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整合能力
产业链整合指的是企业间为了降低交易成本,通过调整企业间的交易关系来实现产业链的重构,在这样的重构过程中,中间品的交易效率和隐性知识在产业链条上的企业间的传递频率得以提高,对于整合能力强的企业家而言,通过将自身的行为纳入其他企业的生产函数,从而使得其他企业的行为达到本企业所期望的协作结果,通过这样的协作以达到产业链联动和有利于自身的资源配置优化的结果,整合的效果取决于企业家对资本和知识的控制力度。
就目前的国际产业链的分工来看,我国仍然处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加工环节,研发和设计主要集中于跨国公司,在这种垂直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加工环节所取得的收益远低于研发和设计阶段,因而,这些跨国公司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整个生产链条的绝大部分收益都流向跨国公司,要素投入相对于报酬对于加工环节的企业而言显得成本过高。
如何摆脱这种低端锁定局面,关键是要提高我国企业家在国际产业链整合过程中的能力,通过企业家能力的提升来拓展可利用的资源空间进而修正资本和知识资源约束条件,在产业链上寻求最佳资源组合,使得产业链整合由资源推动向资本和知识推动演化。
技术标准制定能力
技术标准是影响产业链整合的重要动因,技术标准的改变意味着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将调整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产业生态,技术标准的推广过程,就是标准制定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传递其“隐性知识”的过程。标准制定能力强的公司往往在产业链条上占据有利位置,这将对其他企业的发展产生约束作用。如通信领域的标准制定厂商美国高通,在通信标准从2G到3G、4G的发展过程中,美国高通都是全球主要的通信标准制定者,通信标准的广泛采用实际上是高通自身的隐性知识在整个相关产业传递的过程,标准的改变意味着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生产厂商要相应地进行产品的更新,以兼容新的技术标准,在这样的过程中,新的企业不断产生,同时也将淘汰产业链中一部分的原有企业,从而使得产业链不断得到更新,推动产业链中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新的产业链融合不断产生和演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推动着产业链不断进行新的整合。
跨国投资能力
对外投资不仅仅是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也是企业可以提高自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对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可以为其带来双重互补性和激励相容性(张小蒂和贾钰哲,2012),考虑到我国分工地位,实际上可以将双重互补性和激励相容性扩展为对投资带来的三重比较优势。一是国际分工中产业链整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对外投资,我国企业可以获得相应技术、专利以及其内部的隐性知识,这将有利于改善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提高分工收益;二是资源禀赋结构的变化带来的收益,通过兼并、收购外国当地企业,扩大了企业家控制资源的范畴,企业家可以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决定其产出水平,并且,从投资中获得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使得企业获得了相对于其他国内企业所没有的国外市场优势(如国外融资的便利、中间品采购和海外市场销售渠道)和国内技术优势;三是被收购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成本将下降,同时还可以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这都将提升对外投资企业的比较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