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瑞昌武宁一线阻击战(一)

瑞昌武宁一线阻击战(一)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患病住院,他的职务由白崇禧暂代。中国军事战略的调整是在日寇与苏联军队作战期间发生的。同一时间,黄维接到命令,第18军归第9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指挥,立即解除对湖口要塞的围困,奔赴南昌北郊,准备投入新的战斗。日寇为了尽快拿下瑞昌,扫清攻向武汉途中的障碍,日酋冈村宁次派遣已在九江登陆的第9师团前来增援。

第18军在湖口围困日寇时,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前期抗战经验及其教训的认真总结与反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建议,对武汉会战乃至全国抗战形势有了新的认识,逐步调整了中国的抗战政策与军事战略,使得武汉会战的规模比原计划大大缩小。

在马垱、湖口相继失守,九江失去掩护,形势岌岌可危的时候,摆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面前的紧迫任务就是确保九江的安全,为即将到来的武汉保卫战赢得充分的部署与准备时间。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集中全力进行武汉大会战。为此,军事委员会迅速命令第9战区第2兵团总司令张发奎将军在九江一线加紧布防,有效阻止日寇西进,以便调遣兵力在武汉周围布设新的防御工事,用以阻截并消灭敌人,确保武汉安全;或者说,即使不能保障武汉继续掌控在中国政府手里,也必须在武汉地区大量消耗敌人,尽最大的努力延缓武汉陷落的时间。

恰在此时,苏联红军和日本关东军中苏边界之张鼓峰进行了规模不小的战争。为了应付这场冲突,日寇不得不在中国境内放缓了进攻步伐,进攻武汉的步子因此暂时缓下来了。

日寇对武汉的威胁没有那么紧迫了,即使蒋介石没有重新思考中国的抗战战略,远在陕北的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也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共产党手里没有多少军队,故建议国民政府改变与日寇死打硬拼的抗战战略,不要在一场战役中过度消耗自己的力量,应该保存实力,向敌后进军,以此拖垮敌人,把抗战事业进行下去。为此,毛泽东委托中共长江局负责人周恩来拜见了蒋介石,向蒋提出中共的建议:我国既然准备持久抗战,就不应动用所有兵力进行这场会战,应用三分之一左右的部队正面对峙日军,其余部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或是撤到后方,进行整训。

蒋介石自己没有深远的战略思考与预见能力,但军事领悟能力相当不错,不得不佩服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接受了中共的建议,决定国民党军的战略方针是力求战而不决,要使倭寇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沼而不能自拔,最终将其拖垮击败。这就预示着:武汉会战即将脱离原来的轨道。

在蒋介石的新战略思维之下,既然武汉会战的摊子已经铺开,就还是要打下去。不过,不是什么地方都打,什么时候都打,而是做了一些限定,除一些江防要塞外,在不利于国民党军作战地区,不能轻易与敌决战。军事委员会据此方针,作出决定:只以原计划百分之六十的兵力进行保卫武汉的消耗战,保留百分之四十的兵力作今后持久抗战的基础,指示第5战区与第9战区应根据这个原则,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和战场。

接到命令后,第9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迅速将属下几十万大军重新作了调整,将主力集结于鄱阳湖周围和庐山地区,准备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聚歼日寇,同时还能有效保存实力,能打就打,打不了就撤。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患病住院,他的职务由白崇禧暂代。白崇禧在商城设立第5战区指挥部后,亦据此方针对第5战区下辖的部队遂行任务情况作了调整。

中国军事战略的调整是在日寇与苏联军队作战期间发生的。为了调整部署,甚至是彻底减轻日寇对中国的军事压力,蒋介石巴不得日寇与苏军之间爆发更大规模的冲突乃至是全面战争。可是,日寇的主要目标是首先全力打败中国,然后抽兵他顾,自然不会像蒋介石想象的那样与苏联兵戎相见,而是很快就将这一事件平息下来。紧接着,日寇重新开启了攻击武汉的车轮。

由于张鼓峰事件的影响,7月20日后,长江以南的日寇第11军才在日酋冈村宁次的指挥下,摆开了向九江进攻的架势。同一时间,黄维接到命令,第18军归第9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指挥,立即解除对湖口要塞的围困,奔赴南昌北郊,准备投入新的战斗。

