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确立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战略思路

确立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战略思路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高品位发展的追求,是武陵山片区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客观要求,就是要把武陵山片区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外有影响力和高端水平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确立武陵山片区旅游国际标准,不是简单按国际上生态文化旅游标准打造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而是借用国际上先进的创意技术,做出片区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成为国内外竞相模仿的标准。目前湖南武陵山片区的生态优势已无可比拟。

(一)发展定位

湖南武陵山片区发展旅游业,定位极其重要。只有准确定位,才能依据相应的原则,理清思路,确立发展目标,完成规划任务。

1.观念定位

要从国家转型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旅游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已有几十年历史,但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还是近几年的事情。面对国内外经济新常态,面对不断拉大的城乡“二元”和区域“二元”结构,党中央国务院把旅游业发展提高到一个重要的战略层面,先后连续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国办发〔2013〕10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推动旅游业发展重要文件。习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相继对发展乡村旅游做出重要指示,国家七部委联合下文,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乡村旅游做出重要决定。要打破就旅游发展旅游、就城市及重点景点景区发展旅游的认识局限,大局着眼,长远谋划,以旅游为主要手段和标准,激发和调动区域内全部社会力量,建设湖南武陵山片区,使旅游业成为片区生态文化保护的摇篮、精准扶贫的实施平台、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基础设施的建设载体、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争政策争项目的抓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舞台、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区域合作协调发展的典范,成为促进湖南武陵山片区发展的手段,最终实现湖南武陵山片区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

2.品质定位

将武陵山片区打造成“国际水准、中国绿心、武陵文化、片区主题的休闲养生度假旅游胜地”。

国际水准——确立片区旅游高端标准。对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高品位发展的追求,是武陵山片区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客观要求,就是要把武陵山片区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外有影响力和高端水平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确立武陵山片区旅游国际标准,不是简单按国际上生态文化旅游标准打造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而是借用国际上先进的创意技术,做出片区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成为国内外竞相模仿的标准。

中国绿心——凸显片区旅游生态特色。目前湖南武陵山片区的生态优势已无可比拟。武陵山片区是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是中国的绿色心脏地带,山水自然风光独特神奇。

武陵文化——占据片区旅游文化高地。武陵文化由以濮文化、巴文化、楚文化、苗文化、越文化和汉文化为源头的“历史文化”,以土家、苗族和侗族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以民间信仰和儒道释融为一体为特征的“宗教文化”以及红色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系列组成,站在华夏文明的源流高度,来认识解构武陵文化,把苗族蚩尤文化源流、土家土司文化源流、侗族文化源流、屈原浪漫主义文化源流等文化精髓注入片区生态文化旅游肌体,占据中国生态文化旅游高地。

片区主题——突出休闲养生个性。生命健康与快乐,是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未来主流旅游需求的表现形式。片区自然生态与文化环境特别适合于休闲养生。这种休闲养生不仅指疗养,更指广泛意义上的放养身心,它分3个层次18种养法:宏观上实现青山养仁,绿水养智,闲情养心,文化养神,山川养气,生态养生;中观上实现仪式养伦,传奇养勇,手艺养美,民歌养情,民居养梦,民俗养道;微观上实现美景养眼,氤氲养颜,美食养胃,农事养趣,户外养胆,乡村养寿。

3.形象定位

紧紧依托湖南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坚持“神秘武陵”品牌,根据“世外桃源”理念,按照湖南武陵山片区要“建成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战略要求、打造国内外知名的“世外桃源”的目标,确立“神秘武陵·世外桃源”总品牌。总品牌由六个子品牌支撑:张家界——神秘张家界,中国武陵源;湘西州——神秘湘西,梦里之家园;怀化市——神秘怀化,古韵甲天下;邵阳市——神秘邵阳,壮美崀山红;娄底市——神秘娄底,大美紫鹊界;常德市——神秘常德,世外桃花源。

(二)开发原则

1.绿色转型,保护先行

旅游发展时需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保护好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加大对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的保护力度,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切实保护好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民居、古建筑、古村落,发展绿色旅游,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

2.跨界融合,创意推动

树立“大旅游”理念,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旅游与农业、工业、林业、体育、商业、文化、医疗等多产业跨界融合、多产业联动发展,形成“农业依托旅游业提升,工业带动旅游业做强,林业联动旅游业保育,体育融入旅游业兴旺,商贸融合旅游吸金,文化联姻旅游做强,医疗联动旅游提质”多产业跨界融合模式。要依托创意,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林业、体育、商业、文化、医疗等多产业的跨界融合,形成农业休闲观光、民俗文化体验、山地探险、文化探秘、康体保健等类型的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的优化升级。

