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铜厂大多位于小江与普渡河之间,海拔多在两三千米以上,与小江河谷直接距离仅10余公里,但落差却超过1 000米,而小江与东川府城(今会泽县城)之间又有海拔4 000余米的大海梁子的阻隔。因此,虽然铜厂与府城距离不远,但却必须翻山越岭、渡江跨河,交通状况很差。《滇南矿厂工器图略》云:“滇多山而孕百蛮,商贾所至,有驿传所不及者,矿产于瘴乡,挽穴寸天尺地,蔓壑支峰,古之悬车束马,何以加焉?负贩先先,朝凿暮蹊,林箐葱郁,而羊肠诘曲,顶趾相接矣,陆险砥之,水险劈之,受钱于库,储百余年矣。”[229]足见运输状况艰难。关于清代东川铜由厂到店的运输,并未引起学者的足够注意[230],这可能与文献记载缺乏有关。各厂至铜店的运输由各厂厂员组织脚户进行运输,称之为分运。对于东川铜而言,也是东川铸局所需铜斤的供给线路。兹以《云南铜志》的记载,分别考察东川各铜厂至铜店的运输路线于下。
(一)汤丹及其子厂的铜运
汤丹厂,《云南铜志》记载:,“自厂至小江一站,小江至东川城一站,共二站。每百斤给运脚银二钱五分。……又分运寻甸铜斤,自厂至钻天坡一站,钻天坡至松毛棚一站,松毛棚至双箐一站,双箐至寻甸一站,共四站,每百斤给运脚银四钱五分。”[231]《滇南矿厂工器图略》言:“汤丹厂至东店计程二站,自厂至小江八十五里,小江至东川府城七十里”[232]。乾隆《东川府志》所附诸图显示,自汤丹厂至府城道路经过地名依次为:关上村或猴子坡、碑冲、紫牛坡塘、大桥塘、小江塘、尖山塘、热水塘、温泉、以里(礼)铺,小江塘位于小江与其一支流交汇处东南角,该支流上源有热水塘、温泉等地名[233]。查今地图,在小江东岸会泽县大海乡有小江村地名,地处小江与其支流尖山沟交汇处,尖山沟上有热水塘、温泉地名[234]。小江村因位于小江渡口边而得名[235],表明此处是小江东西两岸往来的要津。故可以确定,小江塘、小江站、小江村乃同一地名,即今会泽县大海乡小江村。按汤丹厂在今昆明市东川区汤丹镇驻地,东川府城即今会泽县城,沿线猴子坡、关上村、紫牛坡、小江、尖山、热水塘、温泉、以礼等地名仍存。其路线:从汤丹镇驻地,经关上村下至小江边,沿江北行,至猴子坡与另一路会合,继续沿江北行,过黄水箐至小田坝附近过江,至小江塘,再沿尖山沟而上,经老尖山、热水塘、温泉、以礼,过以礼河至会泽县城。此线自汤丹镇至小江村路程约28公里,自小江村至会泽县城路程亦约28公里。汤丹镇驻地至小江边的洒海村,直线距离不过3公里,但落差却达1 500米以上,山高谷深,必须沿盘山路逐层而下,实际路程比测量距离要远得多。同样,由小江村至会泽县城金钟镇亦必须翻越海拔2300多米的尖山,故实际路程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