这似乎预示着九江城的安危将会与第18军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块。

那么,素有铁军英雄之誉的张发奎能够率领第2兵团的将士们在九江与日寇周旋多长时间呢?只要回头看一下淞沪战场上的情景,不难发现,正是张发奎统率的右翼军起先无法将从金山卫登陆的日寇赶回去,继而在日寇的攻击面前,部队惊慌失措,一片混乱,谁都会为之捏一把汗。

事实上,即使在淞沪战场上,张发奎也是尽心尽力的。这一次,他就更加不敢怠慢了。深知九江对于武汉会战的重要作用,因而,他一出任第2兵团司令,就来到九江,分别召集各种会议,研讨备战方案,亲自部署、巡视、指导阵地构筑、后方设施建设以及地方战时组织等情况,严令部下誓死捍卫九江。即便如此,从日寇波田支队在7月23日0时左右冒着瓢泼大雨进攻九江附近的姑塘开始,到26日晚中国军队不得不撤守九江为止,第2兵团仅仅坚持了四天三夜。

九江落入敌手,标志着日寇已经冲开了武汉外围中国军队主阵地的大门,武汉会战就此进入到愈发激烈的新阶段。第18军投入战斗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第18军是在向南昌北郊转移途中听闻自己将要投入新一轮战斗的。给第18军下达从湖口撤围转而向南昌北郊进发命令的是第9战区司令长官、第18军的开创人陈诚。黄维一接到命令,立即收拢人马,编组行军队形,划定各部即将抵达并驻防的区域,以第11师为先头部队,浩浩荡荡向南昌北郊进发。

8月11日,第11师经过长途跋涉,抵达了南昌北郊、赣江北岸之蛟桥镇。随后,第60师、配属给第18军的第16师以及军直属部队相继到达乐化、樵舍、蛟桥镇、港口、瀛上、南昌周围等地。

这一带远离战场,但是,黄维非常清楚,第18军时刻都会投入新的战斗,因而,他给予全体人马的任务是一面休整,一面构筑工事,以便在接到新的命令后,能够迅速投入战斗。

在第18军尚未抵达南昌北郊时,日寇波田支队经过了短暂休整,从8月10日起再度向长江以南发动进攻。这次,波田支队选择的目标是瑞昌。

这股凶狠的日寇很快就在瑞昌东北登陆成功,击破了守军第30集团军旗下孙桐萱之第12军的防御后,一鼓作气地向瑞昌展开进攻。汤恩伯率领第32军团迅速增援,帮助第30集团军奋力抗击,成功地阻止了日寇波田支队的攻击,与其形成对峙局面。战况一时僵持不下,陷入胶着。日寇为了尽快拿下瑞昌,扫清攻向武汉途中的障碍,日酋冈村宁次派遣已在九江登陆的第9师团前来增援。其前锋第6旅团登陆后一路势如破竹,连下鲤鱼山、笔架山等要地,逼近瑞昌。瑞昌守军与波田支队之间形成的均势一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胜利的天平因为日寇的增援转向波田支队,中国守军再难以与日寇抗衡,瑞昌遂于8月24日被日寇攻陷。

占领瑞昌后,丸山政男的第6旅团本应该往西南攻击,切断粤汉铁路,可是看到南浔路日寇第106师团和第101师团竟然被薛岳的第1兵团打得寸步难进,遂率部进入岷山山脉,向南浔路正面中国守军的背后杀了过来。

防守岷山的是川军王陵基部。该部是由保安队改编,战斗力薄弱,在日寇攻击面前,被迫一退再退,最后竟退到了吴奇伟集团军的西侧,导致该集团军的侧背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第18军是不可能继续在南昌北郊呆下去的了,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急调第18军前往增援,且要求必须在5日内抵达。

第9战区司令长官陈诚非常清楚,第18军远在南昌北郊,即使明确给出了该部抵达的期限,但行军途中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情而耽搁,远水解不了近渴,便在给第18军下达命令的同时,命令第1兵团司令薛岳抽调兵力,迅速前去救援。

