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嘉靖固原州志》点校本错误举例

《嘉靖固原州志》点校本错误举例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嘉靖万历固原州志》是我们研究明代及以前固原历史的重要史料,1985年由宁夏人民出版社点校出版。笔者在翻阅、引用其中部分内容时,发现有多处文字值得商榷,限于笔者专业方向能力水平,今仅就《嘉靖固原州志》中叙述明以前历史部分,将错误之处罗列出来,对于出版点校时已点校出的不再列出。“黑风起,东北部伍相失”,点校者断句失误。“至长城壕路,已断”,点校者断句失误。

杨彦彬

《嘉靖万历固原州志》是我们研究明代及以前固原历史的重要史料,1985年由宁夏人民出版社点校出版。笔者在翻阅、引用其中部分内容时,发现有多处文字值得商榷,限于笔者专业方向能力水平,今仅就《嘉靖固原州志》中叙述明以前历史部分,将错误之处罗列出来,对于出版点校时已点校出的不再列出。

1.第14页:“细腰葫芦硖城……宋范仲淹以原州属羌月珠、灭藏二族。”

按:宋代西北少数民族部族中无“月族”,查《续资治通鉴长编》(简称《长编》)卷132、卷134,《宋史》卷285、卷314,“月珠”当为“明珠”。

2.第51页:“纥干弘,字广略……本姓田……封鹑阴县国子……建德元年拜大司空。”

按:纥干弘即田弘,曾被封为子爵,即“鹑阴县子”,古代子爵前没有加上“国”字的习惯,“鹑阴县国子”当为“鹑阴县子”。

《固原历代碑刻选编》载有《柱国大将军田弘神道碑文》中言“建德元年拜大司空”,可惜原碑早年已毁。但1996年固原县南郊乡出土的《使持节少师柱国大将军大都督襄州总管襄州刺史故雁门公(田弘)墓志铭》中则是“建德二年拜大司空”,二者孰是孰非?查《周书》卷5:“二年春正月辛丑,祠南郊。乙巳,以柱国、雁门公田弘为大司空”,《北史》卷10:“二年春正月辛丑,祀南郊。乙巳,以柱国田弘为大司空”,可知田弘于建德二年正月被拜为大司空当以为是。此处“建德元年”当为“建德二年”。

3.第52页:“梁适射弩再中的,授宝矢之,四发三中。”

按:矢,箭矢,名词,后缺一动词,查《宋史》卷323:“授宝矢之”应为“授宝矢射之”。

4.第52页、第54页:“曲端……知镇戎军兼经略司统……及卒,陕西士大夫莫不恤之。”

按:“统制官”,北宋武官名,此处仅有“统”字,遗漏“制官”。查《宋史》卷369,“知镇戎军兼经略司统”当为“知镇戎军兼经略司统制官。”

“恤”,怜悯、同情、照顾之意,此处语境不合适,按《宋史》卷369,“陕西士大夫莫不恤之”当为“陕西士大夫莫不惜之”,即表“可惜”之意。

5.第57页:“太祖平侯莫陈悦,以盟为留后大都督,镇高平。及悦平,除原州刺史。”

按:此处对王盟生平叙述顺序有误。按《北史》卷61,《通志》卷156,太祖平侯莫陈悦时,王盟为原州刺史,后来魏文帝东征,王盟才担任留后大都督。此处应更正为“太祖平侯莫陈悦,除盟原州刺史,镇高平。魏文帝东征,以留后大都督”。

6.第60页:“李穆,字显庆,陇西城纪人”。

按:“成纪”,甘肃古县名,根据《隋书》卷37,“城纪”当为“成纪”。

7.第60页:“元载……请迁徙京军戍原州,乘间筑作,二旬可迄……戎人夏牧青海上,羽书北至”。

按:根据《旧唐书》卷118、《新唐书》卷145,“京军”当为“京西军”。“羽书北至”当为“羽书比至”。

8.第62页:“王殷……以军功累迁灵武马军都指挥使。”

按:五代两宋时期,武官中没有“马军都指挥使”一职,按《旧五代史》卷124,《新五代史》卷50,“马军都指挥使”当为“马步军都指挥使”。

9.第62页:“陈兴,澶州卫南人。开宝中,知镇戎军”。

按:北宋开宝(968—976)年间,尚未设镇戎军,且根据《宋史》卷279,陈兴在开宝时才应募为士兵,在经过一系列军功后,咸平五年(1002)才任泾原仪渭镇戎军部署,方能上奏言镇戎军事。再者,“知镇戎军”和“泾原仪渭镇戎军部署”是两个官职。查《长编》卷51、卷52,《宋史》卷279,当为“咸平中,任泾原仪渭镇戎军部署”。

10.第63页:“许均,开封人,开宝六年知镇戎军。”

