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堂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而推动了陕甘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和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实现红军三大主力军的会合,1936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陕甘省扩大为陕甘宁省;同时,将陕甘省委改为陕甘宁省委,李富春任书记。中共陕甘宁省委成立后,根据革命工作的需要,省委驻地由陕西洛河川迁往甘肃环县河连湾。随后,中革委组建以彭德怀为首的西征红军,迅速西进解放宁夏省南部和甘肃省东境。在西征红军的帮助和支持下,中共陕甘宁省委在宁夏省盐池、豫旺和甘肃省固原、海原等地,开展建党建政工作,先后创建了盐池、豫旺、固北、静宁县委和固原县工委,同时建立了盐池、豫旺、固北、静宁县苏维埃政府。
一、中共盐池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盐池县地处宁夏省南部,东邻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宁夏军阀马鸿逵苦心经营多年的地方。红军西征前,中共陕甘宁省委就正式决定成立中共盐池县委。中共中央驻地还在瓦窑堡时,就已经确定了中共盐池县委委员。西征开始后,部分县委委员随红十五军团进入定边、盐池。盐池县城解放后,中共盐池县委书记惠庆祺率领26名干部从河连湾出发,昼行夜宿,赶往盐池开展工作。不久,西征红军政治部主任刘晓宣布正式成立中共盐池县委员会。惠庆祺带来的干部和红七十八师留下的干部,被分配到县级机关和各区乡担任了党组织负责人。
盐池县解放后,实行军管。1936年6月24日,盐池城市革命委员会成立,王锡林任主席。7月,盐池县苏维埃政府成立,袁兆瑞、马全、张常山先后任主席。下设土地、财政、经济、粮食、武装等部。全县共划分5个区,25个乡,318个行政村,全县共计3300多户,1.1万余人。
中共盐池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积极响应党的“赤化陕甘宁”的政治口号,建立基层政权,组建革命武装,保卫革命政权。经过努力,全县共建立了5个党的区委会,26个党的基层支部,共有党员90名。同时,县委还创建工会、商会、团委、妇联等党群组织,配备领导干部。10月,县苏维埃政府组建了400多人的游击队,各区、乡也组成自卫小队。
县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大力宣传党的经济政策,强调保护工商业,并整顿税务工作。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部长毛泽民亲莅盐池指导工作,帮助县委发展商贸经济,积极动员商店开门营业,鼓励农民进城买卖,允许外地商贩自由出入,准许法币、苏币同时流通。在广大群众和工商业者积极响应下,创办盐池县第一个合作社——城区消费合作社,满足人民生活需要。10月成立盐池县税务局,确定应征税目和各项税率,防止乱征滥罚,做到公平合理,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为边区政府提供了财力援助。
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特别重视文化教育,开办初级小学;并倡导男女平等,动员广大妇女出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废除包办买卖婚姻,提倡自由恋爱;还禁止赌博和封建迷信等陋习。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群众运动。没收地主、豪绅的金银、粮食、牲畜等财物,将土地、牲畜、农具和部分动产财物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和农民交租交息,号召各阶层人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有枪出枪,以实际行动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极大地调动了各阶层群众的积极性。他们努力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全县出现抗日救亡的新景象。
在党的领导下,盐池军民为保卫革命政权,与宁夏军阀马鸿逵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多次粉碎了马军制造的“摩擦”。盐池县是宁夏省唯一坚持到全国解放的老解放区。
二、中共豫旺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1936年6月,红十五军团解放了豫旺。7月底,经中共陕甘宁省委批准,成立中共豫旺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刘昌汉任县委书记兼苏维埃政府主席,黄聚恩任县委组织部部长,惠安民任宣传部部长。县苏维埃政府下设财政、粮食、保卫等机构。辖城关、窑山、红城水、甜水堡、豫旺堡、锁家岔、韦州、罗山等8个区。