3.区域合作,机制保障

树立区域合作理念,构建一套完善的区域合作保障机制,推动区域旅游合作。要建立以旅游宣传合作、游客互送合作、旅游利益分享、无障碍旅游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协作机制,推动片区旅游规划一体化、旅游要素配置一体化、服务设施建设一体化、旅游服务标准一体化。要打造片区“智慧旅游”平台,实现旅游信息互联互通、相互共享。要构建旅游跨区域性的旅游合作组织,组建跨区域性的旅游企业集团,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4.特色发展,精品带动

强化品牌意识,树立精品带动理念。依托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质旅游资源,创意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商品,打造旅游精品。要利用水路交通连接精品景点区,形成旅游发展大廊道,实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带、连带成区,带动区域旅游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战略目标

力争把湖南武陵山片区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使湖南武陵山片区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学习考察、康体健身、亲子养老、商务旅行等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圈;成为青山绿水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好、生态经济快速发展的生态文明圈;成为集神秘楚巫文化、土苗侗瑶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于一体的武陵文化圈。

(四)发展思路

1.破解两大难题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片区旅游业发展不能各自为政、搞条块分割,不能有“山头主义”和“地盘主义”的错误思想,更不能人为设限搞地方保护主义。要尽快构建武陵山认知共同体,形成相对平等的成员地位、明确的旅游合作主题、多形式参与机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调机制,以实现旅游宣传合作、游客互送合作、旅游利益分享和无障碍旅游合作。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旅游企业为主体、非政府组织及个人积极参与的“四位一体”多元主体合作架构

破解旅游交通瓶颈,提升景点(区)的可进入性。解决交通瓶颈问题,尤其是要尽快解决乡村旅游交通等级不高,高等级公路、国省道与景点景区交通连接线不畅,以及通达性差的问题。重点围绕旅游交通建设尽早纳入交通总体规划、建设立体化对外旅游交通网络、推进武陵山片区内高效旅游交通网络、提升和改善水上旅游交通网络、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做文章。

2.做好两大对接

对接精准扶贫行动。精准扶贫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进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武陵山片区发展的重大政策支撑。生态文化旅游要从五个方面对接精准扶贫:一是内容对接,将精准扶贫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教育培训、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对接;二是规划对接,将精准扶贫规划与生态文化旅游开发两规划融合;三是资金对接,将精准扶贫资金与旅游发展资金整合,开发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与产品,做大做强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四是项目对接,将精准扶贫开发项目与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对接;五是市场主体对接,将带动地方精准脱贫的企业与生态文化旅游开发企业对接。

对接生态文化保护。武陵山片区成立了武陵山片区(湘西州、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重庆市于2015年通过了《关于加快武陵山片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意见》,正在加紧建设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的步伐。可以说,武陵山片区被纳入生态文化保护区的范围大,甚至有可能全域范围内都被纳入国家级生态文化保护区。生态文化旅游应从六个方面对接生态文化保护区工程:一是积极动员和扶持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开发生态文化旅游主体;二是以国家、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为基础开发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三是以自然环境、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文化空间来规划旅游空间,使文化空间与旅游空间实现有机融合;四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和传习所作为游客参观和互动的场所;五是推动生态文化保护项目与生态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有机对接;六是推动生态文化保护区后续申报与A级旅游景点区建设对接。

3.把握六大并重

重点打造与连片开发并重。一是要以集群方式推动连片开发。湖南武陵山片区尤其是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在单个村寨,它们体量和规模小,只有集中打造连片村寨群,发挥村寨群的优势,才能实现以“空间换时间”,延长游客的旅游时间。以夯沙—吕洞山—金龙村的黄金三角苗寨为例,打造体量很小的单个村寨毫无意义,必须将这一片区的十几个苗寨整体打造,才会形成集群优势。另外,片区旅游业发展需要依托一批核心景点,连片开发打造集群,才能将该地区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片区旅游业发展需要依托重要旅游目的地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形成一个行政区划旅游集群,实现旅游扶贫开发目标。以张家界为例,张家界市依托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连片开发了系列旅游景点和景区,带动张家界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同时,张家界又是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一体化发展中龙头,与凤凰、崀山、老司城等地,共同带动片区旅游一体化的发展,促进跨行政区划旅游集群的形成。二是廊道开发成线路。湖南武陵山片区并非是每个景点都做旅游目的地,大部分是旅游精品线上的明珠。通过“穿衣带帽”工程来美化这些明珠,营造生态文化旅游氛围,形成生态文化旅游景观大廊道,成为旅游精品线路。以通道侗族百里侗文化长廊为例,它以皇都侗文化村为中心,沿黄土、芋头、坪坦、陇城、坪阳一带,构成了一条保存完好的文化景观长廊,对沿途村寨稍作“穿衣戴帽”整治,就能成为精品旅游线路。

