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减贫思路确实起到了显著的成效,全球绝对贫困有了显著的下降。不过,传统发展模式也带来了不少新的贫困类型,如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恶化等带来的生态贫困就是其中之一。生态贫困催生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新的减贫思路。由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不是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对传统发展模式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因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减贫思路也是对传统发展理论阶段减贫思路的扬弃和修正,并形成了两个影响深远的减贫框架,即脆弱性分析框架和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脆弱性分析框架认为脆弱性高是贫困的重要特征之一,脆弱性高的穷人及弱势群体等对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经济波动等更为敏感,抵御冲击的能力更弱,因而也更容易陷入贫困。从脆弱性的角度考察贫困能够动态地考察贫困问题,前瞻性地提出减贫建议。脆弱性分析框架经历了从二元到三元的发展过程,有内部—外部分析框架(Robert Chambers,1992)、敏感—恢复力分析框架(Moser,1998)、暴露—能力—潜力框架(Watts and Bohle,1993)、暴露—脆弱性—恶化分析框架(Sinha and Lipton,1999)等具体形式。脆弱性分析框架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操作性强且总是和风险紧密结合在一起,如SEI和克拉克大学构建的综合脆弱性分析框架(Kasperson,Jeanne X.and Roger E.Kasperson.,2001)概括了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条件如何影响和规定脆弱性及其维度,并通过多层次、动态描述多种来源的脆弱性及其解决方案,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分析方法。此外,趋势的历史分析、轨迹过程分析、未来变量的考虑等都确保了减贫策略的动态性和持续性。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一种理解多种原因引起的贫困并给予多种解决方案的综合集成分析方法,也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减贫思路。该分析框架认为实现可持续减贫的必要条件是支持和理解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并让穷人自行选择和确定适合当前社会和环境的生计方式和发展道路,即以人为中心且强调穷人的响应和参与。同时,以增强财富创造能力和脆弱性处理能力为原则,以全面提升穷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多方合作,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多层面实施干预,让穷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动态协调发展中实现持续减贫和脱贫。实际上,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在广泛分析穷人能力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为穷人制定未来发展战略以加强发展能力并逐渐消除制约因素实现生计可持续提升的减贫思路。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具体形式也有很多,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英国国际发展机构2000年建立的DFID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以自然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等五种生计资本作为生计战略的起点,在分析与外部经济社会环境、冲击产生的脆弱性等的互动中,指导人们如何利用所拥有的资本、权利和可能的策略以追求生计出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