这段路程中,“自(汤丹)厂至东川有由小江塘至热水塘五十余里,两山壁立,中通狭涧,沿途碎石溜沙,行走甚难,兼以夏秋雨多,烟瘴盛发,脚户畏惧不前,是一年之中只可运铜半年”[236]。由于此路条件所限,运力不敷,无法将东川各厂一年所产全部运出,故有第二条路线的开辟,即汤丹厂经钻天坡、松毛棚、双箐至寻甸州城铜店。查今地图,今东川区乌龙乡半坡村,原名钻天坡,“因该地有条小路直通山顶,过去森林密布遮天蔽日,山高坡陡行走艰难,走到坡顶才豁然开朗重见天日,像钻到天上一样”;今新田乡有松毛棚村,“李姓人在此用松毛搭了个棚子烧茶水和煮饭卖给来往行人”[237]。这两处地点皆为道路所经,且与文献记载同名。自汤丹镇至钻天坡约20公里,钻天坡至松毛棚亦约20公里,其距离与古代一站距离基本相符。故可确定钻天坡在今东川区乌龙乡半坡村,松毛棚在今东川区新田乡松毛棚村。双箐地名今已无存,然寻甸州城即今寻甸县城仁德镇,双箐位于松毛棚与寻甸县城之间,按其路线和路程推算,约在今寻甸县功山镇与甸沙乡之间。
因此,汤丹厂运铜至东川府铜店路线为:自今汤丹镇驻地,经汤丹镇洒海村、大海乡小江村至会泽县城,距离约155里,运费每铜百斤银0.25两;汤丹厂分运至寻甸州铜店路线为:自今汤丹镇驻地,经乌龙乡半坡村、新田乡松毛棚村、甸沙乡或功山镇至寻甸县城,距离约240里,运费每铜百斤银0.45两。
九龙箐子厂,“自厂至滥泥坪一站,滥泥坪至汤丹厂半站,共一站半。办获铜斤交运老厂转运,每百斤给脚银一钱八分七厘”[238]。九龙箐子厂在今东川区舍块乡九龙村,滥泥坪即今东川区汤丹镇滥泥坪村[239]。汤丹镇驻地至滥泥坪约12公里,滥泥坪至九龙村亦约12公里,但须翻越海拔3 996米的雪岭山紧风口,故文献记载九龙厂至滥泥坪一站,而滥泥坪至汤丹仅半站。九龙箐子厂至汤丹距离约100里,运费每铜百斤银0.187两。
岔河子厂,“自厂至普毛村一站,普毛村至高粱地一站,高粱地至小海子一站,小海子至黄水箐一站,黄水箐至汤丹厂一站,共五站。办获铜斤运交老厂转运,每百斤给脚价银六钱二分五厘”[240]。岔河子厂在今四川省会东县淌塘乡炉房村,该子厂至汤丹厂所经站点,本章第三节考证为:黄水箐在东川区汤丹镇兴隆村附近,小海子在因民镇二百二与落雪村之间偏北,高粱地在因民镇桃树坪西南1里,普毛村在四川省会东县普咩乡普咩村。故该子厂所产铜斤运交汤丹厂,距离约300余里,远在金沙江外,运费每铜百斤银0.625两。
(二)碌碌及其子厂的铜运
碌碌厂,《云南铜志》记载:“自厂至黄草坪半站,黄草坪至小田坝一站,小田坝至尖山塘一站,尖山塘至东川府城一站,共三站半。每百斤给运脚银四钱。……自东川至待补一站,待补至大水塘一站,大水塘至功山一站,功山至寻甸州城一站,共四站。”[241]碌碌厂在今东川区舍块乡落雪村落雪,至东川府城所经尖山塘,前已考订在今会泽县金钟镇温泉村尾坪子附近老尖山,而东川区杉木乡江西村有小田坝地名,明末时即有人在此定居[242]。此地东过小江与会泽县金钟镇温泉村尾坪子相距10余公里,虽然距离不远,但却要横越小江。由小田坝至落雪之间,汤丹镇驻地西约2.5公里处有黄草坪地名,距落雪村落雪约19公里,其距离亦符合半站之数。故可将黄草坪定位于今汤丹镇黄草坪村。
碌碌厂铜运至东川府城后,一部分被转运至寻甸州铜店,经待补、大水沟、功山至寻甸州城。寻甸州城即今寻甸县城,其北功山镇距离县城约25公里;会泽县待补镇北距县城约40公里;会泽县驾车乡水塘村,原名大水塘,南北距离功山、待补均约40公里。乾隆《东川府志》附《分防待补图》中,该条路所经有以濯河塘、三家村塘、鹧鸡塘、待补汛、起马塘、野马川塘、连三坡塘、小凉山塘、大水塘汛、沙柯塘、野猪塘、厂塘、小龙潭塘等地名。今西出会泽县城,沿以礼河南行至寻甸县,沿途三家塘、鹧鸡、待补、野马、炼三坡、水塘、沙河塘、野猪塘、小龙潭等地名仍存。
