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日复一日、连续不断地生产和更新的媒介产品,首先形成的是媒介浅层记忆(短期记忆)。按照媒介生产周期不断被采集、遴选出来的新闻、娱乐信息产品传播给受众之后,在受众有限的时空中是短暂的、不停留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不断刷新着自己的信息内容,就如同个体记忆中的短期记忆一般,形成一种即时的印象、感觉和思考,然后随即有新的信息填补进来,而旧的信息则消失在浩如烟海的社会信息之中。只有其中进入媒介浅层记忆的部分信息才能通过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种渠道的转化进入媒介的深层记忆(长期记忆)和时空隧道,与古人沟通,同后代交流。
媒介的浅层记忆都来自于外部社会的信息刺激,但如同个体记忆并不是将所有的刺激信息转化成为感知进入记忆系统一样,即便是媒介的浅层记忆,也仅仅是对于外部信息的有限感知。人们总是看见自己想看见的,记住自己想记住的。记忆是主观的反应,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记忆选择差异,性别、教育背景、生活经历等都直接决定我们的感知与记忆。同样,媒介组织对外部社会的刺激的反应也是截然不同的。譬如,新闻媒体往往按照新闻价值的标准对信息进行遴选,那些不符合新闻标准的信息也就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它们的浅层记忆当中。影视媒体内容虽然未必都是对现实社会的客观反映,但也必然是按照能够为当下主流受众认同和接受的标准对素材进行选择与加工的。对于外界信息的感知差异,这既是由不同媒介组织自身特点与运作机制决定的,也是由不同媒介组织生存与竞争环境决定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媒介的浅层记忆拥有不同的筛选标准与加工机制,但浅层记忆所存贮的信息量依然是最为庞大的。不同领域的媒介从业者都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记忆信息的编码与储存,不同媒介组织也都在按照自己的运作规律完成记忆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譬如,全国数千家报社每天各自完成数十个版面的信息生产;数百家的广播台、电视台每天24小时进行着内容生产;网络媒体的加入更使得媒介浅层记忆信息进入了难以估量的规模。这些海量信息中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具备永恒记忆的价值,更多的是在传播后的很短时间即被人们所遗忘。其实,记忆也需要遗忘,遗忘可以腾出空间,让值得记忆的东西进来。不可否认,海量的媒介浅层记忆是媒介一切记忆的基础与来源,是形成深层记忆与底层记忆的资料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