为了驱赶岷山之敌,掩护南浔路正面守军侧背的安全,薛岳立即命令第74军派遣一个旅的人马前去执行这一任务。

第74军军长俞济时并没有搞清楚日寇丸山政男手下到底有多少兵力,随即根据薛岳的命令把任务落实到第51师第151旅身上。结果,旅长周志道率领人马前去救援时,差点被日寇包了饺子。周志道立马回过味来,一面率部队边打边撤,一面向师长王耀武报告险情。王耀武接到报告,担心151旅发生不测,急忙率第51师其他部队前往支援。原以为1个师的兵力总可以将进入岷山之敌驱逐,谁知第51师一起上也不是日寇对手,这支在淞沪战场上曾经打得日寇心惊胆颤的部队这一次竟然被丸山政男旅团打得节节后退。俞济时急调第74军全军赶往支援,依然不支。

正当第74军逐步增兵添将,与日寇丸山政男的第6旅团作战之时,9月1日,黄维率领第18军抵达了岷山西面一线。如果黄维按照最初接到的命令,率领部队一开过来就立即投入作战,必定可以威胁丸山政男旅团的后路,与第74军一道合围并歼灭该敌。但这个时候,前线状况混乱,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考虑到岷山已有第74军救援,其他方向上中国军队面临的形势也很紧张,便改变初衷,下令第18军攻击从瑞昌西进的日寇主力,过一会儿又让第18军东进增援第70军,先后5次不断更换攻击目标,让该军疲于奔命,无所适从,一个大好的歼灭战,就这样白白浪费了。拖宕了一天一夜后,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终于意识到解除岷山的威胁才是当务之急,迅速回到了原定轨道,命令第18军投入岷山作战。

黄维是一个尽忠尽职的军人,尽管来回折腾消耗了该军将士不少精力,同时致使岷山的军事形势更加恶化,但接到命令,还是立即为如何驱赶岷山之敌进行战前准备工作。详细了解了敌我态势后,反复考虑,制订了一个稳妥的作战计划,随即下达命令:因敌后方北极峰、新圹埠一线甚为空虚,随即委派擅长迂回包围、钻隙奇袭的第11师攻取北极峰、新圹埠,断敌后方交通;以第60师猛攻岷山脚下、小阳铺一线,解除日寇对吴奇伟集团军和第74军的威胁。

对敌发起攻击时间定在9月2日晚上。攻击时间一到,第18军各部立即依据军长黄维划定的行动区域和行动方向对丸山政男旅团展开进攻。

第11师面对的敌人是日寇丸山政男旅团之第36联队。师长彭善给本师人马分派的任务是:第31旅附炮兵营,攻击牛金山、北极峰、岷山大屋;第33旅第66团接防竹山、代瑙山阵地;第33旅第65团作预备队,在第31旅后面跟进。

第31旅在副师长叶佩高的率领下,以第61团攻击牛金山、北极峰,第62团攻击岷山大屋。和日寇第36联队苦战两个多小时后, 第61团首先告捷,歼灭了400多名日寇,拿下两个山头。四小时后,日寇出动千余人发动反扑,第61团遂陷入苦战,伤亡剧增,不久前夺取的山头随时有被日寇重新占领的可能。动用预备队的时候到了,叶佩高立即命令第65团3营绕过该股日寇,从日寇侧后方实施突然袭击,一举击溃了该敌,这才稳定了战局。与此同时,第62团费了一番力气,也将岷山大屋的日寇逐退。

随即,彭善命令第11师全线出击。部队一阵猛打猛冲,收复了第30集团军丢失的全部阵地。

第60师在岷山脚下、小阳铺一线对日寇发动进攻,就迫使日寇不得不停止了对吴奇伟集团军和第74军的攻击。第74军毕竟跟第18军一样是王牌精锐,一旦察觉出日寇进攻受阻,就立即配合第60师向这一线的日寇发动攻击。在2支中国王牌军队的联合打击下,日寇被击退。岷山脚下、小阳铺一线阵地得以收复。

这样一来,第18军一出手,就达成了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赋予的使命,再一次展现了种子军非凡的作战能力。但是,他们非常清楚,日寇绝不会就此罢手。接下来,迎接他们的将是更严酷的战斗。因此,他们得提前为下一步的作战行动做好充分的准备。随即,黄维命令官兵恢复被毁的工事,派出侦察人员侦察敌人的动向,补充体力以及准备充足的作战物资等事项。