按:如前,开宝六年(973)还未设镇戎军,镇戎军设立是在至道三年(997)。根据《宋史》卷279,许均知镇戎军则是在咸平六年(1003)。故此处当为“咸平六年,知镇戎军”。

11.第63页、第64页、第65页:“曹玮……太宗时迁徙知镇戎军……筑堡山外,为陇竿城……张信知秦州,置四门寨……秦人请刻石纪功,优诏褒之。”

按:《宋史》卷258、卷279,咸平六年许均离任,由曹玮接任。咸平为宋真宗年号,故“太宗”当为“真宗”。“陇竿城”城寨名有误,应为“笼竿城”,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曹玮筑。“张信”,人名有误,按《长编》卷82、83、85,《宋史》卷258,知秦州,筑四门寨的为“张佶”。“优诏褒之”的“优”字,可能系点校者失误,应为“有”。

12.第68页:“刘综……镇戎军一岁给刍粮四十余万,约费茶盐五十余万偿,更令远民输送,其费益多。”

按:根据《长编》卷140,并结合上下文意思,此处当改为“约费茶盐五十余万,倘更令远郡输送”,“倘”,倘若、如果之意。

13.第68页:“王仲宝,字器之,密州高密人。天圣初,知镇戎军,改供备库副使。破康奴族,获首领百五十、羊马七千,诏奖其功。”

按:此处与《宋史》卷325略同,但《长编》卷140:“泾原路走马承受公事、入内供奉官王从德言:与知镇戎军王仲宝、本路都监李道史能破原州界康奴族,焚巴沟首领布阿等六门帐子七百馀所,斩首七十九级,获牛羊马驴、器甲千计。赐器币有差。”二者数据不一样,按照宋代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当《宋史》《长编》二者内容一致时,无分别,但当内容不一致时,当摘引《长编》,《长编》编著时多采用宋《实录》,从可信度来说,更可靠。

14.第69页:“王珪,开封人也。少豪勇,善骑射……珪亦以中箭而还”。

按:查《宋史》卷325,“少豪勇”当为“少拳勇”,“珪亦以中箭而还”当为“珪亦以马中箭而还”,言明是马中箭。

15.第69页:“韩琦……诏遣使出兵,……命诸将戒严,贼果犯正川。”

按:“遣使出兵”意思不明确,查《宋史》卷312,“诏遣使出兵”,少一“督”字,应为“诏遣使督出兵”,这样意思就清楚明了。“贼果犯正川”,“正川”地名?查《长编》《宋史》,并无此地名,根据《宋史》卷312当为“贼果犯山外”,“山外”即“镇戎山外”。

16.第70页:“曹英……手刃以拒入城者……黑风起,东北部伍相失……怀敏驱马东南驰二百里,至长城壕路,已断”。

按:查《宋史》卷289,“手刃以拒入城者”当为“挥手刃以拒入城者”。“黑风起,东北部伍相失”,点校者断句失误。“黑风”即今常言之沙尘暴,该文原意是东北方向吹来沙尘暴,部伍间失去联系。断句当为:“会黑风起东北,部伍相失”。“至长城壕路,已断”,点校者断句失误。“长城壕”即《武经总要》前集卷18所言“沿古长城开浚壕”,《长编》卷138:“长城壕深阔各五七丈,最为险固,旧有板桥,为贼毁去,断官军归路”。此处断句当为“至长城壕,路已断”。

17.第70页:“郭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

按:人名有误,查《宋史》卷292和《东都事略》卷55,“郭戬”当为“郑戬”。

18.第71页:“王尧臣……以三万屯渭州,为镇戎山外之援……若延川之金明、塞门寨,镇戎之刘播、定川堡……贼始从铁骑冲我军”。

按:屯驻渭州士兵数有误,查《宋史》卷292,“三万”应为“二万”。州县堡寨名称有误,“延川”当为“延州”,“刘播”当为“刘璠”。查《宋史》卷292,“从”当为“纵”,即“贼始纵铁骑冲我军”。

19.第73页:“刘兼济……知镇戎军,御下严急。转运使言:士心多恕,请徙内地”。

按:根据上下文意思,刘兼济管理部下太严格,士人心中应多“怨恨”,故“士心多恕”当为“士心多怨”。

20.第76页:“石盏女鲁欢……且会鄜、巩各屯兵境上示进伐之势”。

按:用“会”字,上下文意不通,查《金史》卷116,“会”当为“令”。

21.第77页:“萧贡,字真卿,京兆咸阳人。大定二十三年进士,调镇戎州书令史”。

按:查今人所著《金代科举》一书,金代大定二十三年,未进行科举考试。又查《金史》卷105,萧贡为“大定二十二年进士”。“书令史”为中央机构中的一个官名,宋代为尚书省官,金代略有变化,多在中央仪仗中有此官,一度地方元帅府中设此官,但地方州县不设此职。查《金史》卷105,萧贡在镇戎州担任的是“判官”,故“调镇戎州书令史”当为“调镇戎州判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