小绒球是花的象征,而姑娘也是自然中最美的花,各种颜色的花儿开在一起、聚成一簇就是最美的。但要把自然中各种花的样子和层次都模仿出来实在太复杂了,索性只取五彩斑斓的花色,做成这样的彩色小绒球,点缀在服饰各处,就表示把鲜艳的花朵都穿戴在身上了,生活也会像花一样甜美多彩,德昂姑娘的容貌也在花球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德昂族把穿戴得漂亮的姑娘视为心灵手巧的人,因为不同颜色的小绒球如何排列、安放在什么位置、数量多少、疏密程度如何等都是由姑娘个人的喜好决定的,缝制和配搭是其审美个性的自由发挥。“崩龙花”开在哪里都能趣味盎然,巧而不骄。有时,你会看到无论男女都会在上衣外部搭配上一个彩色披肩来修饰衣领和肩部。有的是用小彩珠串成规律相交的“彩珠汗衫”,相应的地方配有大大小小的“崩龙花”与之呼应,留穗儿的设计在走动时随之摆动,喜庆活泼;有的披肩虽是用网状的彩线编织出来的,也少不了在某些地方用“崩龙花”做衔接处理。披肩在身,看似龙纹鱼鳞般七彩夺目,又预示着五彩富裕的生活相伴一生。

(二)艳丽的织绣

德昂族的织绣工艺虽不算精致华贵,却也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姑娘们在缝制新衣时,会在衣服的下半部分位置用红、黄、绿等各色的“崩龙花”镶上一个个方形的空格,或者直接用多种彩线绣出直纹边框,中间填绣上各种图案。在德宏地区常见的图案主要有:植物花卉、风景和动物眼睛,以及民族宗教里的一些图腾、纹样等。花卉类的刺绣样式主要有:扇子花、菊花、野葵花、鸡冠花、蕨菜纹等;表现风景的图样一般是抽象的形式,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则排列起来,组合成她们眼中的风景画面;至于要表现动物的眼睛或一些图腾、纹样则是要适用于一定的场合并遵守相关禁忌和规定的,比如:没结婚的姑娘最好不佩戴有动物眼睛图案的饰物。龙的图腾表现得相对简洁、抽象,但在刺绣上用得不多。从刺绣图案的样式和内容可以看出,德昂族长期生活在亚热带地区,植被生态较为丰富多样,因为交通不便,受生存的地理环境所制约,她们选取的图案题材绝大部分来自生活环境中较为熟悉的动物、植物和景物。通过对自然对象的观察,结合手工技艺的代代相传,提炼出自然景物的形式,以某些拟形或变形、对比或均衡、单独的或组合的图案较为直观地体现了德昂族以自然生活为依托,追求模仿和再现自然之美的创作观念。这类绣片适用于服饰某处的造型装饰,一般以适合纹样、边缘纹样或者连续纹样的形式组合而成,缝制于上衣局部并配上亮片、彩珠和“崩龙花”,视觉上显出“繁中有序”的协调性和秩序感,为突出服饰个性上的色彩搭配、纹饰变化等整体美感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与韵味。

(三)多彩的腰箍

德昂族服饰文化中有个显著的标志,即在姑娘成年后,要在腰部佩戴数量不等的漂亮腰箍。她们的腰箍多数用藤篾或竹篾制成,有的前半部分是藤篾,后半部分是螺旋状的银丝。腰箍的宽、窄、粗、细不等,大多漆成黑、红、黄、绿等颜色,也有的是以黑色为底,局部用亮片、彩线或彩漆再次加工装饰,有时还精心刻上各种动、植物图案和花纹,或者包上银皮、铝皮。这一独特的装饰是继承了唐代德昂族先民以“藤篾缠腰”为饰的习俗,保留至今已成为本民族服饰上的一大亮点,其文化内涵是又一个传说的鲜活再现。相传德昂族的祖先是从葫芦里出来的,刚出来的时候,男人们都长得一模一样,女人到处乱飞,后来天神利用智慧将男子的容貌区分开来。男人们为了拴住女人,就用藤篾编成圈将她们套住,女人们再也飞不动了,只好同男人生活在一起。腰箍这一饰物就是由那时的篾圈发展而来的,其来历有着民族神话故事传统思维作用下的文化形态意识,是一种按原始思维认识事物,认识美、表现美的心理共识。虽说从这样的口传文化中得出腰箍的产生和作用有一定的功利心理先于审美功能,但德昂族世代的衣着传统保留这样的装饰习俗,也意味着其形式和文化内涵有其民族集体价值观及审美情趣的共识。进一步分析本族社会历史的变迁,可将腰箍视为德昂族父系社会的象征。同时,“这一神话正是隐喻了从群婚到个体婚姻的变化。所谓男人的面貌都一样,是说男子都是丈夫,而分清了你我男人的面貌,则是妇女有所专属。飞是女性自由的象征,不会飞即失去了自由,腰箍正是夫权压束女性的象征”[56]。其实,这种服饰传统的形态对于德昂族来说早已根深蒂固,即使腰箍的象征意义被逐步淡化,但对于这种特殊的族群身份的认同已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腰箍不仅是德昂族“美”的象征,是女子成年的标志之一,同时还是青年男女的爱情信物。小伙儿为获得姑娘的芳心,要精心制作腰箍作为信物送给心仪的姑娘。把姑娘们打扮得漂亮不仅仅只为了美丽,还能证明男子的聪慧及才能,增强男性的自信心和专属感。他们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工越精致,说明她被公认是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并富有魅力的女性。因此,成年妇女都佩戴腰箍并以多为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