豫旺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积极组建区、乡基层政权,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援红军,广泛建立回民游击队和回民解放会,镇压汉奸、恶棍,保卫新政权。先后建起12支游击队,主要有县保卫队、甜水堡区游击队、回民游击队、罗山游击队等,共计400余人。县委组织干部协助红军多次去同心城以北围剿当地的土匪。县保卫队、甜水堡区游击队,除保卫政府机关、看管在押犯人外,还和县政府干部一道开展地方工作。红军东撤时,他们随同县机关干部转移到环县、洪德城、山城堡附近,动员群众,为部队解决粮食、饮水问题,抬送伤员,支援山城堡战斗。为了团结哥老会等民间组织抗日,便组建了豫旺县江湖抗日游击队。他们又协同县政府干部组成陕甘宁白区工作团,利用哥老会关系深入金积堡、吴忠堡做策反国民军士兵的工作。他们还下乡动员种粮大户献粮、捐款,以支援红军,得到回民群众的拥护,有力地支援了红军。县委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唤醒了广大回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11月,红军向东转移,豫旺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先后撤到环县、定边和甜水堡,1937年春宣告撤销。
三、中共固北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1936年6月,西征红军解放了宁夏省豫旺县和甘肃省固原县的东北部地区后,中共陕甘宁省委和省政府决定在两县交界地区组建一个新县——固北县,并派省辖独立师负责该县各级政权的组建工作。7月,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机构。9月底,在环县庙儿掌的董家庄正式组建了中共固北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区域在固原县以北、同心县以东、环县以西的连接地带。辖毛井、车道、庙儿掌、犁花嘴4个区委。慕纯农、陈德政、高伯祥、高锡堂先后任县委书记。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妇女、工会等工作机构。全县共建立党的基层支部30个,发展党员300余人。
11月中旬,红军向东转移,固北县先后被胡宗南部和东北军占领,固北县党政干部和部分游击队员撤至环县一带,奉陕甘宁省委指示,在铁边城地区做筹粮支前工作。西安事变爆发后,东北军撤离固北县,退至平凉县以南。1937年1月,固北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机关从环县返回董家庄重新开始工作,恢复了毛井、车道、庙儿掌3个巩固区,同时又在固原县东部建立了草庙、二龙山两个游击区。固北县政府下设21个乡,1万多人口。固北县委还派出干部深入游击区,与国民党军政要员进行有理有节的谈判,建立了统一战线。
抗战爆发后,陕甘宁省改为陕甘宁特区,固北县归属庆环分区管辖,固北县改县、区、乡三级苏维埃政府为抗日民主政府。1938年春,中共庆环分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扩大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决定撤销固北县建制,原辖区域分别划归环县、固原县。该县实际存在时间22个月。
四、中共静宁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1936年8月,红一军团从豫旺堡出发向将台堡、兴隆镇和静宁一带运动,准备迎接红二、四方面军的到来。中共陕甘宁省委决定成立中共静宁县委,任命浦耕钟为县委书记随军南下。9月,在红一师的帮助下,在单家集成立了中共静宁县委,并选举产生了静宁县苏维埃政府,马云清任主席。辖区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和甘肃省静宁县各一部,先后共创建了10个区苏维埃政府和35个乡苏维埃政府。为了发动回民群众,在单家集区还成立了一个回民工作委员会,向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反映回民的要求,宣传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的政策、法令,动员回族群众支援红军。同时还建立了静宁县游击队、单家集和兴隆镇区游击队。10月10日晚,县游击队配合红三团袭击了国民党静宁县城,并于范家沟击散马鸿宾部一个骑兵团。游击队还在兴隆镇、殷家沟等地打土豪,没收的粮食、银元支援了红军。
10月25日,红军撤离单家集、兴隆镇后,静宁县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活动随之停止。
五、中共固原县工委与固原县委的建立
1936年6月,红一军团第四师解放了固原县三岔、殷家城、马渠、孟庄和镇原县的部分乡镇。9月,红二十九军一部进驻三岔,开始创建革命政权,巩固苏区。10月,中共陕甘宁省委决定成立中共固原县工作委员会,李廷序任书记。工委驻地在三岔,设组织、宣传、统战、军事等部,并领导青救会、妇救会等抗日团体,对外称三岔抗日救国委员会。1937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援西军在固原、西峰、镇原休整。期间,驻地红军协助固原工委在麻子沟圈、红河、任湾、海巴、石家沟口、卯家堡子、城子杨家、上王家创建了8个乡级人民抗日救国会。这些基层组织在固原工委的领导下,公开宣传抗日,组织抗日活动,秘密发展党员,创建党的支部或小组,壮大党的力量,并在三岔组建一支有170多人的抗日自卫军。
1937年7月,中共陇东特委决定将中共固原工委改为中共固原县委,县委驻地三岔,辖2个区委,7个乡支部和8个乡级抗日救国会。1938年10月,各区、乡抗日救国会统一改称抗敌后援会。1940年5月,上级党组织决定撤销固原县委建立平东工委,统一领导镇原、固原两县党的工作。中共固原县委由此撤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