这时,虽然第18军和友军第74军等部队合力收复了岷山、小阳铺一线,但丸山政男旅团已经突破国军正面防线,进入了马回岭,南浔线的中国军队只能全线南撤。丸山旅团达成作战目的后,日寇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并没有让其留在马回岭,而是下令该部主力秘密西撤,准备下一次的决战。

第18军很快发现了丸山政男旅团的行踪,军长黄维下决心抑制该敌,并集中人马将其歼灭。于是,在敌刚准备撤退之时,就命令部队主动拦截。

敌人刚要后撤即遭到拦截,不由得恼羞成怒,于9月4日集中第35和第36联队的兵力兵分2路对第18军进行反击。为了尽快达成摧毁中国军队的阵地、歼灭中国守军的目的,日寇把主要作战对象锁定在第18军核心部队第11师上。

一时间,第11师面临的压力空前巨大。在敌人呈多路队形进行攻击时,平均使用兵力进行被动防御历来是防御作战最忌讳的战术,师长彭善、副师长叶佩高非常清楚这一点。为此,他们决定使用一部分兵力牵制一路敌人,破坏敌人之间的协同,集中主要人马歼灭另一路敌人,以此粉碎敌人的反击,并进而歼灭全部敌人。

一般来说,牵制较强的一路敌人,歼灭较弱的一路敌人,最易于成功。可是,也得冒着牵制兵力被强敌击溃的危险。而用一部分兵力牵制较弱的一路敌人,集中足够的兵力歼灭较强的那一路敌人的战术,在一定的环境里,也是不错的选择。此时,彭善、叶佩高两位与日寇数度交锋的抗战名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后一种战术。他们都认为日寇第36联队已在昨天遭到痛击,战斗力肯定有所减弱,使用一个团的兵力就可以阻止该敌,趁此机会,自己就可以集中力量,在兄弟部队的帮助下,对第35联队发动反击,一举歼灭之。

于是,他们决定以第66团单独抵御日寇第36联队的攻击,集中主力3个团和师直属部队对日寇第35联队发动反击;同时,报告黄维军长,请求第60师师长陈沛率部配合行动,共同攻击日寇第35联队。

经过一天血战,第18军终于将日寇第35联队击溃。这样一来,日寇第36联队势单力孤,生怕遭到中国军队的围攻,赶紧随着撤退了。

两次作战,日寇第36联队都以失利告终。为了不给该路日寇喘息的时间,第11师师长彭善、副师长叶佩高决定集中全体人马于次日主动对其发动攻击。休息了一夜后,天刚亮,第11师立即兵分两路,对日寇第36联队发起了攻击:彭善亲自指挥第11师主力从正面攻击,叶副师长率领第65团由侧翼发起攻击。两路中国军队奋勇作战,再次将第36联队击败。

就这样,第18军从南昌北郊赶到岷山以来,在与日寇第36联队的三天激战中,取得了连胜、歼敌800余人的战果。这一系列作战行动,不仅迫使日寇迂回德安的企图彻底破产,而且掩护驻守在金官桥一线的第4、第70、第64军等中国军队顺利转移到岷山、黄老门、庐山东麓一线阵地。不过,在作战过程中,第18军自身伤亡很重,尤其是战斗任务最重的第11师,很多步兵连队已经伤亡过半,缺额甚多,师长彭善赶紧命在后方的补充团开赴前线,将该团士兵分散各团补充战力,并命补充团团长靳力三,率团部开赴修水,接收浔饶及赣南师管区的新兵加紧训练,以便随时有生力军前来补充战斗减员。

强攻的损失很大,第18军经不起这样的消耗。于是,黄维决定改变战术,以小部队伏击日寇,采取打了就跑的方式与日寇打游击。

9月6日,黄维接到情报,得知丸山支队的一队军车要从岷山与瑞昌之间的新塘地区经过,立即把情况告诉给第11师师长彭善,并命令他周密部署,对其实施拦截,力争消灭。

彭善派遣工兵营在日寇车队必经的山区公路上,埋设了长达一公里的雷区,然后与骑兵连一起埋伏在公路两侧,等待日寇车队前来送死。没过多久,日寇车队果然进入伏击阵地,随着地雷的引爆,工兵营和骑兵连的官兵一起杀出,打得日寇哭天喊地。此战取得了击毁敌人9辆装甲车,击毙百余人的战果。

