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寿铜人”的家国情怀

“寿铜人”的家国情怀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承德营子区寿王坟镇,因明朝大将常遇春在此病亡并建衣冠冢而得名。大型系列报道《走进魅力村镇》今天播出第91篇《“寿铜人”的家国情怀》。虽然往日的辉煌不再,但“寿铜人”爱国、拼搏的家国精神却一直延续。(录音止)如今,“寿铜人”聚居的地方寿王坟镇,已经被国家评为资源枯竭型地区,但“寿铜人”却不等不靠,毅然走起了绿色转型之路。

承德营子区寿王坟镇,因明朝大将常遇春在此病亡并建衣冠冢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个地处燕山深处的小镇发现了巨大储量的铜矿,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自力更生,在艰苦环境下扛起建设矿山的重任,为新中国打造了坚实的铜墙。如今,面对资源枯竭、尾矿污染,“寿铜人”又毅然走起了绿色转型之路。大型系列报道《走进魅力村镇》今天播出第91篇《“寿铜人”的家国情怀》。

(出录音,火车拉矿石的声音压混)李瑞通:这就是铜矿石。现在大部分都是铁,你看着它都是黑的么,原来拉出来的都是焦黄的……(压混)

燕山主峰雾灵山的北麓,一列列装满矿石的小火车不时从山脚的洞口里呼啸而出。83岁的退休老矿工李瑞通告诉记者,这里就是新中国第一个5年建设时期的重点工程——寿王坟铜矿的原址。

(火车拉矿石的声音压混)

寿王坟的铜冶炼史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里就有了铜矿挖掘和冶炼。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派探矿队“寻先人足迹,探深山之宝”。1954年,寿王坟探明的铜矿储量近千万吨,喜讯传来,举国振奋。原寿王坟铜矿宣传部长鲍学文:

(出录音)建矿初期就是7把大锤,几十根钢钎就开始搞建设,咱们老一辈开拓者为了加快寿王坟铜矿的建设,可以说夜以继日,住在篱笆房里头,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很快地把寿王坟铜矿建成投产。(录音止)

仅用短短两年时间,“寿铜人”就建设完成了日采选矿石2000吨的大型铜矿山,寿王坟铜矿的年产量占当时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那时候,正是敌对国家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的时期,“寿铜人”贡献的大量铜资源,为祖国的安宁与经济崛起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出录音)鲍学文:哎呀,这铜是相当重要的,国防方面的子弹壳、炮弹壳是铜吧。铜延展性好,铁不行,铁比较脆,会炸。早期咱们国家缺铜,一建国老打仗,过去局势紧张你就得多出点这个。有个叫付景新的,70年代被评为全国的劳动模范,周恩来总理用家宴请了付景新。(录音止)

然而,诸多矿山都难逃资源枯竭的衰落。经过50多年的开采,寿王坟铜矿逐渐濒于枯竭,转企改制为承德铜兴公司。虽然往日的辉煌不再,但“寿铜人”爱国、拼搏的家国精神却一直延续。

就在寿王坟铜矿由盛及衰的时期,曾有外国公司要高价购买这里尾矿渣去提炼稀有金属,但“寿铜人”不为所动。铜兴公司党组副书记王跃宗解释:

(出录音)有日本人来,他是要买,感兴趣你这个东西,但是这件事就没有成。(录音止)

如今,“寿铜人”聚居的地方寿王坟镇,已经被国家评为资源枯竭型地区,但“寿铜人”却不等不靠,毅然走起了绿色转型之路。

在原寿王坟铜矿的大片尾矿库脚下,世界500强——北京金隅集团的一家砂浆厂已经落户生产,它购买当地的废矿渣变废为宝,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增加当地收入。砂浆厂经理李炳强:

(出录音)寿王坟尾矿资源特别丰富,将近16亿吨,我们主要是利用这个尾矿废石生产干混砂浆。它这个品种比如砌筑的、地面的,解决了现场搅拌带来的二次污染,这个从绿色环保角度来说很好。(录音止)

寿王坟至今完整地保留着“一五”时期的旧厂房、烟囱,以及当时为了节省木材、钢材而建的一排排工人宿舍、“窑洞房”、“备战备荒”的战略储备洞。“寿铜人”的后代,寿王坟镇党委副书记韦长利告诉记者,他们还将有效利用当地的“一五”时期工业元素来发展旅游。

(出录音)韦长利:我们做了一个“一五”记忆城的规划,就是工况体验,让来这旅游的人们感受一下,在建国初期那么一个困苦时期,咱们的父辈、祖辈是怎么为国家创造价值的,对人们有所启迪。(录音止)

(作者:王广文 孙伟 张娜 付建岭 李瑞先 李秋实 袁淑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