全天候旅游与分时旅游并重。传统认识一般认为发展旅游就是要有稳定的客源,最好是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才能保证旅游目的地有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效益。武陵山片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必须破除这种“全天候旅游观”。武陵山片区部分旅游景点区季节性很强,如峡谷漂流类、农业观光体验类等、温泉度假类,难以做全天候旅游,必须从发展“分时旅游”中寻求出路。一年中,在特殊季节、特殊天数内,集中做主题旅游,开展专项活动,从而达到通过生态文化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必须抓住“四特”原则发展分时旅游,即通过特殊时段、特征资源、特别主题、特色创意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特殊时段——如桃花盛开季节、板栗成熟季节、杨梅采摘季节、葡萄收获季节等;特征资源——成规模桃花林、连片的薰衣草、漫山遍野的杨梅树;特别主题——赏花、捉鱼、打板栗、摘杨梅(葡萄);特色创意——桃花下打鼓、婚纱摄影、花下畅饮、稻田捉鱼等。

食住行游购娱与商养学闲情奇并重。湖南武陵山片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首先应在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上解决旅游的基本“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再拓展“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瞄准“商”字做文章,开发商务旅游产品,为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提供产品与服务;瞄准“养”字做文章,开发生态养生旅游,为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旅游项目提供产品与服务;瞄准“学”字做文章,开发研学旅游,为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冬夏令营等活动提供产品与服务;瞄准“闲”字做文章,开发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乡村休闲、都市度假休闲等各类休闲旅游新产品和新服务,这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主体;瞄准“情”字做文章,开发情感旅游,发展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的旅游新业态、新要素;瞄准“奇”字做文章,开发探奇旅游,提供包括探索、探险、探秘、游乐、新奇体验等探索性的旅游新产品、新服务。

免费市民休闲空间与收费旅游景点建设并重。湖南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中,除建设一批收费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外,还需要建设大量供游客与市民休闲的城市休闲公园、休闲街区、环城市游憩带、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免费休闲空间,做到免费休闲空间与收费景点建设齐头并进,免费休闲空间与收费休闲空间相互搭配。

本土企业培育与招商引资并重。湖南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要建本土企业培育的孵化基地,支持本土企业的发展壮大。要把目光瞄准那些产业发展的带头人,支持他们企业的发展壮大。除了支持本土企业培育外,也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要招真商,引真资,把外地大的旅游企业集团引过来,大手笔地创意开发旅游景点区,推动片区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区外市场与区内市场并重。片区除积极开拓区外市场外,还需要瞄准区内及周边市州的市场来发展。特别是很多离县城或重要乡镇不远的乡村,在外部市场暂时没发展起来的时候,就要积极瞄准县城、乡镇的本地市场。比如说,吉首市的桃花山庄主要瞄准吉首市周边的市民到这里来消费,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另外,片区旅游市场的开拓,还要注重建立游客互送机制,实现区内游客区外旅游景点区合作与游客互送,区内景点间的合作与游客互送。

4.实施十大工程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要落实行动,推进工程项目建设。要围绕“十三五”规划中开发实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的有关要求,围绕上述主要目标任务和构想,在把握行动与项目设计的落实落地性、问题针对性、业态创新性和发展前瞻性的原则基础上,拟实施十大工程,全面打造和全力推进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工程:旅游高铁/城际铁路建设项目、停车场/自驾游营地建设项目、旅游生态文化廊道建设项目、旅游公路建设与提质等项目、旅游交通指示牌标识牌项目、星级标准旅游厕所建设项目。

旅游创新创业推进工程:旅游创业主体引导项目、旅游创业支持平台项目。

旅游招商引资行动工程:旅游招商引资平台建设项目、旅游招商引资环境建设项目。

旅游生态文化保护工程: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旅游文化元素保护项目。

旅游区无障碍旅游工程:交通无障碍打造与治理项目、旅游服务无障碍建设项目、旅游市场秩序协同治理项目。

旅游区建设与提质工程:星级旅游景区建设与提质项目、新旅游景点区开发与建设项目。

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程: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保护与建设项目、民族特色旅游风情小镇建设项目。

精品旅游城镇建设工程: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建设项目、国家精品旅游城市建设项目。

旅游品牌塑造提升工程:世界农业遗产申报项目、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旅游创意活动策划与节庆营销项目、旅游商品开发与品牌提升项目、旅游新业态创建项目。

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工程: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三维全景项目、“互联网+”生态文化旅游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