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风岭及其子厂

大风岭及其子厂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风岭厂,又名大丰岭厂。上述普毛厂在今四川省会东县普咩乡驻地附近,则大风岭厂约在今四川省会东县南部长新乡附近。而《云南铜志》又言:大风岭厂“每年约出铜二三万斤及十余万斤不等”[191]。《滇南矿厂工器图略》亦载:大风岭厂,“(乾隆)四十三年定额铜八万斤,闰加,抽收事例价银同汤丹,原供东川局铸,局停改供京运。今实办课余额京铜七万二千斤”[192]。所述老王山、丰裕二厂“系大丰岭委员管理”,应视为大风岭子厂。

大风岭厂,又名大丰岭厂。乾隆《东川府志》所附《分防则补图》中标注,大丰岭厂在金沙江北岸普毛厂西北[189]。上述普毛厂在今四川省会东县普咩乡驻地附近,则大风岭厂约在今四川省会东县南部长新乡附近。王昶《云南铜政全书》记载:大风岭厂,“乾隆十五年开采,每年获铜数十万斤至数万斤不等,四十二年定年额铜八万斤,余同汤丹”[190]。而《云南铜志》又言:大风岭厂“每年约出铜二三万斤及十余万斤不等”[191]。《滇南矿厂工器图略》亦载:大风岭厂,“(乾隆)四十三年定额铜八万斤,闰加,抽收事例价银同汤丹,原供东川局铸,局停改供京运。今实办课余额京铜七万二千斤”[192]。三者所记产量有出入,反映了不同时期大风岭厂的产量波动:乾隆五十年(1785年)前后年产量约10万斤左右,嘉庆朝(1796—1820年)年产量约8万斤左右,道光朝(1821—1850年)年产量约7万斤左右。

乾隆《东川府志》载:“大丰岭厂,离府城三百里,原系东川府管,后改委杂职管理。老王山厂,离府城三百里,系大丰岭委员管理。丰裕厂,离府城一百三十里,系大丰岭委员管理。”[193]该书将大丰岭厂看作汤丹、大碌二厂子厂,不确。所述老王山、丰裕二厂“系大丰岭委员管理”,应视为大风岭子厂。该书成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则老王山、丰裕二子厂的开采年代应早于乾隆二十六年。乾隆三十九年开采大寨子厂,四十三年开杉木箐子厂,延缓了大风岭厂产量的下降速度[194]。大风岭厂官役、书巡薪食、厂费年供银768两,其中,厂官一员,书记一名,客课长三名,巡役八名,管理人员共计十三名,年工资共银420两[195]

该厂自乾隆十五年(1750年)开采,至咸丰三年(1853年)停采,共计104年,前后设立子厂4处,产量最高时年产铜30万斤,原供东川局,后供京运。因为产量较低,属于中型铜厂,且地处金沙江外,虽然开采时间较长,但受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仅派杂职管理厂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