这时,为了调整兵力部署,日寇在南浔线上暂时停止了进攻,但瑞昌西部的日寇波田支队和第9师团,却从瑞昌地区出发,沿着瑞(昌)武(宁)公路向武宁方向展开进攻,正面防守的国民党军精锐部队第13军损失不轻,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赶忙下令新编35师赶往和尚口增援,原留阵地则交给第18军第11师接防。

9月12日,第11师接防完毕并完成部署。当天中午时分,日寇得悉中国军队换防的消息,为了不给新接防的第11师喘息之机,派出第7联队之2个大队共600余人对其进攻,企图一举夺取这一阵地。这一次,日寇将进攻的矛头直指第62、第66团防守的阵地。尹作干和陈简中两位团长指挥人马密切配合,互相呼应,给予来犯之敌迎头痛击,并最终将其击退。

在日寇第9师团和波田支队向西推进的同时,日寇第27师团也在瑞昌集结完毕,准备对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为了避免日寇沿瑞武公路突入,切断第1、2兵团之间的联络,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命令黄维带领第18军抢在敌人发动进攻之前在那一带依托险要设卡布防,阻击这支日寇可能向武宁方向展开的进攻。

这时候,黄维能够指挥的人马只有第11师和第60师,而且在此之前与日寇的作战行动中损失极大,第9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深知黄维仅凭这两个师的兵力无法挡住日寇的进攻,为此,将第13军第110师、第32军第141师暂时配属第18军。这样黄维就可以调动4个师的兵力完成这次阻击任务。

日寇第27师团是由挑起“七七事变”的祸首、原日本驻屯旅团扩编而成,下辖15个步兵营、9个炮兵营和装甲、战车各1队,共35 000余人。而黄维此时能够指挥的部队名义上有4个师,各师人员严重缺额,总计不过20 000人,在兵员数量上与日寇相去甚远;在武器装备质量上,劣势更加明显。通晓兵法的黄维知道,与强敌作战,处在劣势的一方不能与敌硬拼。他综合分析了诸因素后,决定采用奇袭、埋伏、侧击诸战术,逐次消耗敌军,诱其分散兵力,然后把敌人引进在覆盆山设下的袋形阵地内,予以分割包围歼灭之。

自16日拂晓起,日寇第27师团在其第3飞行团支援下,从瑞昌西南地公坑附近沿瑞(昌)武(宁)公路两侧地区向武宁方向攻击前进。当这支日寇的先头部队进入十八军布设的第一道阵地大岭山及黄丝洞山一带时,为了掩护第13军的右翼以及避免日寇割裂整个中国军队的战线,黄维按照预定的计划指挥人马与日寇第27师团展开激战。

日寇在海空协同的猛攻下,到了9时左右,突破了第18军之大岭山阵地。黄维立即命令人马退守长岭、牛角泉一带的第二道阵地。日寇则在攻击得手后,挥师继续向前猛攻。第18军在第二道阵地上一直与日寇战斗到半夜时分,终因伤亡较重,不得不退守白石岩、茶园岭、斗笠山一线阵地。

9月18日,日寇在攻占石马山阵地后继续向第18军白石岩、斗笠山主阵地发起攻击。就在这天,为了协调左翼战线,中国方面对前线作战指挥关系进行了部分调整,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将第18军改由第31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指挥。

尽管指挥关系变动了,第18军的任务并没有改变。黄维继续根据战前制订的作战计划,命令各部以运动防御、逐次抵抗后撤的战法,依托有利地形抗击日寇的进攻,消耗日军力量,迟滞其前进速度,然后渐次转移到一下道阵地。使用这种战术,第18军收到了奇效,迫使日寇进展缓慢,从发动攻击之日起到23日这八天的进攻行动中,日寇仅仅前进了20公里。这时第18军已退至白水街、麒麟峰、昆仑山、梅山、覆盆山、望月岩及马鞍山一线防守。

第18军旗下各路人马在这期间英勇抗击日寇的事迹不胜枚举。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第31集团军第13军第110师第328旅第656团团长廖运周在黄维的帮助与指导下,指挥部属以零伤亡的战绩击毁日寇20余辆坦克的经过吧。众所周知,在徐州会战期间,汤恩伯曾有过违背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命令,在庞炳勋部与日寇苦战时,不仅不去救援,反而远离战场的举动。这次,汤恩伯的嫡系人马在黄维的指挥下,却能够取得如此光彩夺目的成绩,从另一个角度证明,第18军是一支具有雄厚战斗力的部队。

