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深层记忆具有长期性、内隐性和累积性的特点。从物质层面讲,深层记忆是媒介浅层记忆的档案化、积淀化和历史化。媒介深层记忆意味着媒介产品从一种即时消费的信息产品演变成了一种具有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的文献资料存贮档案。在精神层面,媒介周而复始的短期记忆生产和处理过程逐渐沉淀、累积进入媒介深层记忆之中,于是零散的、浅层的记忆信息被有组织地排列起来,形成了某种经验的或理论的复杂概念,或者说形成了一种“图式”和“框架”。因此,无论是物质层面的档案化的深层记忆还是精神层面的理论化的深层记忆,在以后的传播运作中,它们都会对新的媒介浅层记忆的激活、生产和创造构成影响,从而形成浅层记忆与深层记忆之间的互动过程,让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
1.深层记忆的物质层面
在媒介深层记忆的物质层面,媒介的所有信息存在本身就是物质化的,文字信息是对语言的固化,磁带同样是对声音信息的固化,碟片或录像带则是对视频和画面的固化保存,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固化的信息就已经进入媒介的深层记忆当中。因为,记忆本身是一个完整运作的记忆系统,它是信息的编码、存贮、提取等一系列流程的组合,缺一不可。在媒介记忆的空间中,记忆的提取远不如个体大脑那般随意,一旦缺乏了记忆提取的索引,即便记忆被妥善存贮,也可能再也无法被人们所提取利用,毕竟在媒介海量的浅层记忆中漫无目的地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因此,建立媒介记忆的“归档系统”(filing system)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归档系统,就是“模仿图书馆的两级系统(two-stage system)设计的:文档被放在档案柜里,每份文件根据名称、日期,或者类似标准进行分类。这样的系统使得及时提取信息成为可能”[9]。但是,要建立这样的归档系统,意味着媒介需要付出额外的人力与经济投入。
与此同时,即便完成归档也并不意味着浅层记忆就已经完成向深层记忆的转化,媒介记忆的归档文件必须小心保存,否则这些记忆随时都会永久地丢失,而文档的归档系统更需要小心设置,对归档规则和索引的修改都有可能导致已经保存的文档陷入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而难以寻找。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本身的价值决定了记忆能否进入媒介的深层记忆空间。因为,没有价值的记忆信息即便被归档、被妥善地保存,也可能永无重启之日,没有人再去提取它们,它们就如同幽暗密室中最黑暗的一角,存在但难以被触及。
2.深层记忆的精神层面
如果说深层记忆的物质层面中保存的是媒介记忆中的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的话,那么深层记忆的精神层面里保存的则是媒介记忆的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陈述性记忆“包含知识、事实、信息、想法——基本上包括任何能够用词语、图画或者符号进行回忆和描述的内容”[10]。而程序性记忆则是指对技能的记忆,也就是记忆做事的方法和路径。程序性记忆“被用于获得、保持和使用知觉的、认知的和运动的技能”[11]。
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的区别非常明显,“陈述性记忆是外显地进行表征,并且是意识可以达到的;而程序性记忆则是内隐地进行表征,因此,也许意识不太容易达到”[12]。例如,当我们在骑自行车或者游泳的时候,我们并不去思考该如何去做,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调用程序性记忆的过程,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了相关的技能,而这种技能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依然熟练地操作。
这里,媒介记忆当中的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又有所不同,媒介的陈述性记忆是存在于媒介空间的,而程序性记忆只可能存在于个体的大脑之中。也就是说媒介从业者在完成大量浅层记忆活动的同时形成了一整套的程序性记忆,这种程序性记忆直接融入媒介从业者之后的工作当中,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图式”和“框架”,而这种“图式”和“框架”又是难以表达的。譬如,文稿的创作者习惯性地去敲击键盘完成信息内容的筛选、组织与连贯;电视片的剪辑者形成固定操作模式,将不同的画面拼接在一起,这一切都是调用程序性记忆的结果。可想而知,程序性记忆是与媒介浅层记忆的记忆过程相伴生的,浅层记忆的过程中产生程序性记忆,且不断加强和固化程序性记忆,而程序性记忆又反过来影响媒介浅层记忆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