多宝子厂,《云南铜志》记载:“自厂至金江渡一站,金江渡至野牛坪一站,野牛坪至一家苗一站,一家苗至烟棚子一站,烟棚子至黄草坪一站,黄草坪至碌碌厂半站,共五站半。”[243]多宝子厂约在今四川省会东县黑戛乡附近。今巧家县金塘镇,原名金江塘,亦为金沙江渡口,金江渡应在其附近;巧家县蒙姑镇新塘湾村有地名一家苗;会东县野牛坪乡驻地位于金沙江边;黄草坪在今汤丹镇黄草坪村,即从金塘镇沿金沙江南下至野牛坪,再经播卡、拖布卡、汤丹至落雪村。
(三)大水沟厂与茂麓厂的铜运
大水沟厂,“自厂至黄草坪半站,黄草坪至小田坝一站,小田坝至尖山塘一站,尖山塘至东川府城一站,共三站半,每百斤给价银四钱”[244]。大水沟厂位于今东川区因民镇驻地,其运输路线自黄草坪后与碌碌厂相同,兹不赘言。
茂麓厂,“自厂至桃树坪一站,桃树坪至树结一站,树结至苗子村一站,苗子村至大水沟一站,大水沟至黄草坪半站,黄草坪至小田坝一站,小田坝至尖山塘一站,尖山塘至东川府城一站,共七站半,每百斤给运脚银八钱五分六厘”[245]。茂麓厂在今东川区舍块乡茂麓村,桃树坪即今因民镇桃树坪村,树结即今拖布卡乡树桔村,大水沟即因民镇驻地。虽然不知苗子村今为何处,按其站程推算,约在今因民镇东北。故茂麓厂铜经因民镇桃树坪村、拖布卡乡树桔村至因民镇驻地,再运至今会泽县城,其路线与碌碌厂同。
(四)大风岭厂与紫牛坡厂的铜运
大风岭厂,“自厂至处吉渡一站,处吉渡至凉水井一站,凉水井至腰店子一站,腰店子至老村子一站,老村子至尖山塘一站,尖山塘至东川府城一站,共六站,每百斤给脚价银七钱五分”[246]。大风岭厂本在金沙江外,今四川省境。处吉渡不知今为何处,但会泽县娜姑镇绿水塘村仍有腰店子地名,东川区拖布卡乡新店房村亦有老村子地名。故大风岭厂铜运输路线大致清楚,即从巧家县蒙姑镇附近渡江,经今会泽县娜姑镇绿水塘村腰店子,沿小江而上,过东川区拖布卡乡新店房村老村子,至杉木乡小田坝附近渡小江,再沿尖山沟而上,经尖山、温泉,过以礼河至会泽县城。
紫牛坡厂,《云南铜志》云:“自厂至则都箐半站,则都箐至尖山塘一站,尖山塘至东川府城一站。”[247]紫牛坡厂在今东川区绿茂乡紫牛坡村。则都箐不知今为何地,按站程和方位推算,约在今会泽县大海乡附近。紫牛坡厂铜或沿小江下至小江村,再沿尖山沟至会泽县金钟镇温泉村尖山,或沿东川—会泽公路至会泽县大海乡鲁纳箐村,再顺河而下至尖山。尖山以下路线与他厂同。
《云南铜志》成书于嘉庆年间,以上考察各厂运输路线代表嘉庆年间情形,但这些路线并非一成不变。兹以茂麓厂为例,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云南巡抚明德奏请:“滇省茂麓一厂办出铜斤,向系运至大水沟厂交收,计程二站半,每铜百斤支销脚价银二钱八分五厘,原因从前出铜无多,均系背运。今办铜五六十万斤,非牛马驮运不可。原路被水冲塌,难以行走,改修新路较旧路计多程半站,咨请加增脚价银一钱七分一厘。”[248]这次奏请增加运费没有被批准,虽然路程增加了半站,但运费仍为每百斤银0.285两。而《云南铜志》记载:“自(茂麓)厂至桃树坪一站,桃树坪至树结一站,树结至苗子村一站,苗子村至大水沟一站,大水沟至黄草坪半站,黄草坪至小田坝一站,小田坝至尖山塘一站,尖山塘至东川府城一站,共七站半,每百斤给运脚银八钱五分六厘。”[249]两者记载有差别:乾隆三十六年之前,该厂至大水沟厂二站半,平均每百斤每站运费银0.114两;乾隆三十六年之后,该厂至大水沟厂三站,平均每百斤每站运费银0.095两;嘉庆年间,该厂至大水沟厂四站,平均每站每百斤运费银0.114两。这并非记载有误,其原因明德已经阐明,因茂麓厂产量大增,已经难以继续原来人力背运铜斤的方法,故重新修筑道路,用以牛马驮运,道路相应加宽,运输距离相应增加。