事实上,在第110师配属给第18军后,廖运周团以零伤亡的代价击毁日寇20余辆坦克之前,还曾对日寇进行过多次出色的伏击战,都取得了胜利。

第110师是从徐州会战下来后,几经调转,开到永修,正式参加瑞武公路保卫战的。配属给第18军后,黄维并没有给该师划出固定的防守阵地,而是要他们沿瑞武公路打运动战。为此,廖运周团与第110师其他各团一样,都是趁着日寇攻下山头,沿公路前进时,埋伏在公路两侧打击敌人。

该师是在小寨贤第一次打日寇的埋伏。当时,第328旅第655团1个营扼守在小山包的寨子里。日寇一个全部由马队组成的辎重营一开到这里,就遭到了该部的攻击。日寇无法通过,不得不弃下马队去攻寨子。第655团居高临下,日寇一直未能攻上去,双方陷入长时间的激战。

此时,廖运周团与655团另一个营从公路两侧包抄过来,袭击了日寇兵力空虚的马队。扼守在寨子里的第655团那个营趁势向公路上夹攻而来。这个全部由马队组成的日寇辎重部队几乎无法抵抗,除随辎重部队前进的那个中队(相当于中国军队一个连)拼命抵抗以外,其他辎重兵大部分逃散。廖运周他们一举击溃日寇辎重营,还缴获了大量的大米、军用罐头和军用毛毯等战略物资。

紧接着,第2次伏击日寇辎重营的战斗开始了。这一次的伏击地点在茨芭山附近。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行动是由廖运周团独自完成,而且,他们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遇到日寇辎重队,迅速改变部署,拦截敌人的。

当时,第656团正自北向南运动,准备寻找有利时机歼灭日运动部队,突然与一支日寇辎重营相遇。这个辎重营有100匹战马,押运的日寇约有两个连的兵力,显然是吸取了上次被中国军队歼灭的教训而采取了预防措施。这支日寇辎重营正沿着公路从东向西前进。廖运周知悉敌情后,立即命令人马借助树林的掩护,悄悄接近敌人,突然对敌实施拦腰截击。

人马悄悄运动到位后,日寇卫队小心翼翼地开了过来,廖运周放过他们不打。当日寇辎重营跟着出现在中国军队面前时,廖运周下达了全面进攻命令。

第656团将士立即用轻机枪猛烈射击日寇。紧接着,在一排手榴弹的掩护下,他们挥动刺刀直接冲入日寇队形,将这支日寇拦腰截断,以两个连兵力围攻日寇护卫队两个连,一个连进攻日寇辎重营。

日寇措手不及,全军大溃,有战斗力的卫队伤亡惨重,试图回头救援辎重营,但却被廖运周部死死挡住。

这边日寇的辎重营遭到国军这个连犹如猛虎一样突袭,更是全军崩溃。辎重兵们自知不是国民党正规军的对手,哪有什么武士道精神?扔下马匹狼狈逃走。

这一战,廖运周团当场击毙日寇数十人,击伤日寇上百人,再次夺取大量日寇军用物资,缴获了大量三八式步枪和弹药。激战中,廖运周部1个副营长和1个连长殉国。

此战之后的第三天下午,瑞武公路沿线中国军队经受不住日寇的猛击,纷纷后撤。眼瞅着第656团即将处在敌后,廖运周亦带着人马尾随西撤,急行军20~30里后,当晚6时,来到了小坳。这里属于预备阵地。他们赶到这里时,据守的国军早就无影无踪,连小高地后面的一座弹药库也忘了上锁。廖运周吩咐人马打开库门一看,发现里面竟然是刚从苏联运送来的10 000发迫击炮弹。

廖运周决定利用这些炮弹选择一个地点伏击日寇。他的想法得到了旅长辛少亭的批准,经过仔细观察,精心选择了一处伏击地点。

此处公路为S形,公路一面是小湖,一面是山崖,只有一条狭窄的公路可以通过汽车和马车。在廖运周看来,这是适合伏击的绝佳地形,一旦公路上的日寇被伏击,无论是往左,还是往右,都退无可退,必然会乱作一团,便于自己指挥人马予以围歼。

