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发展多维减贫框架虽是本章在回顾发展理论及减贫思路变迁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为逻辑起点所构建的一个综合性减贫框架。但实际上,连片特困区的扶贫攻坚实践中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与本分析框架在减贫理念和行动指向上有很多的共同点,可以看做是统筹发展多维减贫分析框架在连片特困区扶贫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新型城镇化与统筹发展多维减贫框架在发展理念上高度一致。首先,新型城镇化是绿色城镇化,主张在城镇化进程中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城镇化规划须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蓝本,在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进行城镇建设,引导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人口向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迁移和城镇化,在特定城镇建设上强调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优化组合。其次,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之间的联系、分工与合作,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并通过城镇之间的产业关联、价值分享、集聚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实现区域之间的合作和内生发展、自我发展。第三,新型城镇化十分重视城镇化质量,强调农民工市民化,关注教育机会、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的均等享受,同时,也强调城乡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型城镇化的包容性。
第二,连片特困地区的新型城镇化与统筹发展多维减贫框架在任务目标、实现路径上也高度契合。首先,连片特困区集“老、少、边、穷、山”于一体,经济发展滞后、绝对贫困仍然突出,生态十分脆弱、生态贫困不同忽视,民族和社会关系敏感、制度性贫困较为严重,即生态贫困、物质贫困和制度性贫困共存且相互影响,连片特困区的减贫必然要以多维减贫为目标。其次,连片特困区的新型城镇化不只是一个城镇化过程,而且对连片特困区的多维减贫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2]一是新型城镇化是突破连片特困区“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或者PPE怪圈)这一恶性循环的根本途径,即一方面以产业城镇化为支撑、空间格局优化的土地城镇化为载体,升级贫困人口的生计模式,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以人口城镇化为根本,改变贫困人口生活方式,全面提升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和可行能力,实现贫困人口的持久脱贫。二是新型城镇化是统筹连片特困区扶贫实践的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通过统筹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就业促进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等各项减贫机制与措施,促进经济生产、环境改造、社会关系调整、政治资源配置和空间管治等减缓和消除生态贫困、经济贫困和制度性贫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