但是,大厂至府城的运输路线基本稳定。乾隆《东川府志》卷5《城池》道路附记载:“东川军民府在云南省城北,……西距大碌厂一百九十里、汤丹厂一百六十里,……以上同系大路。”表明汤丹、碌碌等厂均有直达府城大道,既然是大路,当能行牛车运铜。该书《桥渡》部分记载:“小江桥,在府治西,系通汤丹厂要道,离城六十里。”“以里河渡,再丰昌门外以里村,夏秋水涨,撤去木桥,设渡船往来铜斤、人马,春冬为舆桥。”“洒海渡,在待补集义乡,通汤丹、落雪二厂,往来用渡船。”洒海渡、小江桥、以礼河渡连接在一起,恰恰是汤丹厂至东川府城所需经过的小江、以礼河上的桥渡。此外,迄今仍存东川区汤丹镇纸厂村东北50米晓光河上的安顺桥,在汤丹厂通往寻甸运道钻天坡北3公里处,该桥系光绪十九年(1893年)云南矿务大臣唐炯重修,始建年代应该更早[250]。这些记载和历史遗迹,与《云南铜志》的记载相符,不但表明主要运输线路具有稳定性,而且也证明了上述东川各铜厂至铜店运输线路的正确性。
上述明德的奏折还表明,一般年产量小于50万斤的小铜厂,将铜由人力背运抵附近大厂,道路为狭窄山道;年产量大于50万斤的中型铜厂,其运铜由牛马驮载,道路需可通行驮马、牛车,皆运至大厂以转运府城铜店。这不仅仅只针对茂麓一厂,而是适合于所有矿厂。矿厂新开之际产量较小,人力背运足以完成,故运输皆以山间小路,路程较短;而随着开采的深入,产量增加,就必须用牛马驮运才能完成,而牛车、驮马所需道路较宽,必须重新选线修筑,故运输距离相应增加。
牛运与马运是有区别的。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云贵总督伯麟、云南巡抚孙玉庭奏请增加回龙厂运费时说:“又回龙厂从前发运下关店采买局铸铜一百斤,例给运脚银一两五钱六分,系雇牛运,日行半站,就有水草处所,打野放牧,且一人赶牛六七条,食料俱有节省,故每站每百斤给银一钱。今办运京铜,例有定限,即应随办随发,必须雇马驮运,日赶一站,又须到店住宿,不能打野。受雇脚夫,日则催赶行走,夜则铡草煮料,一人仅可赶马二匹,较之牛运人工草料,实有繁费。故滇省运京铜斤,每站每百斤定给脚价银一钱二分九厘二毫。即如宁台、香树坡二厂,京铜、采买、局铸三项兼运,其运脚亦系各照各例报销。今若将马运章程,照依牛运给发,脚户不敷费用,必致裹足不前,有误京运。应请仍照办运京铜事例直销。”[251]这条史料虽然就回龙厂而言,但却表明了牛运与马运的区别,也说明不同销售渠道对运输速度的要求不同:牛运速度较慢,运费较低,适合采买和局铸铜的运输;而京运时间紧迫,必须以马运,虽其迅速,但运费相对较高。清代东川铜厂大部分专供京运,而京运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故必须采用马运,按时、足额将铜由厂运至铜店,因此运费也相对较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