辛少亭旅长却不太赞同廖运周的说法,说道:“这个地方是比较适合伏击,但由于公路狭窄,日军进入伏击圈的部队不会很多。如果我们使用步兵猛烈攻击,日军一定会撤退。如果我们使用迫击炮轰击,因为没有步兵攻击,日军会认为只是我军炮兵的冷炮,还是会强行试图突破,不会撤退。我们只要用火炮打掉日军为首的汽车,彻底阻塞日军的前进路线,不愿意撤退的日军必然源源不断地继续前进,最终在这一线被堵死,沿着公路来个一字长蛇阵。这时我们用迫击炮轰击公路,战果最大。”

廖运周思索着说:“我的意思也是这样,但以往日军的先锋部队都是汽车或者马车,我们用手榴弹就可以打掉,完全能堵住道路。但被我们伏击这么多次以后,鬼子也学精了。刚刚我们的侦察兵说,日军开始使用坦克作为先导突击。我们部队根本没有反坦克炮,所以炸不掉坦克,没法阻塞公路。这个地方地形虽好,但如日军还是用坦克作先锋,我们根本拦不住,伏击也就失败了。”

辛少亭却胸有成竹地说:“你不用担心,我们不是配属给第18军了吗?第18军离我们不远,有反坦克武器。只要我们去跟黄维一说,他会借给我们的。”

在这次瑞武公路之战开始之前,第110师配属给第18军,师长吴绍周曾带着廖运周一行人去德安西边的一个小镇上面见黄维,向他报到,并且领受任务。当吴师长向黄维介绍廖运周时,知道廖运周是黄埔5期炮科毕业生,同样是黄埔炮科出身的黄维对他很感兴趣,当面考问过他用炮原则,留下了深刻印象。辛少亭一语提醒了廖运周,他赶紧去找黄维,说明来意后,黄维非常爽快,立即将自己一个反坦克炮连借给廖运周,并且反复叮嘱了打坦克的要领。

为了充分发挥反坦克炮连的作用,廖运周将反坦克炮连安排在小坳的山下,公路的正面。这里正好是坦克向前开进时转第一个弯的地方。因为他知道,坦克前部钢板厚,火力强,侧面没有火力,反坦克炮连安排在这里,正面不受敌,打侧面最有效。只要反坦克炮连一战奏效,成功将坦克打趴在这里,迫击炮就能发挥威力。在这条S形公路的第二个弯道处,小坳的山后面,则一共布置了12门迫击炮,作为向日寇软腹部猛击的铁拳(第656团原有8门迫击炮,为了加强火力,廖运周又向附近的第655团借用了4门)。这12门火炮,炮口正对公路,由团附常海亭指挥。团指挥所设在中间的小高地上,便于两面指挥。

黄昏以前,公路上开来了8辆日寇坦克。它们毫无防备地开过反坦克炮的伏击点时,4门反坦克炮立即开火,当场击毁为首的3辆坦克,余下的5辆日寇坦克大乱,立即倒车试图后退。可惜此时日寇的汽车和马车已经赶了上来!这条中国乡间的公路或者说土路太窄,坦克一退就同正在前进的汽车撞上了。这下,道路完全堵塞,日寇坦克向前去不了,向后也去不了,瘫在路中间无法动弹。

这短短10分钟的炮击,导致日寇第27师团一个联队完全陷入混乱。更可怕的是,当时正是夜行军,而夜行军本来就极易出现混乱。此时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更是乱上加乱。最前方的日寇部队被拦住无法前进,后方的日寇却仍在继续行军。这样整个6~7里长的公路上,完全挤满了日寇官兵和各种车辆。坦克倒车声,汽车喇叭声,马匹嘶鸣声,官兵的喧闹声响成一片。

这天晚上,月光明亮,公路上的情景尽收中国军队眼底。廖运周大喜过望,立即命令迫击炮向敌人开火。于是,12门迫击炮根据白天测算好的距离,猛烈开炮。一排排炮弹落入密集的日寇人群,里面传出一片惊恐的叫声。

此时日寇联队长还不知死活,他发现是迫击炮弹后,果然认定是国军的冷炮。他命令部队不要后撤,立即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危险地带。可惜之前的公路已被几辆击毁的卡车以及坦克堵死了,人马又如何冲得过去?

