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彭阳回族筵席

彭阳回族筵席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彭阳回族筵席基本承袭两大块,一块是以红河镇为主的从陕西流传过来的回族“九碗”和“十大锅”,另一块是从甘肃流传过来的回族“十全”、“十三花”。现在在彭阳回族筵席上这种“九碗”基本上很少再见到。“十大锅”习俗至今仍流传在陕甘宁地区。“十大碗”实际上有九碗是菜,一碗是汤。席客吃席也是先上点干果、蜜碟,再正式上席。

杨正海

彭阳回族筵席基本承袭两大块,一块是以红河镇为主的从陕西流传过来的回族“九碗”和“十大锅”,另一块是从甘肃流传过来的回族“十全”、“十三花”。

“九碗”当地人叫“九碗三行子”,即九个碗菜排成每边三碗的正方形,你无论从哪一边看都成三行,故而得名。过去一般在婚嫁招待亲友时都用这种筵席招待客人,尤其是尊贵客人,因为“九”在我国是数字里面最大的一个,故有尊敬、敬畏之意。现在在彭阳回族筵席上这种“九碗”基本上很少再见到。

“十大锅”习俗至今仍流传在陕甘宁地区。“十大锅”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烹饪用料不一样,烹饪用的佐料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大大超出了“十三香”的美味。譬如过一次“圣纪”坐七八十席上百席,大概用各种调料几十斤,用料种类、数量不同于其他所有筵席用料;其次是烹饪方式方法不一样,所有菜无一炒菜,全是蒸、煮、熬、拌菜,吃起来爽口而不腻;再次是吃席的氛围不一样,一次性在露天地(或场或院子)坐几十席甚至上百席,无贵贱高低之分,大人娃娃、男女老少一视同仁。

“十大锅”的做法很有讲究,先是在地上挖若干个小坑,再在小坑上面用土坯支一个三角形支架,再把锅架到上面,七八口口径一米左右的大锅一个挨一个,下面坑内堆起木头柴禾点燃,有人慢慢加柴烧火,一会儿锅里的菜热气腾腾。也有在地上挖一长七八米的小沟,小沟上面按上面同样原理架锅,点燃柴禾,找一个大一点的手拉风箱(类似于鼓风机)不断鼓风,柴禾或煤被火燃起来,锅里的水也随之烧开……现在是用鼓风机吹。

“十大锅”指做菜的种类有十种,到席上就成了“十大碗”。“十大碗”实际上有九碗是菜,一碗是汤。即萝卜炖牛(羊)肉、烩粉条、土豆风肉、清炖豆腐、红烧牛肉、凉拌、酸汤、甜饭和红萝卜肉丸子。现在的“十大碗”演变成了六个热菜和四个凉菜了。

“十全”和“十三花”是回族过“乜贴”干“尔买里”的普遍筵席。“十全”顾名思义“十全十美”,“十三花”寓意“十三朵金花”,就是把最美、最漂亮、最好吃的菜端给客人。吃“十全”或“十三花”筵席,过去一般在招待最尊贵的客人时才能吃到,譬如“念夜”、干“尔买里”时,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大型宗教活动以及婚庆等筵席上都用此做招待。“十三花”和“十全”筵席菜也因岁月的流逝逐渐演变为今天大多数人、大多数教派筵席的“十菜一汤”了。

“十菜一汤”顾名思义十个菜一个汤。也有的地方把“十菜一汤”理解为十个菜里面就有一个汤,和前面“九菜一汤”基本相似。“十菜一汤”在农村上菜时也有严格的讲究,即一般先上凉菜,再上热菜。在上热菜时,头肉(牛羊头做的菜)摆放在席首,内脏做的菜一般摆放在席尾,注意凉热、肉疏搭配,这些由专门站席口的人负责摆放,端菜的、站席口的、倒茶的,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不过,现在这些讲究少得多了,端上来的菜吃不到还可以转方向直到每一位客人吃好为止。现在席客里客一般不分了,过去席客和里客吃席是有讲究的,即里客每人一碗小炒或烩肉,席客必须吃席。席客吃席也是先上点干果、蜜碟,再正式上席。

在过大事上譬如过“圣纪”、婚庆等,红河等地回族一般在吃到最后一两道菜时,由寺管会成员和主家会挨桌或几桌大声说“色俩目”道谢!告诉你消停吃,实际上筵席马上结束,只等阿訇一声“色俩目”,众人放下手中的筷子齐声做“杜瓦”,筵席结束。

凡在城市清真餐厅办喜事的一般都按餐厅标准上席,有上“十菜一汤”的、有上十三个菜(象征“十三花”)的,还有上八个凉菜、八个热菜的。只是吃的标准高低不同而已。多数餐厅在吃席前先食干果,食毕再上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