国军迫击炮部队已经获得巨大战果,决定继续开炮,扩张战果。由于几乎不要瞄准,炮弹又极为充足,迫击炮部队以极可怕速度持续开炮轰击敌人。

日寇全部挤在一条仅仅3米宽的公路上,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小湖,前进不行,后退又没有命令,根本成了活靶子。整条公路上,到处都是被迫击炮弹集中后汽车燃烧的火光,把整条公路照成白昼一般。日寇士兵伤亡惨重。后来,由于日寇官兵无处可躲,一些人干脆跳入小湖中游走,这样总比在公路上等死好。

遭到伏击后,尽管有的日寇惊慌失措,只顾自己逃命,但绝大多数日寇立即拼命展开还击。他们的步兵用各种枪械向山崖上胡乱扫射,瞬息之间,就发射了上万发子弹。由于迫击炮是曲线发射,中国炮兵和火炮都躲藏在山崖上,日寇的反击并无太高有效性。

受到中国军队炮兵袭击,又找不到中国军队的身影,日寇联队长倒很清醒,知道用炮兵回击炮兵才是最好的反击办法,试图命令炮兵还击,但是部队已经混乱不堪,不仅命令无法有效传递,而且根本找不到炮兵在哪儿。直到被中国军队炮击15分钟后,日寇联队长才搞清了状况,无法用枪械对付中国的炮兵,就只能命令全军后撤。用枪械反击没有效果,后撤同样困难,因为部队已经乱了,他的命令好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得到执行。一个多小时后,日寇总算从混乱中逐步恢复过来,执行了联队长的命令,全军向后撤退,逃出了伏击圈。

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廖运周团的12门迫击炮,已经发射了5 000多发炮弹,平均每门炮发射400多发,每分钟发射7~8发,一些迫击炮的炮管已经发红。当打完这些炮弹后,廖运周看到公路上已没有活动的物体,便命令停止炮击,公路上立刻呈现死一般的沉寂。下半夜,全团士兵放心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天亮后,廖运周团的官兵们发现公路上丢弃了20多辆日寇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大量卡车、马车残骸和日寇官兵尸体。

这一仗,日寇败得非常惨,更绝的是廖运周部用兵巧妙,隔山打牛,居然没有一名官兵伤亡。这次计划外的战斗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第656团为此受到了何应钦的电报嘉奖,电称这次战斗“战果辉煌”。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日寇却把这一仗视为武汉会战中最耻辱的战斗,因为从战斗开始到结束,他们连中国军队人影都没看见。

这次战斗后,也许汤恩伯担心黄维会趁机将第110师纳入第18军麾下,命令该师重归第13军建制,担任掩护撤退的任务。

自从再度进入武汉外围战场以来,与日寇作战八天,第18军虽说阻滞了日寇的前进,但在日寇飞机大炮的不停轰击下,加上惨无人道的日寇施放大量毒气,使得第18军将士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损失最大的第11师被迫后调至修水休整。自此后,第11师脱离了武汉会战的战场,没有再参与武汉外围的战事。

此时,因为第110师归还了第13军建制,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又将在湖口与第18军并肩作战的第16师配属给该军,接受军长黄维的指挥。这样一来,第18军旗下仍有第60师以及配属给它的第16师和第141师,3个师的人马。

9月23日,日酋冈村宁次为了加强若溪、大桥河方向的进攻力量,已下令由第101师团步兵第102旅团长——佐枝义重少将着手编组佐枝支队,赋予该支队的任务是,组建完毕后,立即配合正在向麒麟峰、覆盆山、马鞍山一带中国军队主阵地猛攻的第27师团,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

为了加强瑞武路的防御,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遂命令第18军改归第1兵团司令薛岳指挥,由薛岳亲自率领第30集团军以及第8、第18、第32军主力,第91、预6师等部队,阻击沿瑞武公路两侧前进的日寇第27师团。

第18军军长黄维根据薛岳将军的命令,率领麾下的第16、第60、第141师,在麒麟山、覆盆山一线重新建立阵地,准备阻挡日寇的进攻。

于是,一场没有第11师的第18军与日寇较量的大幕随即拉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